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有感
|
|
上海申沃客車有限公司
王翔榮 張天奕
建設部于2004年3月6日發布了《關于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閱后結合我國最近火爆的城市公交市場情況,感觸很深。正如業內諸多專家預測的那樣,未來五年,將會是城市客車發展的最好的時機,這也將給客車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意見》的出臺是順應歷史的發展的。首先,第一次公交改革的成功與局限促成了該《意見》的出臺。在第一次改革前,公交行業是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當時公交行業主要問題是市民乘車難,公交企業嚴重虧損,政府已經不堪重負。因此上海在1996年浦東新區率先改革,從體制、機制、票制著手取消政府辦公交的舊體制,走市場化道路,較好的解決了市民乘車難與經營虧損的問題,并隨后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其成功之處在于,公交企業由政府統一管理轉向市場化經營,多年的事實證明,上海的公交狀況和運營模式是值得全國各城市公交企業學習和借鑒的。但是,由于完全將公共交通推向市場,各企業由于受到自身功能和利益的限制,使得改革的局限性凸顯出來,交通擁堵、出行不便等現象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由于缺乏整體規劃和布局,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優先公共交通的可行措施,其管理水平還在低層次上。
其次,現代化城區不斷擴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流動人口不斷增加,而現有城市交通戰略的缺失、中心城區的野蠻開發、公交系統的嚴重滯后、道路資源的低效率配置,導致了城市交通發展與其城市發展嚴重不協調,給城市公交帶來的巨大的壓力。
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積極努力采取措施,以緩解交通堵塞為重點,完善交通政策,改善交通管理,加強城市交通網絡和公共交通系統的規劃建設,就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意見》的推出正反映出本屆中央政府"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主要思想。
《意見》主要內容把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上升到現行的政治理念上。《意見》里首次把優先公共交通上升到是"人民大眾優?quot;的高度,并且提到這是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擺到重要位置切實抓緊抓好。
首先,《意見》更加強化了政府在公共交通事業中的地位。在經歷第一次改革后,各級政府把公共交通事業推向市場,政府僅僅在公交發展中起到調控,監督,輔導的作用,而《意見》里則把公共交通事業定性為"社會公益性事業",并多處提出要堅持政府主導的思想,再次將政府推上了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的主角地位。表現為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組織領導,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要按照"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quot;的要求,結合各地實際,認真履行職責,制訂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要建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激勵和評價機制,并定期對各地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進行評估、檢查和監督。促進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發展;強化了政府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作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和《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應由省級以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項技術論證和審查后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并按《城市總體規劃》的規定程序報批,對未按規定編制規劃的,要限期完成編制工作;對已編制規劃,但不符合城市發展需求的,要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修改完善,并依法報批。
其次,公共交通事業既然是社會公益性事業,這就順理成章的促成政府經濟補償問題的合理化。《意見》里明確提出對城市發展具有全局性影響的軌道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公共交通停車場站以及政府確定的公共交通建設項目、車輛更新等,政府應給予必要的資金保證,并納入公共財政體系;對于城市公共交通票價的確定,既要考慮企業經營成本,也要考慮居民的承受能力,避免因價格限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虧損,政府應給予補貼,并建立規范的公共財政補貼制度;對于城市公共交通企業承擔社會福利(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學生、傷殘軍人等實行免費或優惠乘車)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增加的支出,應予經濟補償。
最后,全面提高行業科技水平與服務質量。一方面加強城市公共交通的科學基礎和應用研究。各地要增加科研資金投入,推動以智能交通為重點的城市公共交通行業科技進步。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另一方面,城市公共交通企業要加大科技投入。要盡快形成公共交通出行查詢系統、線路運行顯示系統、營運調度系統、站點和停車場站管理系統,并通過各種信息傳播媒體,使出行者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有關信息。
結合2003年城市客車近35%的銷售增長加之在北京商用車展上火爆競爭態勢,我們可以認定城市公交的第二次改革已經全面打響,這第二次改革將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進行,它的推行必將會適合現代化城市公交體系。其顯著特點是一方面進一步打破壟斷,開放城市公共交通市場,實行城市公共交通特許經營制度,逐步形成國有主導、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格局。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引導社會資金和國外資本參與企業改革和重組,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另一方面,繼續加大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增強政府在城市公共交通事業中的職能作用,把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作為實施城市"暢通工程",創建"綠色交通"示范城市,改善人民環境的主要內容,并將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實處。
無論從剛剛舉辦的北京商用車展覽會還是最近的用戶市場,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沈陽、成都等大城市都紛紛提出公交改革方案,都讓我們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市場動力在推進城市客車的發展,這無疑為客車行業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綜觀客車市場,客車企業幾乎無一不加大對城市客車的投入,早在前年和去年兩大客車巨頭金龍和宇通正式揮師殺入公交市場后,就已經掀起了城市客車市場新一輪的競爭。先前的"交通部所管的企業生產公路客車,建設部所管的企業生產城市客的概念已成為歷史的過去。
城市客車市場的空前繁榮讓客車新軍歡欣鼓舞,同時也為老牌客車企業帶來了生存與發展的新課題。企業除了要不斷的有更好更新的產品推出外,還要在提高配置、降低成本、品牌營銷、優質服務等方面大做文章,哪個企業如果能在某一點上取得領先,就有可能占的市場的先機。總之,《意見》的發布為客車企業帶來無限商機,企業要密切注意市場的新氣象,新變化,加大加快在公交市場需求產品上的投資開發力度,把握時機,成為城市客車市場的最大贏家。期待各客車企業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能成為笑到最后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