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加入WTO時,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我國加入WTO后世界汽車工業對我國汽車工業的沖擊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普遍認為加入WTO后世界汽車市場對我國轎車市場沖擊較大,對載貨汽車市場的沖擊相對較小,而對我國客車汽車市場的影響分析則較少。那么,今后幾年,我國客車產業的發展潛力有多大?應采取哪些對策和如何發展?這是我國客車工業應重點分析和解決的焦點問題。
一、2003年1~8月份客車銷售量持續走高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行業信息部提供的資料顯示,2003年的發展較上年發生了結構型的變化:上年井噴式增長的重型載貨汽車,2003年的增幅開始放緩;轎車雖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其增長的幅度卻逐月遞減,從4月份88.24%的增幅遞減到8月份的72.61%,平均遞減幅度達到6%左右;而只有客車始終保持著持續穩定的增長勢頭。盡管許多專家學者普遍看好轎車市場,認為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轎車市場潛力巨大。但筆者根據我國國情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客車市場潛力巨大,今后幾年客車工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二、我國客車市場潛力分析
1.人口因素
我國目前有13億人口,在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里,人們平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應以客車運輸為主。據專家測算,在人口相對密集的城市里,一個人如果乘坐大型公交車,占路約為1平方米,騎自行車占路約為4平方米,乘坐出租車占中約為8平方米,騎摩托車占路約為10平方米,駕駛私家車占路約為14平方米。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城市人口平均1819人擁有1輛城市公共汽車,遠遠低于發達國家500-800人擁有1輛城市公共汽車的水平。
2.經濟因素
根據世界銀行年度《世界發展報告》中,人均GDP在785美元以下者為低收入國家,785~3125美元為下中等收入國家,3126~9655美元為上中等收入國家,9656美元以上者為高收入國家的指標作為衡量標準,中國屬于下中等收入國家。由此看來,我國目前個人購買私家車的能力還受到一定的限制,雖然我國加入WTO后,進口轎車關稅大幅下降,進口轎車的價格也有大幅下降,但是目前個人購買汽車的能力是有限的。有資料統計,近幾年個人購買私家車相對集中在大城市中的高收入人群,這類群體在我國畢竟是少數,多數人出門的代步工具仍然是公交車輛。
3.公路建設發展的因素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2.7萬公里,僅次于美國列世界第二位,全國除西藏外,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均通了高速公路。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210多萬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我國將建成近30萬分里的汽車專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一二級汽車專用公路),組成五縱七橫的國道主干線。而且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99.3%的鄉和91.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在未來的10年里,我國公路的發展以長距離貫通為重點,提高公路的密度,把全國中主要城市、工業中心、交通樞紐和對外口岸連接起來,形成高等級公路運輸網絡,公路運輸將大幅度增加,所有這些都為客車業和公共交通的發展帶來可靠的基礎和有效的保障。
4.城市交通擁塞的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騰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密集度越來越大,人們的日常出行也越來越多,各類機動車輛不斷增加,特別是小轎車迅速增多。雖然城市道路條件也在不斷改善,但道路的發展遠不如車輛增加行快從而導致了大中城市嚴重的交通擁塞。特別是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州、武漢、濟南、福州、沈陽等城市。為此,上海市為了緩解交通緊張的狀況,限制私人小轎車的飛速增長勢頭,早已實行了私人小型客車片照競拍制度,目前平均片照費用已突破3萬元。北京市也不甘落后,現正在醞釀出臺征收私人小型客車"牌照費"、"道路擁塞費"等資費的措施。據悉,全國其他交通擁塞的城市,不少也在醞釀效仿上海和北京的做法,也不乏有些城市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出臺新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辦法。所有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轎車的持續高速增長,刺激了客車市場的活躍,對客車的需求和客車工業的發展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
5.旅游業發展的因素
21世紀,旅游成為我國全民性消費活動,除了平常休息日的旅游外,政府還法定了3個旅游黃金周,旅游人數與日俱增。同時,亞太地區逐漸成為國際旅游業的新興旅游區。位于亞太地區的我國,由于幅員遼闊,文化歷史悠久,游覽景點眾多,游覽資源豐富,將成為眾多旅游者的目標。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10年,國際旅游人數將達10億多人次,其方向將轉移到新興旅游區。因此,隨著我國假日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加入WTO后在華旅游人數的增加,旅游客車市場將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據專家預測,到2005年我國大中型客車年需求量在10.7~11.5萬輛之間;輕型客車年均增長速度為10%左右,到2005年,年需求量在37~39萬輛之間。
三、如何提高我國客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的國情和各項社會發展因素,已經為客車的市場需求和客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不難看出,在今后的8~10年內我國的客車工業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潛力,那么該如何在國際競爭環境中面對殘酷的競爭和嚴峻的挑戰呢?
