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5年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發布
2025年1月26日,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浙江省2025年《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浙發改環資〔2025〕17號】。
《實施方案》在深入實施設備更新行動條款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重點領域設備更新。用好國家直接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提標擴面支持老舊營運貨車和農業機械報廢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
原文如下
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關于印發2025年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
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
浙發改環資〔2025〕17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2025年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財政廳
2025年1月26日
2025年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以更大力度、更大范圍、更優服務惠企利民便民,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13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深入實施設備更新行動
(一)加強設備更新項目組織實施。落實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項目政策,支持范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重點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以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整體部署并規模化實施設備更新。開辟“綠色通道”支持符合政策要求的單體或打捆項目,加快辦理各項前期手續。迭代制定設備更新分領域項目前期指引,全力組織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各設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以下各項工作均需各設區市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二)加快推進重點領域設備更新。用好國家直接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提標擴面支持老舊營運貨車和農業機械報廢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全面完成20年以上電梯更新,2025年更新改造住宅老舊電梯1.5萬臺。加快落實《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浙政發〔2024〕10號)明確的設備更新領域2027年目標任務,2025年力爭完成重點領域設備設施更新改造60萬臺(套)。(責任單位:省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
(三)開展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和項目儲備。對標技術、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設備淘汰目錄等,深入排摸工業、建筑市政、交通運輸、能源、農業、生態環境、教育、衛生健康、文化旅游、海洋漁船等領域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優化細分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近期可實施、長期有儲備、定期可滾動”項目儲備庫機制,強化各類要素保障,提高項目成熟度和可落地性。(責任單位:省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
(四)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落實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加大對經營主體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貸款投放力度,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設備更新融資成本。制定實施融資租賃支持設備更新獎勵實施細則,2025年投放融資租賃資金400億元以上。統籌利用省工業與信息化發展、交通運輸發展、住房與城市建設等相關專項資金,支持“安全隱患大、設備能耗高、群眾需求強、拉動效應好”的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鼓勵各地統籌各類資金渠道,支持經營主體開展設備更新。(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委金融辦、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浙江金融監管局、省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
二、深入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五)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范圍。在《關于進一步做好汽車以舊換新有關工作的通知》(商消費函〔2024〕392號)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車納入可申請報廢更新補貼的舊車范圍。個人消費者報廢2012年6月30日(含當日,下同)之前注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014年6月30日前注冊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并在浙江省內購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購買新能源車單臺補貼2萬元、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單臺補貼1.5萬元。個人消費者按本方案標準申請補貼,相應報廢車輛須在2025年1月8日前登記在本人名下。(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公安廳、省經信廳)
(六)落實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個人消費者轉讓本人名下乘用車,并在浙江省內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單臺最高補貼1.5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單臺最高補貼1.3萬元。個人消費者按本方案標準申請補貼,相應舊車須在2025年1月8日前登記在本人名下。個人消費者名下報廢車輛初次注冊登記時間未達到本方案第(五)條所列要求的,參照本條執行。(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公安廳、省稅務局、省經信廳)
(七)加力智能家電產品以舊換新。對個人消費者購買2級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標準的電視機(含投影儀)、冰箱(含冰柜)、空調(含中央空調)、洗衣機(含干衣機)、家用灶具(含集成灶)、吸油煙機、電腦、熱水器(含壁掛爐)、洗碗機、凈水器、微波爐、電飯煲等12類家電產品給予“立購立減”補貼。補貼標準為產品銷售價格的15%;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產品,補貼標準為產品銷售價格的20%。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空調(除中央空調)每人可補貼3件,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2024年已享受某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補貼的個人消費者,2025年購買同類家電產品可繼續享受補貼。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拓展增加補貼品類。(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八)擴圍實施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含學習機)、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按產品銷售價格的15%予以“立購立減”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產品可補貼1件,每件最高補貼500元。(責任單位:省商務廳)
(九)加大家裝換新支持力度。
1.支持家居換新。對個人消費者購買床架、床墊、桌椅、按摩椅、沙發、智能門鎖、智能坐便器、智能馬桶蓋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家居用品,按照銷售價格的15%給予“立購立減”補貼,對購買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產品的,補貼標準為產品銷售價格的20%。每件(套)商品補貼不超過2000元。(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信廳)
2.支持舊房裝修和廚衛等局部改造。對個人消費者購買用于舊房(2023 年1月1日前竣工驗收合格的住房)裝修和廚衛等局部改造所需的飾面磚(含石材)、板材(含踢腳線、石膏線)、集成吊頂(不含電器設備)、門窗(不含智能門鎖)、定制柜、衛生潔具(不含智能坐便器)、墻紙(布)、涂料(含油漆)等物品和材料的,按照上述品類實際購買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且每套房最多可補貼1次,不超過2萬元。(責任單位:省建設廳、省商務廳、省民政廳)
3.支持居家適老化改造。對個人消費者購買用于居家適老化改造所需的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助器具適配等物品和材料的,按照上述品類實際購買價格的30%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補貼總金額不超過2萬元。(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商務廳、省建設廳)
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拓展增加補貼品類,補貼品類應優先向先進、綠色、低碳、環保產品傾斜。
