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憂慮:“中國制造”的汽車登陸歐洲
“中國制造”的汽車登陸西歐市場!
最近,歐洲一些主流財經媒體都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荷蘭汽車經銷商人彼德維爾茲向媒體宣稱,他已經同中國一家公司達成了協議,將在27個歐洲國家代理銷售其品牌旗下的汽車。這家中國汽車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說:“包括代理權這些具體的東西還在談判,這個消息屬實,但還不能透露更多的信息,經銷商考量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工藝,尤其是在價格方面的優勢,對這個產品在歐洲的市場前景很有信心。”盡管這一出口項目還只是停留在“紙上”,但還是讓一些歐洲汽車制造商發出了擔憂的聲音,擔心“中國制造”的汽車如同“中國制造”的服裝、家電一樣,在未來席卷歐洲市場。
中國沖擊波
“業界把這款略顯粗笨的汽車看作是亞洲新一波汽車出口攻勢的前鋒,繼日本、韓國的汽車制造廠家之后,中國車將涌進歐洲市場。”一位德國汽車分析人士認為,一款中國汽車不會對歐洲的汽車制造業形成威脅,但其背后體現出來的中國汽車企業正在加速海外擴張的趨勢,讓歐洲汽車業很是憂慮。來自中國的產品具有很大的低價優勢,因為中國的生產商使用價格低廉的生產原料、設備和勞動力。“就生產成本而言,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其他任何亞洲汽車集團,都無法應付中國的競爭對手。”韓國錦湖(Kumho)輪胎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世哲(Sae-Chul Oh)做了一個具體的比較,“在中國,輪胎中所含的勞力成本約為4%,而在西方,這個比例為30%。即使在韓國,現在也有18%。”所以,來自中國的汽車產品將具備很強的價格競爭力。
低廉的價格甚至讓消費者不再重視這些汽車在技術上的不足之處。原本人們認為,歐美市場嚴格的標準會限制中國汽車進入,但這似乎也不會成為長久的問題。“標準很嚴格,但不是高不可攀,中國生產的汽車達到基本的要求沒問題。”資深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說道,“歐美的汽車生產商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過去的幾年,西方的汽車企業,大眾、通用和其他大型汽車公司手把手地教會了中國人如何制造現代汽車,而那位德國汽車分析人士說:“如果中國向歐洲出口汽車,他們將會和歐洲的汽車商合作,掌握歐洲的汽車標準,了解相關的技術指數。”德國汽車工業經濟研究所的梅寧教授也表示:“中國人有很強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他們現在已經符合了生產汽車的常規質量標準,并且可以保證生產的安全性。”比如中國的奇瑞汽車就已經貫徹了國際汽車業最高標準ISO/TS16949質量體系。
發展迅速的日本、韓國汽車制造商,已經給歐美企業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去年,亞洲企業在全球汽車產量中所占份額已增至37%以上。更讓歐洲汽車企業緊張的是,諸如高檔車市場這樣一些自己傳統的優勢領域,日韓企業也取得了巨大突破,在北美高檔車市場,一度主導市場的德國車已經被豐田Lexus取代了不少位置。一旦再面對中國這樣的新競爭對手,歐洲汽車生產商的心情可想而知。
歐洲汽車生產商的擔憂可能就要成為現實了。
最近一段時間,奇瑞委托意大利設計機構專門針對歐洲市場設計的新車,正在意大利的公路上頻頻試車,奇瑞計劃將在東歐建設一座工廠生產這些汽車。
在收購韓國雙龍汽車并與英國羅孚汽車(MG Rover)進行合作后,上汽集團希望獲得他們的技術轉讓和其他專利知識,而這是上汽的其他外國汽車合作伙伴拒絕提供的。據分析,上汽的行動還有一個沒有對外透露的重要因素,就是,通過雙龍和羅孚的全球經銷商網絡銷售自己生產的產品。雖然雙龍和羅孚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但他們龐大的全球銷售網絡仍然存在。
我們還缺什么
中國汽車企業已經吹響了進軍歐美市場的號角,但“中國制造”的汽車要在歐美市場站穩腳跟,關鍵還是品質能否與歐美日韓的企業看齊。“雖然要達到歐美市場對產品的基本要求很簡單,但在這些成熟的市場上,消費者的要求是大大高于政府標準的。”賈新光提醒中國企業不要盲目樂觀。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一份報告分析說:“中國的生產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達到西方消費者對質量和設計的期望。”這些質量和設計的考量包括汽車廢氣排放是否符合他國水平,以及設計是否根據不同市場量身定做等。報告認為,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受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硬件基礎設施等不利因素影響,預計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將無法實現迅猛的出口增速。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畢睿德也認為,2010年之前,中國汽車制造廠家還不能向歐洲供應大量汽車。
梅寧教授還指出,符合潮流的車型設計是決定中國汽車企業能否在歐洲市場取得成功的不可忽視的因素,而這一直是中國企業的軟肋?,F在很多企業熱衷于模仿,模仿本身沒有錯,模仿先進技術及觀念本身就是一種提高的方式,但關鍵是以不引起知識產權糾紛的方式學習,要進行創造性的模仿,做到這一點,中國企業面臨很大的挑戰。另外,銷售和售后服務網絡的問題同樣重要。以往國內汽車出口,在國外銷售都是依靠國外代理在當地市場的銷售服務網絡。在市場渠道被外方控制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在利益分配時的話語權被大大削弱。賈新光認為,“歐美的消費者不僅對汽車出廠質量的要求很高,而且對使用過程中的售后服務質量要求也很高。”而沒有自己的售后服務網絡,除了將失去一塊巨大的,甚至高于一次性銷售的利潤外,還無法保證售后服務的質量。
國內企業對此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奇瑞汽車研究院院長許敏說:“我們將要花費一些時間,才能達到歐洲人對質量的期望,并與老牌巨頭展開競爭。但如果我們的產品尚未做好準備,我們將不會很快進入這些市場,以免損害我們的品牌。”“中國汽車企業出口的熱情很高”,而且中國政府也在不遺余力地推動本國汽車產品出口。中國商務部官員曾表示,中國將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世界汽車貿易占有量的10%,“商務部將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扶持國內自主品牌轎車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據記者了解,目前還有很多歐洲的汽車經銷商正在和國內多家汽車企業進行接洽,這肯定不會是惟一擠進歐洲市場的中國汽車。德國汽車界甚至有人認為,三四年之后中國汽車將在歐洲市場全面開花,并遲早會替代韓國汽車的地位。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