1.優化客車工業產業結構,加快我國客車生產能力的整合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目前,全球的汽車工業面臨著重新洗牌的格局。所以全球經濟一體化已經不是我們可以選擇與否的問題,而是企業生存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強強聯合,標志著世界汽車大變革時代的來臨。我國客車工業要想不被別人整合,就必須自己先整合。根據我國客車工業的現狀分析,重組、聯合可以改變我國客車布局散、規模小,資源浪費,競爭無序,效益低下的局面,擴大企業規模,形成企業規模效益(國際公認的汽車規模效益為年產量200萬輛);重組、聯合可以形成大企業集團,不管是國家投資,還是企業出資,集中優勢力量進行科技攻關和新產品的開發,改變我國客車產品技術水平低、開發能力差的局面;重組、聯合可以建立完善的市場營銷和服務體系,世界各大汽車商紛紛制定全球計劃,建立全球龐大的營銷網絡,我們只有聯合才有可能參與到世界客車市場的競爭中。強強聯合,組建大型客車集團,使客車產業結構的演變呈現出從勞動資本密集-資本技術密集-資本高新技術密集-高新知道、技術密集和從低附加增-高附加增-更高附加增的升級轉換,形成以高科技密集化和高規模效益化為特征的新的客車產業結構。
2.加強技術引進、技術消化和技術開發,提高我國客車工業的技術含量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21世紀的汽車技術創新,就是將機械、電子、信息、液壓、化工、環保能源、動力等領域的先進技術與汽車傳統技術遙融合發展,并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成果的廣泛應用,使汽車產品的技術結構產生量重大變革。正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謝尼克所說?quot;信息、技術、投資等等也正以敲擊鍵盤的速度跨越國界"。目前國際汽車市場的競爭實際上是現代科技的競爭,各國大公司已把主攻方向轉向以微電子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對汽車工業進行改造,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高科技以及安全、環保、節能等戰略重點領域,開發研制各種新車型。據權威人士預測,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將使汽車電子產品占整車價值的比例從現在的12%~15%增長到2005年的25%~30%以上。目前,國際上客車除采用各種高新技術外,客車的設計還不斷追求家庭化、舒適化和人性化,各類高檔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而我國目前的客車與國際客車產品相比存在著很大的技術差距。因此,我國的客車工業要大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不等于生搬硬抄,關鍵在于學習、消化和吸收,在引進、消化和吸收的基礎上要有所創新和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術,并加強高新技術在客車上的應用研究,提高我國客車工業和客車產品的技術含量。企業要把提高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的能力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政府應對客車高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給予支持政策,鼓勵客車工業的創新和發展,精心構建我國客車工業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人才,發揮自身優勢,形成中國獨立的客車工業,提高我國客車工業的技術含量,以參與國際競爭。
3.打造中國名牌,提高我國客車工業的品牌競爭力
中國的客車行業在加入WTO后,能否在5年的保護期內有所作為,關鍵是看其有無核心競爭力。優勝劣汰,市場競爭是殘酷的,我國客車企業要建構自己的競爭平臺,必須樹立強烈的民族品牌意識,打造中國名牌,提高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引進外國的技術,雖然可以使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新產品,但如果過分依賴技術進口,一味地低水平地照搬照抄,沒有自主開發能力,沒有自己的品牌,中國的客車工業就會淪為國外汽車王國的附庸。因此,我國客車的發展首先要把重心放在自主開發上,通過對外合作、技術引進和消化國外的先進技術,以提高我國的自主開發能力和開發水平,而對單純組裝外國汽車散件的則應予以限制直至取消。我國客車企業要像韓國大宇汽車公司那樣,敢于與自己的外國伙伴分道揚鑣,在付出重大代價學到的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開發擁有自主知道產權的汽車新技術,要?quot;海爾電器"那樣,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在產品品牌上,千方百計地與國外知名品牌靠近,有的將自己開發的產品不惜花重金買個洋名的使用權,有的千方百計地與洋名套近乎,給很好的產品取個不倫不類的名字。這樣做必將淪為別國的附庸,毀掉中國的民族工業。當然樹立一個知名品牌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高新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優良的服務來精心培育和打造,還需要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優秀的人才隊伍來精心地維護,還需要強烈的民族精神、堅定的愛國熱情和先進的品牌意識觀念。總之,響當當的品牌和產品的核心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脊梁,是創造競爭優勢的關鍵,企業要將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核心產品的培育打造中國品牌戰略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發展和創造民族汽車工業品牌,并以此來提高我國客車工業的品牌競爭力。
4.形成與國際接軌的資源采購和銷售體系
我國客車產品技術發展落后,但客車的服務貿易體系建設更加落后。加入WTO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已逐步開放了汽車與零部件的國際銷售、汽車進出口和分銷服務、經營性運輸公司、汽車分期付款和融資租賃、汽車生產性融資等汽車的服務貿易領域,國外的汽車公司在這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強大實力,將使國外產品迅速占領我國市場。而且目前國際上正在廣泛采用的是通用平臺、零部件全球采購、系統設計、模塊化供貨等,使新產品開發費用和工作量部分地轉移到零部件供應商。風險共擔,實現在全球范圍內合理的資源配置,縮短了新產品的開發周期,有效地提高了產品質量,大幅度降低了產品成本。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計劃到2005年將轎車平臺簡化到7種;德國奧迪公司零部件供應商承擔的開發工作量從1996年的20%上升到2002年的55%。因此,目前我國客車行業必須充分利用WTO規則的緩沖期,積極調教和改進現有的貿易方式、資源采購方式和經營管理方式,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務網絡,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提供的網絡平臺將整車廠、底盤廠、供應商、銷售(商)和售后服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建立起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網絡體系,使電子商務從僅僅作為新的營銷工具逐步升級為新營銷渠道、新內部管理效率驅動器直至新的商業模式,盡快形成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與國際接軌的資源采購體系和貿易服務網絡,以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我國客車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加入WTO后世界汽車工業對我國汽車工業的沖擊,我國的客車產品在技術、品種和質量方面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各種產品正朝著快捷、舒適、安全、環保、經濟、新穎時尚的方向發展。但是,要在日益激烈的世界汽車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客觀地面對國際汽車市場的競爭,正確地面對沖擊,積極地迎接挑戰,認真地分析我國的國情,分析我國客車市場的潛力所在和客車工業的優勢所有,承認差距,奮發努力,抓住機遇,順應潮,建立起完備的集團發展戰略、產品開發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品牌培育戰略和先進的貿易服務網絡,加速發展,以提高我國客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