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時機已到 納威司達將攻入中國市場
75年后,這個偏安于北美的巨人加快了其國際化步伐。
從北京直飛美國芝加哥,再轉機三個小時到亞特蘭大,然后坐高速大巴3個小時,這才到達此行的目的地阿拉巴馬州的漢斯維爾市,納威司達(Navistar)集團發動機的另一個新的生產基地坐落于此。
一路上,一個問號時不時地在腦海浮現:Who’s Navistar?
盡管有陪同介紹說,中國人民銀行1953年版壹分紙幣上那輛卡車的原型就是納威司達公司的產品,也就是曾經二戰時支援盟軍輾轉蘇聯而后來成為中國的第一輛汽車——解放牌卡車。但我仍然覺得該公司和中國有很強的距離感,而漢斯維爾那個鄉下小鎮,讓我不由得想起東風公司的老家十堰。后來才知道,納威司達公司的總部其實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
Navistar,陌生的美洲巨人
2008年9月23日,美國阿拉巴馬州漢斯維爾。在一個剛剛建成的發動機車間里,納威司達集團公司舉行隆重慶典,慶祝集團新款大缸徑柴油發動機MaxxForce 11/13投產下線暨該公司的發動機業務75周年。雖然有包括阿拉巴馬州州長在內的美國政要出席,但慶典并不奢華,甚至比不上中國有些企業的多少萬輛下線儀式或一次普通的年會。而那些來自印度、中國、韓國、俄羅斯等世界各地的嘉賓和媒體記者,則是在該集團歷史上少有的陣容。
納威司達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n Ustian先生以及納威司達公司發動機部總裁Jack Allen先生共同回顧了公司75年來在柴油發動機領域的成就。1933年,納威司達(Navistar)的前身萬國收割機公司推出其第一款柴油機產品——用于固定動力作業和農用車輛的50馬力四缸發動機,從此開始了傳奇的發展神話。在過去75年中,公司不斷在柴油機行業發展、創新,研發出多款高端產品,奠定了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如用于農用設施的DT 466創新引擎、福特 Power Stroke? 柴油機、第一款無煙柴油機、第一款全電子控制的商用車柴油機以及綠色柴油機技術平臺。
作為《財富》500強企業,納威司達集團在商用車整車和發動機方面都有不俗表現。整車方面,公司的六級和七級卡車占北美市場的40%,“校車”占整個市場的65%,而重型的八級車占整個市場的20%。發動機方面,公司有超過1500多萬臺發動機服務于全球知名的客戶,公司的商用車客戶包括福特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大眾、沃爾沃和陸虎,他們在其商用卡車、皮卡、貨車及SUV車型中使用納威司達生產的發動機。在北美洲,納威司達擁有近50%的柴油皮卡發動機市場份額,以及40%的中型商用卡車和巴士用發動機市場份額。在南美,納威司達占據了中型皮卡和SUV市場一半以上的市場,其柴油發動機生產量占市場總量的近40%。
在北美和南美,人們對納威司達這個名字已經不陌生,但在世界上其他地區,情況就不同了。
MaxxForce,“動力”新思維
在9月23日的發動機公司75周年慶典上,納威司達宣布其全新“大缸徑”重型柴油發動機生產線將正式投產,并展出了其為北美8級商用卡車市場量身打造的新型11升和13升重型柴油發動機。納威司達集團發動機總裁Jack Allen向近600名客戶、全球配件供應商、工廠員工和媒體說道:“自2005年公布計劃以來,這些新型發動機就已經成為重型卡車領域的焦點。”
最新落成的漢斯維爾工廠占地27,870平方米,裝備之精良堪稱全球一流。新基地具備單班年生產3萬臺發動機的能力,卻只有130個工人,與不遠處另一個300人的老工廠相比,在這里有更高度的自動化,比如老工廠的氣門間隙調整是人工進行的,新工廠則全部自動化調節。
納威司達于2001年在漢斯維爾設立了一家發動機工廠,主要面向家用皮卡和貨車、商用卡車、校車以及旅行車生產V6和V8柴油機。記者在參觀這家老工廠時,發現車間的發動機打的都是和整車一樣的商標,即International(萬國)。而在新工廠,大馬力發動機則全部啟用了一個新的商標,即MaxxForce。
為什么納威司達要花巨資上自己的大馬力柴油機,并且換用新的商標呢?