(十)提高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標準。對個人消費者交售用于報廢的老舊電動自行車并換購合格新車的,按照新車銷售價格的4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1200元/輛。每名消費者可補貼1輛。補貼金額不包含舊車回收金額,新車價格以在我省開具的新車銷售發票含稅價為準。(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信廳、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
三、深入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十一)加快舊物廢物回收網絡建設。推進“市—縣—鄉鎮—村”多層級回收網絡體系建設,到2025年底,累計建成再生資源分揀中心240座以上、回收站點14000個以上,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量達470萬噸以上。實施再生材料推廣應用專項行動,推動家電、廚電等生產企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支持利用自身營銷網、服務網建設“逆向物流”體系。實施“兩新”綠色推廣計劃,開展“浙里普惠千萬家”活動,鼓勵平臺企業提供以舊換新“一站式”服務。加快推行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供銷社、省稅務局)
(十二)加快培育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探索建立循環經濟核心指標體系和統計報表制度。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支持平臺企業、第三方機構提供二手商品質量檢驗服務、信息擦除檢驗服務。加快資源循環型生產模式推廣,到2025年底培育“無廢工廠”2400家、“無廢集團”50家。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推動杭州、寧波、嘉興加快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2025年底三市再生資源利用行業總產值突破250億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省供銷社)
(十三)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加強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范條件企業培育和動態管理。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退役新能源設備、退役動力電池等行為,2025年報廢機動車年規范回收拆解量達到50萬輛以上。落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資金支持政策。推進“藍色循環”模式創新深化和擴面提升,制定《海洋塑料廢棄物回收可追溯管理規范》。加快推進易腐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25年底實現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各設區市全覆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商務廳、省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供銷社)
四、深入開展標準提升行動
(十四)加快先進標準制定修訂。全面落實國家標準制定任務,參與研制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國家標準25項以上。圍繞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需求,制定修訂嚴于國家標準的排放、能耗限額等省級地方標準,在家電、家裝、重點行業設備等領域研制一批“浙江制造”標準、打造一批標準“領跑者”,制定發布省級地方標準、“浙江制造”標準100項以上,培育“雙碳”認證企業(產品)50家(項)以上。(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
(十五)加強標準執行監督檢查。加大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力度,依法對不執行強制性標準等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推動企業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管理和服務。將家電等大宗消費品納入質量安全監管重點,依據標準加大重點消費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強化缺陷產品召回,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開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標準監督檢查50項以上。(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十六)加強標準宣貫解讀評估。梳理完善能耗限額、污染物排放、燃氣器具、家電、家具、廚衛和回收循環利用等領域重點實施標準清單,研究構建標準圖譜20項以上,及時開展標準技術解讀200項以上。扎實推進國家級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等項目建設,組織重點標準實施效果評估25項以上。深入實施“兩新”科技攻關,推廣應用科技成果100項以上。(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商務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
五、加強組織實施
(十七)強化組織領導。發揮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聯席會議統籌協調推進作用,定期對全省工作推進、項目實施等情況開展調度評估,重大事項及時報告省政府。省級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承接制定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點領域實施細則或操作指引,加強跨部門數據聯通共享,減少非必要審批層級和環節,推動以最便利方式方便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申領資金。各地要充分發揮創造力,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消費需求等實際,加力擴圍實施細化政策措施,合理拓展符合政策要求的支持領域,推動落地見效。
(十八)強化項目管理。各級行業主管部門是設備更新項目組織的責任主體,要分級分類開展項目謀劃生成、滾動儲備、篩選申報、推動實施、跟蹤督促等工作,加強對項目實施的全鏈條督促指導,統籌開展線上監控預警和線下實地核查。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同級行業主管部門加快推進已獲得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的項目建設,開展項目日常調度和現場督導,確保符合建設要求。
(十九)強化資金管理。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綜合各地地區生產總值、常住人口、家電和汽車零售額、2024年工作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各地各領域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規模。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牽頭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分配、評估、調整,各級財政部門要指導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地要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堅持省市縣三級共擔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要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守牢資金使用紅線底線,不得虛列支出、虛報支出、以撥代支,避免資金沉淀閑置。
(二十)強化環境營造。各地要加快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打破地方保護,破除地域和渠道限制,促進公平競爭。要合理確定、及時更新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經營主體名單,不得以銷售額、墊資能力等為由限制經營主體參與,要一視同仁支持線上、線下經營主體,以及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冊地、不同規模經營主體參與活動。要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前提下,結合實際預撥部分資金到相應支付平臺或經營主體,提高資金清算效率,降低經營主體墊資和經營壓力。
(二十一)規范市場秩序。各地要組織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經營主體實施產品銷售價格公開承諾,對發現存在不履行價格承諾、“先漲價后打折”等價格違法行為,以及套取補貼資金的經營主體,要第一時間取消其參與活動資格,并追繳國家補貼資金。要暢通消費者舉報投訴渠道,加強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嚴厲打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以及偽造冒用能效水效標識等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等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查處。
(二十二)強化宣傳引導。各地各省級行業主管部門要通過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政務服務平臺等及時發布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信息,迭代優化“兩新”政策集成直達專區、持續開通“兩新”政策咨詢熱線、制作發布短視頻和長圖指引等,進一步加強政策解讀、明確補貼申領途徑,全面增強經營主體和消費者對政策的知曉度,大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讓各類經營主體易更新、快更新、想更新,讓廣大消費者易換新、快換新、想換新。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01-09]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12-24]
- 交通運輸部: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強化 客車末端服務補短板[12-03]
- 重大改革 明年起 大中型客貨車準駕年齡上限延長至63歲[11-14]
- 交通運輸部推出《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公益宣傳力作[11-05]
- GB 24406—2024新標出臺 校車座椅安全要求全面升級[11-04]
- 交通運輸部關于貫徹實施《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的通知[10-30]
- 《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專家解讀[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