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汽車工業及中伊汽車合作
一、伊朗汽車工業的現狀
1、汽車產量仍保持較高水平
伊朗兩大汽車生產集團是:伊朗霍德羅(IRANKHODRO)、塞帕(SAIPA)。
2008年,伊朗共生產各類車輛(轎車、皮卡車、商用車)118萬輛,比2007年增長10%,其中轎車、皮卡車116萬輛,商用車(卡車、中巴、大巴)2萬輛。
伊朗霍德羅汽車工業集團生產55.8萬輛,同比增長5%,塞帕汽車集團生產60萬輛,同比增長15%,其他私營汽車廠生產汽車2.2萬輛,伊朗霍德羅汽車工業集團和塞帕汽車集團分別占國營公司總產量的48.2%和51.8%。
增長率最快的是與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合作生產的驚雷—90,產量為42000輛,伊朗霍德羅和塞帕分別生產了23000輛和19000輛,同比分別增長359%和149%。
伊朗霍德羅和塞帕共生產商用車13400輛,同比增長30%,伊朗霍德羅和塞帕分別占總產量的55%和45%。另外7000輛商用車為其他私營汽車公司所制造。
2、汽車進口繼續呈大幅上漲勢頭
伊朗不是世貿組織成員,為保護其民族汽車工業,多年來伊政府一直采取高關稅的措施限制進口汽車,90年代,伊進口汽車關稅曾高達300%,為加入世貿組織,2005年伊朗將汽車進口關稅降到100%,2006年又將關稅下降了10%,而零部件進口關稅只有30%。
2005年度,伊朗進口汽車12000多輛,2006年度,進口汽車30000多輛,比2005年度增長150%,2007年度進口汽車近36000輛,2008年度頭9個月進口汽車44200輛,總金額8.2715億美元,價值和數量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49.3%和62.7%。
3、汽車國產化率在逐步增加
1967年,伊朗自己組裝生產的Paykan車下線,其組裝件由英國Talbot公司提供,同年,伊朗帕爾斯霍德羅汽車廠引進組裝了美國的Aria和Shahin兩款轎車,一年后,伊朗塞帕廠得到了法國雪鐵龍公司授權生產了Dyane汽車。1979年,伊朗汽車組裝工業迅速發展,成為美國以外唯一一個獲得許可組裝Cadillacs車的國家。
伊斯蘭革命和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使伊朗汽車工業處于停滯狀態,戰爭期間,出于生產戰爭物資的需要,汽車制造公司進行了臨時國有化,整個汽車工業長期陷入“冬眠”狀態。
為恢復汽車工業的發展,伊朗于1993年出臺了汽車法案,將進口汽車關稅提高到300%,鼓勵本國汽車制造廠在恢復組裝和擴大生產的同時,積極引進適合伊朗需要的外國車。1995年至2000年,伊朗汽車工業增長率高達27.2%,2000年伊朗汽車產量近30萬輛,在消化進口汽車技術和汽車設計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
進入21世紀,伊朗汽車市場開始豐富起來,日本Patrol吉普車、馬自達323轎車、尼桑馬克西姆轎車,法國標致405、標致206、雷諾轎車,韓國起亞、現代轎車、意大利菲亞特中巴車先后被引進制造,甚至德國的奔馳和寶馬轎車在伊朗也有了生產線。但由于有些國家只提供技術和關鍵配件,加上因“伊核問題”伊朗受到聯合國多次制裁,伊朗汽車工業仍受到不小制約。為實現成為新興汽車制造大國的目標,伊朗加大了汽車制造國產化的力度。
2006年,伊朗引進法國雷諾汽車制造公司Logan型轎車,現在國產化率已達60%以上。
2007年,伊朗自主研制成功了第一臺1.7升汽車引擎,填補了其在汽車制造工業領域,尤其是汽車核心技術領域的空白。
2007年,伊朗生產的薩曼德(SAMAND)和標致206兩款車的國產化程度已經達到80%和90%。
2008年12月,伊朗制造出第一臺全部國產化汽車--(彩飾畫)Miniature。
4、汽車出口步伐在加快
從2005年度開始,伊朗以SKD和 CBU方式開始出口自己生產和組裝的汽車,2005年度出口轎車5400輛,2006年度汽車出口猛增到38000輛,2007年度出口45000輛,2008年10月20日,伊朗宣布,其汽車出口數量已達100000輛。伊朗主要出口車型為薩曼德車和標致206SD車,其他還有標致405、PARS、SURN、RAVA等車,汽車出口的主要國家包括伊拉克、敘利亞、埃及、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土庫曼、格魯吉亞、保加利亞、波斯尼亞、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阿塞拜疆、土耳其、塞內加爾等32個國家。
現在,伊朗汽車銷量在世界排名第14位。
二、中伊兩國在汽車領域的合作
1、中伊汽車領域合作的現狀
中國汽車進入伊朗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02年,伊朗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公司之一的MST集團(MAJMOEH SAZI TOOS)和奇瑞汽車廠開始接觸,最終于2007年2月雙方開始以CKD方式合作生產A15CNG車;
在奇瑞的帶動下,其他中國汽車公司紛紛跟進。