Jack Allen先生的解釋是,整車和發動機之間的整合匹配是非常關鍵的。因為現在客戶對整車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僅是燃油經濟性,還有電子控制和駕駛性要求以及成本等多方面。所以,擁有自己的發動機這一戰略資源,能夠更強地對這方面進行優化以向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而曾經任發動機公司領導人、現任納威司達集團董事長的 Dan Ustian先生,也非常清楚擁有發動機的重要性。“納威司達在整車方面具有非常成功的表現,尤其在市場份額最高的六級、七級卡車和校車市場,用的都是納威司達自己的發動機。相比之下,八級車市場占有率較低,希望通過用自己的發動機在這方面進一步發展。”他進一步強調,有了自己的發動機,就可以在整車和發動機整合匹配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排放和燃油經濟性的整合對于車輛至關重要,通過整合優化匹配可以提高3%-5%的燃油經濟性,反之,你就會降低3%-5%的燃油經濟性。
在被問及獨立發動機供應商和整車企業的發動機哪個更有發展前景時,Dan Ustian先生認為,到2010年,所有中重型卡車的整車廠將會有自己的發動機業務。對納威司達而言,一方面新上了13升大馬力柴油機,終結了依賴康明斯等同行的歷史,另一方面,又將大馬力發動機獨立運作,淡化其與萬國整車之間的聯想,為其將來全球配套做好了鋪墊。由此看來,發動機是獨立發展還是背靠整車企業的世紀難題,讓這位美國的業內高人也頭疼得很。
登陸中國,國際化覺醒
2007年8月16日,東風汽車公司掌門人徐平首次來到位于遼寧的東風朝陽柴油機公司,參加了 NGD3.0新型柴油機的下線儀式,這款柴油機便是從美國納威司達公司引進的。
從此,納威司達以公開的姿態出現在中國汽車工業的視野。
緊接著,中國業內對該公司習慣性的稱謂“萬國”也被正式定格為一個新的中國名字“納威司達”,而International(萬國)則繼續保留成為公司卡車的品牌。
說納威司達是一個美洲巨人,是因為公司的發動機業務2/3在北美市場,剩下的1/3也主要在南美,集團的采購量也只有25%-30%在北美以外,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另一方面,納威司達主要的發動機制造和研發中心分布為,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漢斯維爾工廠、美國伊利諾伊州的Melrose Park、美國印第安那州的印第安那波利斯市工廠、巴西圣保羅的Santo Amaro、阿根廷科爾多瓦的Jesus Maria和巴西南大河州的Canoas,另外還有位于南美的萬國MWM發動機公司。可以看出,在進入印度和中國之前,納威司達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洲公司。
進入21世紀之后,這家偏安于美國鄉村、在美洲商用車市場上固守著自己地盤的500強企業,似乎對國際化有了新的感悟。公司2004年與德國MAN公司建立戰略聯盟;2005年收購南美最大的小型柴油機生產商MWM(曼海姆)公司;2005年與印度Mahindra公司卡車項目合資,主要生產用于商用、家用及非公路車輛的柴油發動機;2006年開始與中國東風朝柴商談許可證合作生產3.0柴油機的項目。
公司掌門人Dan Ustian先生對記者說,納威司達的第一步是把北美的業務做好,現在我們已經達到了這一目標。然后,我們決定進入印度市場,30年前我們就與印度的馬亨德拉(MAHINDRA & MAHINDRA)公司建立了業務關系,兩年前,我們又與馬亨德拉公司加深了這一合作關系。我們的下一步理所當然的是進入中國市場。而承擔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重任的,便是納威司達中國區總經理楊博先生,為了不辱使命,他已經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穿梭了多年。據楊博介紹,在中國,納威司達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而Dan Ustian先生所說的合作伙伴,并不限于發動機,也包括整車。
在慶典現場,記者看到了由黨委副書記范仲率領的東風公司代表團,在慶典間隙,東風和納威司達還進行了一場正式的商務會談。在發動機領域,東風公司肯定具備“強有力的合作伙伴”的條件,但在整車領域,由于有沃爾沃的存在,納威司達也許只能另謀他途。據悉,納威司達商用車整車的合作也在與中方企業積極接洽,只是還未浮出水面。
當記者提出“在中國還沒有商用車整車合資成功的先例”這一事實對后來者納威司達有什么警示意義時,Dan Ustian先生認為,外國商用車公司在中國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他們導入的產品只適合于本國市場,而不適合中國市場。納威司達的戰略是首先從發動機開始,在與東風公司進行技術層面合作的同時,加深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并建立雙方進一步發展的互信基礎。我們在中國會推行一個穩健的發展戰略,我們會以一個謹慎的和市場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中國客戶。
而面對記者“現在進入中國汽車市場是否有點晚”的疑問,發動機公司總裁Jack Allen先生的回答是,納威司達在時機把握方面主要考慮三點:第一是公司從2003年至2008年銷售額增長一倍,將達到150億美元,這為公司進一步發展做了很好的準備;第二,中國的市場也在迅速發展,尤其是市場的增長對我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第三是排放的水平,現在是在各個地區都提出更高的排放要求,中國也剛剛實施了國三排放標準,在這個時期對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有更高的需求。他認為目前進入中國市場并不晚,而是最好的時機。他表示,現在納威司達擁有更廣泛的供應鏈、更多的頂級行業人才、具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以及一流的技術設施。公司的全球采購策略以及利用MWM International進行全新機械加工的能力,彰顯了納威司達發展成為全球化公司的承諾。
而對于公司全球化戰略的具體目標,Dan Ustian的回答是:希望海外市場和北美市場應該是持平,即1:1的關系。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