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十巨頭豪賭中國市場 欲瓜分80%份額
傳聞半年多的馬牌輪胎在華建廠一事終于有了下文。8月6日,合肥市發改委工業處告訴記者:“德國大陸馬牌輪胎在合肥建廠已經交于國家發改委審批,馬牌輪胎設廠通過國家審批基本沒有任何阻礙,通過只是時間早晚問題,預計8月底就有消息
據了解,受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石油和化工工業規劃院對大陸馬牌輪胎項目的工藝技術、產品方案、資源綜合利用、用地、節能、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評估。
截至目前,輪胎巨頭包括普利斯通、米其林和倍耐力等排名世界前十的輪胎制造商悉數落戶中國,近期各輪胎巨頭們均表示加大在華投資力度,豪賭中國市場。
首投1.5億歐元博弈中國
7月28日,馬牌輪胎宣告合肥建廠正式啟動。馬牌輪胎在合肥新設的辦公室將全面負責公司在合肥的投資項目。
據了解,馬牌輪胎項目基本落戶合肥高新區南崗鎮,投資1.5億歐元,建設年產425萬條乘用車子午胎項目,該項目計劃于2010年完工,是馬牌輪胎在中國投資建設的第一家輪胎生產基地。
該工廠配備了最為先進的輪胎生產和環保工藝,主要生產乘用車輪胎,滿足中國市場對高端乘用車輪胎的需求。該項目除了建設煉膠、半成品制備等生產線外,同時配套建設煉膠熱氣生化處理異味設備、硫化煙氣處理設備等環保設施。
按照規劃,大陸馬牌輪胎項目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可達18.7億元,投資利潤率高達31.9%,經濟效益較好。
合肥市發改委工業處負責人透露,一年前,馬牌輪胎和合肥外服公司洽談來合肥投資建廠,主要看中合肥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化配置、人力資源和政府服務功能,馬牌的投資建廠也將推動安徽汽車工業發展。
合肥汽車及橡膠輪胎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產業集聚效應日益顯現,大陸馬牌輪胎項目定位為中高端乘用車輪胎,大陸馬牌輪胎建成投產之后,合肥將由馬牌、佳通“雙輪驅動”,成為中國最大的輪胎制造地。
據合肥發改委人士透露,與馬牌輪胎談判中,馬牌輪胎方面表示還有進一步增資計劃,這個都需要國家審批,還是先等這個項目通過審批后再說。
為了滿足新工廠未來年產400萬條的生產能力,以及對技術和生產人員的大量需求,馬牌輪胎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監Klaus Luetzenkirchen近期已經開始考察合肥本地高校,希望通過相關渠道做好人才、人力資源選聘工作。
輪胎巨頭豪賭中國市場
隨著馬牌輪胎中國建廠的最終敲定,世界十大輪胎制造商悉數登陸中國。像各大汽車廠家紛紛在中國雄心勃勃地搶占市場一樣,外資輪胎巨頭們毫不嘴軟,紛紛指向第一的位置。
截至2006年底,外資在華輪胎企業有19家,設有36個工廠,2006年我國輪胎產量已達到2.8億條,銷售額達1235億元以上。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輪胎生產國,中國市場規模占世界的18%。到2010年,中國市場對輪胎總需求量將達到3億條。
普利斯通、韓泰、錦湖、佳通等外國企業紛紛表示,將鎖定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目標,即超過20%,這意味著四大外資品牌意欲瓜分80%的中國市場。
中國的巨大市場更能引起巨頭們的投資欲望,國外巨頭今年半年剛過,紛紛許下豪言。6月初,韓國錦湖韓亞集團決定再增加一條子午線輪胎生產線,將原有的年產700萬條輪胎能力提升至1200萬至1300萬條。目前,二期增資建設已從原定的2009年底完工提前到今年6月底。
6月下旬,固特異正式宣布將投資5億美元擴建其在大連的生產基地。按照計劃,固特異新的一條商用車輪胎生產線將引入中國,同時擴建其乘用車輪胎生產線。
7月10日,倍耐力稱:“未來兩年倍耐力將在中國追加投資1億美元,到2011年將在華輪胎(包括卡車和轎車輪胎)產能提高至1100萬個。我們將把轎車輪胎產能翻番,同時也提高卡車輪胎產能。如果能實現在華年產量1100萬個,中國將成為倍耐力輪胎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海通證券分析師劉金認為,隨著世界輪胎行業逐步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在輪胎制造上將凸顯更多的優勢。從2007年的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看,普利斯通、米其林和固特異三家世界輪胎巨頭仍處第一集團;中國大陸的輪胎16強名次進一步邁進,如杭州中策2006年銷售收入增長近50%,首次超過10億美元,達到10.8億美元,排名從第23位升到第14位,其他十余家公司排名也都有所上升。這樣,中國大陸輪胎16強的總收入2006年就超過了排名第四的德國大陸公司。
但在巨額市場面前,中國本土輪胎企業還處于弱勢地位。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今年特別向社會推薦的六大自主品牌產品,包括萬力、三角、玲瓏、好運、BCT、海大等,總產量和市場覆蓋面只占全國的25%,其余市場份額皆被外資品牌瓜分。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