2003年5月,一汽集團與伊朗薩姆(SAM)汽車公司簽約,在伊斯法罕合作建設年產1000輛卡車和50000輛轎車生產線各一條,后薩姆公司因自身經營原因破產,該合作未果。
2004年7月,東風公司與伊朗塞帕公司簽訂了400輛商用車出口伊朗的合同。東風重卡已向伊朗賽帕內燃機廠出口13500臺,且每年以30%速度遞增,東風輕卡已向伊朗出口7300臺,2008年伊朗共訂購404臺東風客車,現已交付300臺,東風風行MPV也獲得200臺采購訂單。
2006年,中國汽車進入伊朗市場的腳步明顯加快,并取得歷史性的突破。2月,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與伊朗霍德羅公司簽署了價值3.5億美元的汽車出口合同,向伊朗出售1萬輛重型汽車,并簽署了10年銷售協議,每年以5%--20%的速度遞增。9月,北京福田汽車也與一家伊朗公司達成項目合作協議,向伊朗出口5000輛皮卡散件供其組裝生產整車。12月,福建東南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在北京與伊朗MEHREGHAN投資公司簽訂了10000輛“得利卡”輕型面包車整車出口合同,贏得了伊朗政府2006年度15000輛面包車采購計劃中的最大份額。
2008年9月17日,力帆汽車529型轎車正式在伊朗上市,力帆汽車與伊朗KMC公司合資建立KD工廠,2008年預計銷售5000臺。
宇通汽車與伊朗賽帕內燃機廠簽訂合同,向伊朗出口整車500臺和500臺CKD散裝件,該廠將在三年內向宇通采購5000臺客車,但不包括給首都公交公司800輛燃氣大巴。
除此之外,江淮、金龍、長安奔奔、哈飛路寶也隨后與伊方達成合作協議開始生產各自的產品。
目前,中國汽車企業在伊朗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各公司所占比例是:
福建東南汽車22%、安徽江淮汽車21%、中國一汽21%、金龍汽車16%、湖北東風汽車14%、其他公司6%。
2、中國汽車行業的進入對伊朗的意義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汽車工業飛速發展,2008年中國汽車產量934.51萬輛,銷量達938.05萬輛,是世界第二汽車生產大國。
2008年,中國出口汽車64.4萬輛,價值88.8億美元,主要出口地區是非洲、拉美、俄羅斯、東盟、歐盟和伊朗。
中國汽車行業進入伊朗市場豐富了伊朗市場的商品,填補了伊朗汽車市場的一些空缺,如小面包車、微型面包車、重型卡車、大通道公交車,據悉,伊朗正計劃再采購30000輛小面包車擴充伊朗各城市出租車隊伍。同時,中國汽車的進入提高了伊朗汽車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在增加就業機會和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方面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3、中伊汽車領域合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國汽車公司進入伊朗市場,中資企業間開始出現相互排擠和無序競爭的苗頭。
伊朗整車進口關稅高達90%,仍不利于我整車出口。
由于利潤空間被壓縮,整車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整車質量尚待提高。
由于受“伊核問題”影響,伊朗5家銀行受到制裁,匯路不通,金融渠道變窄。
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日本、美國、西歐等國汽車制造廠成了重災區。美國三大汽車廠期待的140億美元政府貸款被國會否決;日本遇到三十年來汽車銷量最低年份;德、法、英、意四國2008年11月份汽車銷量分別下降14.8%、14.8%、8.36、30%;西班牙去年12月份汽車銷量下降了9.24%;瑞典去年12月產量是10年來最低。
據專家們分析,2008年西歐汽車銷量減少100萬輛,2009年銷量還將減少100萬輛。為縮減開支,保持較低水平的生產,奔馳廠宣布其下屬的14個分廠停業4周,強制工人回家待命,寶馬廠宣布暫時停產,5萬工人面臨解雇的命運,法國、美國也在做宣布破產的準備。
為了擺脫困境,開拓新的國際市場,西歐一些汽車廠將目光盯上了伊朗。英國BBC電臺在其新聞中稱,伊朗和伊拉克是歐洲、亞洲和美國汽車銷售的潛在市場。
歐洲汽車公司與伊朗汽車公司有長期合作的歷史,在資本投入和技術合作方面均處于高位,而中國汽車進入伊朗不到十年,雖然在價格方面有其優勢,但在性能方面明顯劣勢,且質量也有待提高。在歐洲汽車公司決定加大對伊朗市場的開拓和投入的情況下,中國汽車在伊朗市場的地位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據悉,2008年,寶馬汽車公司在中東地區銷量15959輛,同比增長5%,但在伊朗銷量為1476輛,同比增長191%。
中伊汽車領域合作將成為中伊經貿合作的新亮點,并為“保增長,促出口”作出新的貢獻。
最近,伊朗已決定調高進口汽車及其零配件的關稅,阻止外國汽車的進入,使我對伊汽車貿易出口面臨嚴峻形勢。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