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振清
股市下跌、銷量回落、增幅銳減……,近來,汽車行業似乎被這些令人窩心的字眼包圍著。就在人們紛紛預測未來的汽車業是利好還是利空時,客車業卻出現了難得的好兆頭:客車規模化特征開始凸顯。
據行業產銷統計報表顯示,上半年,在客車業998種產品中,銷量排前16位的產品共計銷售1.2666萬輛,占總銷量的32.45%,比去年的29.88%上升了近3個百分點;平均每種產品銷量727.9輛,是總平均銷量的20倍,而去年,前16位產品的平均銷量是總平均銷量的14倍。更為欣喜的是,這16種產品集中在7家企業。上半年出現的這一征兆,說明客車業規模化特征開始顯現,客車市場的成熟期已經到來。
從統計中我們看到,在客車七大系列中(以客車長度分類),產品排名前三位的,宇通集團有7種產品,廈門金旅和蘇州金龍各有4種,而這三個企業,規模化水平最高,其上半年產銷總量分別位列前三名。居上半年客車產銷量冠軍寶座的宇通,僅6110、6110W兩款客車就占11~12米客車類市場的25%;在這一市場中,4家企業的5種產品市場份額達到了43%,而這一區段的產品有188種之多。根據統計,客車市場中,銷量最大的前30種產品,占總銷量的45%。
數字往往最能說明問題,產品集中度的提高,反映出用戶的購買心理正趨于成熟,他們更傾向于購買認知度高的產品。從數據上,我們已經看到市場正在向優勢產品和優勢企業集中。宇通一家企業的4種產品,在客車七大系列細分市場中居第一的位置,表明企業規模化生產和經營特征已經凸顯。
眾所周知,規模化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前提,生產、銷售的規模化可以降低成本,細分市場份額的擴大化,可以提高企業對價格的商議能力。
客車業出現馬太效應,說明客車市場已開始步入成熟期,它的發展趨勢使客車企業兩極分化的局面將愈來愈明顯。一些不適應市場競爭的企業會通過不同渠道退出競爭市場,客車巨頭會逐漸浮出水面,而隨著客車巨頭的到來,客車行業的門檻也會越來越高。企業在不斷洗牌中成長,行業競爭力在分化與重組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