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美都在漲價 中國汽車想說漲價不容易
豐田汽車公司目前正在醞釀的今年秋季將在日本國內調高車型售價的消息正成為中國車市關注的焦點。盡管豐田表示本次調整的只是該公司在日本國內的部分車型售價,而對中國市場車型會否調價保持緘默。此外,北美寶馬公司25日稱,寶馬2009款的全線車型,將在美國境內提價2.1%。多年來飽受汽車降價折磨的中國車市從這些難得的汽車漲價消息中感到難以名狀的興奮,8月27日,廣州一位資深汽車經銷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也希望中國汽車能夠止跌回升,發布漲價的消息。”
長期以來,中國車市價格主調是“只降不升”,但在目前嚴重的成本上升壓力下,漲價正成為汽車廠商和經銷商最迫切的愿望,但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會給他們這個漲價的機會嗎?
專家:中國市場暫難提漲價
“汽車經銷商的確沒多少利潤,但中國的汽車廠商目前還是有利潤的,再加上這一段時間以來原材料成本價格上漲的幅度已經表現出減少的趨勢,中國汽車短期內還沒有進入漲價通道。”8月27日,國內資深汽車分析師向寒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在他看來,豐田在日本和美國的價格上漲對國內市場并沒有很直接的參考意義,“在美國,豐田車型的定價是直接貼著成本走的,沒有太多的利潤,所以原材料成本一上漲車型的價格就要相應調整才能消化,但在中國市場,合資汽車公司普遍還是有比較高的利潤空間,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上漲是可以消化的。”向寒松說。
今年上半年國內車企的盈利情況也似乎證明了向的這一觀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8月11日發布的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經濟指標快報顯示,今年1~6月,重點汽車企業集團平均毛利率為15.51%,這一數據雖然和電信、能源等行業沒法相提并論,但在制造業中已算不錯。
而在苦熬了一段時間的原材料成本上漲后,目前的原材料價格也似乎開始呈現出下降的勢頭。8月26日,媒體報道國內鋼鐵巨頭——寶鋼下調了第四季度的鋼材出廠價,部分鋼材品種下調幅度為100~400元/噸,作為國內鋼材市場的風向標,寶鋼本次的價格下調給了國內的汽車價格更多想象空間,7月以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后,與汽車有直接關聯的原材料——鋼材、國際油價、化工產品等價格都表現出明顯的回落態勢,國際油價在摸高至接近150美元/桶之后掉頭直下,重新進入120美元/桶區間,這至少表明,汽車廠商的原材料成本壓力開始緩解,中國汽車暫難進入漲價通道。
推新款減配置也是調價手段
盡管在專家看來,目前中國汽車市場還沒到漲價的時候,但豐田在美國和日本的漲價消息并非全無參考意義,“汽車畢竟還是有成本的,不可能這樣無休止地降下去,一些利潤偏低的企業比如本土汽車品牌在降到無利可圖的情況下,面對成本上漲壓力,也有可能上漲。”向寒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本土品牌可能會是中國汽車價格上漲的第一路軍。”新華信市場調研公司廣州分公司總裁王炳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持類似觀點,但王炳泉對廠家大張旗鼓地宣布直接漲價這樣的可能性表示“不太現實”,“推個新款或者減個配置,都是價格調整的手段,應該很少有企業采取直接漲價這樣的手段。”王炳泉說。
今年4月,奇瑞汽車宣布旗下QQ、瑞虎和東方之子Cross等多個型號車型上調,漲幅在1000到3000元,5月1日,江淮汽車也宣布上調賓悅全系產品終端售價,上調幅度為5000元,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兩家直接因為成本原因宣布上調汽車產品價格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二者也正是兩家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但因為更多的企業對價格的調整采取更新車型或配置增減等手段,國內汽車漲價因此并未能形成風潮。
從9月1日開始,上調的大排量車消費稅讓一些大排量車價格上漲,但占據車市主體的1.0~3.0升車仍然“漲不起來”。受奧運車市淡季的影響,為了打開局面,目前的汽車市場上幾乎所有車型的售價都達到市場創紀錄的新低,新凱越跌破10萬元大關、福克斯跌破11萬元大關,即使是一向穩健的新雅閣、凱美瑞目前市場售價也比廠家指導價有明顯松動。
“現在的消費者還價可以還得把你背過氣去,我們賣車早就已經是不賺錢了。”8月27日,一位經銷商這樣對記者抱怨。“你做不到的價格反正有別人做,你怎么漲價?”這位經銷商這樣反問記者。
正是這種充分的市場競爭讓廠家和經銷商的漲價愿望化為泡影,盡管私底下,大家又都在迫不及待地希望車市能夠在“什么都漲”的情況下也跟著漲一把,但在廣州一個汽車品牌少則四五家多則十幾家經銷商同時在做,“能把價格穩住就不錯了,還能指望漲價?”
記者觀察
“維穩”比漲價更現實
豐田汽車在北美和日本國內將漲價的消息在近期的中國車市激起了不小的浪花,今年以來,由于國內原材料成本上漲和汽車業利潤降低,汽車會不會漲價就一直是國人討論的熱點,而坊間一度流傳甚廣的4月份南北大眾聯手漲價的消息更讓業內的關注提到了頂點,相信本次的豐田漲價消息,也會再次讓中國汽車會否漲價這個話題繼續升溫。
但在我看來,在充斥著廠家減配不變價、經銷商互相殺價現象的中國車市,汽車漲價和汽車降價一樣,是個偽命題。中國汽車市場,實際上一直存在著廠家指導價和經銷商終端售價兩套價格體系,在汽車瘋狂降價的那幾年,有時候廠家直接發布的降價消息甚至還意味著消費者實際買車價格的提高,原因很簡單,因為廠家正式降價了,那經銷商的優惠自然就沒有了。
所以說,討論中國車市會不會漲價?什么時候漲價意義并不太大,倒不如來點實際的,怎樣的價格體制能夠讓消費者、經銷商和廠家都能真正的受益。現在的價格體系顯然是很難完成這個任務的,經銷商之間殺得“血肉模糊”,不把對手“掐死”幾個不會罷休;廠家穩守自己的利潤,成本的壓力可以通過減少配置或者降低質量來實現;消費者表面上似乎因為降價爽得不行,但消費者看到的也僅僅只是汽車的表面,汽車的質量呢?
所以說,問題的關鍵不是汽車降價還是漲價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市場穩定而大家都能受益的問題,我想,在一個成熟的市場,因為實際成本壓力上漲而帶來的價格上漲并不會讓消費者感到憂心忡忡而汽車企業卻得意忘形,因為這樣的漲價并不會讓他們得益或者受損,反倒是現在,我很奇怪為什么不少汽車企業一談起汽車漲價就高興得眉飛色舞甚至手舞足蹈,而一些消費者則感到憂心忡忡。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