濰柴以“三個保障”為創先爭優立足點
二是弘揚首席專家張紀元的“拔尖”精神,為項目創新樹立標桿。公司勞模、首席技術專家張紀元,憑著“不服輸、不言敗、肯登攀”的“拔尖”精神,在合資公司明確放棄產品升級研發的情況下,帶領他的團隊,堅定信念,自主攻堅,攻克了小排量柴油機兩氣門技術達到歐Ⅲ排放的技術難關,實現了合資產品在性能、排放、適用范圍等方面的全面升級,完成了國外咨詢公司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現向合資公司的技術輸出,創收產品研發轉讓費6070萬元,在我國內燃機產品開發領域,首次賺了外國人的錢。集團黨委抓住這一典型,在全體技術人員中開展“研發創新爭先進,技術進步做先鋒”活動,全力推進項目技術創新。目前公司已成立新能源技術中心、電控技術研究所、動力總成研究所,對電控技術、后處理技術、增壓系統技術、濾清技術等方面開展課題研究。自活動開展以來,完成技術創新項目207項,逐步掌握了藍擎發動機國Ⅳ、國Ⅴ關鍵技術。
三是發揚優秀黨員郭圣剛的“釘子”精神,為員工創新樹立標桿。郭圣剛既是公司的優秀黨員,也是省“先鋒黨員”。他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黨員“善于擠、敢于鉆”的“釘子”精神,克服了學習資料少、無經驗可借鑒、子女幼小無人照顧等學習和家庭困難,自學掌握了三維設計工具和理念。在企業T項目開發過程中,他將所學運用到設計中,并通過自身轉化,把國外的先進設計方法移植到企業研發體系中,搭建起了適應企業研發的三維設計開發平臺,并以三維設計為基礎,打造了一條高效而又富有競爭力的產品設計鏈。2011年“七一”被省國資委授予省管企業“優秀共產黨員”。集團黨委借助評選表彰,把他的先進事跡在全體員工中進行廣泛宣傳,帶動全員參與技術創新。在他的帶動下,集團技術人員共提合理化建議934項,被采納725項,其中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提報有效提案640余項;舉辦科技論壇15期、腦力風暴15期;在產品設計,機械開發,性能優化等方面節約成本近1.1億元,較上年提升23.5%;榮獲專利82項,較上年提升100%。
三、推進人才戰略,營造科技創新磁場效應。
科技的靈魂在創新,活力在改革,根本在人才。沒有人才支撐,科技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集團黨委深刻領會“創先爭優”的實際內涵,從企業國際化戰略層面推進企業人才戰略實施。堅持把凝聚高層次人才作為落實黨管人才原則的重要舉措,發揮黨組織優勢,使高層次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讓各類人才在企業內和諧共生,磁場共振。著力打造一支在關鍵領域、重點崗位的科技人才隊伍,營造企業科技創新的“磁場”效應。
一是放開視野“引人才”。集團黨委把創先爭優的理念融入人才引進工作,解放思想,打破束縛,堅持海納百川,以全球化的視野,千方百計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識結構、不同職業經歷的高層次人才吸引來濰柴。在人才引進上敢投入、舍得花錢。在前期引進43名海外人才的基礎上,2010年通過市場化運作,公司招聘曾在通用、卡特、康明斯等世界500強公司任職的技術、管理專家韓爾梁、李大明、胡廣地、朗莫爾4名高端人才,分別擔任新能源、電控、后處理、發電設備等核心領域的技術、管理專業帶頭人。他們帶來了國際先進的研發理念,幫助企業建立了完整的產品研發流程,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接軌。
二是注重激勵“用人才”。人才引進來,還要用得好。集團黨委抓住創先爭優的有利時機,為引進人才創造環境、布置任務,在關鍵領域和重點崗位發揮他們的技術優勢,帶動本土人才技術創新,實現“土洋結合”“1+1>2”。同時黨委把組織人格化,把黨的溫暖物化為對技術人員的關愛。技術人員講奉獻不“要”,但組織上不能不“給”。堅持物質激勵與政治激勵并重,每年撥出1000萬元重獎優秀創新成果和創新人才,優先推薦表彰優秀創新團隊和拔尖人才,并給予相應的榮譽和政治地位,引導他們比本領、比奉獻、比業績,激發他們投身科研、引領發展的熱情。在集團技術人才中,1人被列入國家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千人計劃”,23人被評為省級以上先模人物,1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6人被聘為“泰山學者”崗位特聘專家和全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被評為濰坊市“鳶都學者”和拔尖人才。
三是千方百計“育人才”。集團黨委大力倡導“包容、溝通、責任”的文化理念,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同志在企業內部OA網開通《董事長博客》,設立專欄,親自與技術人員互動,搭建起了與技術人員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目前,董事長博客已經成為技術人員暢想遠景,交流思想,揭露問題,建言獻策的交流平臺,日點擊量達到6000人次以上。引導各類人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同時集團黨委結合企業感恩年活動開展,在技術人員中倡導感恩文化,設立感恩文化墻,使感恩理念在技術人員中入腦入心,增強技術人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并且集團黨委把加快人才成長,增進與外界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做為創先爭優的重要內容。2011年6月份,在工業園新研發大樓召開了首屆學術年會。就柴油機后處理技術、新能源技術等11項前沿技術,邀請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北方內燃機研究所等12家院所的專家教授作為報告嘉賓,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學術交流,為技術人才搭建了知識碰撞的舞臺,集團700余名設計、研發人員參會,年會共征集學術論文368篇,實現了企業學術研討的重大突破。
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加快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契機。我們堅信,在省國資委黨委、重工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濰柴集團黨委有信心有決心帶領全體黨員干部及員工以更加飽滿的熱情,以創先爭優的精神和行動,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技術進步,實現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快速發展,努力爭做全國先進典型。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