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微型汽車工業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1982年,一汽吉林輕型車廠的前身吉林微型汽車廠在測繪分析日本鈴木公司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了國產化改造,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微型汽車生產基地。此后,天津、長安、哈飛、昌河、柳微等基地也相繼建立。在20年的發展歷程中,由于受民族傳統文化、市場需求、政策環境、制造技術等諸多因素影響,微型汽車是在缺少資金和政策扶持的環境中以獨特的腳步發展起來的,而且還以其不凡的業績占據了中國汽車市場的"三分天下。"可以說,微型汽車的發展的過程是一部艱難的創業史,也是市場經濟法則的真實體現。
從我國目前的微型汽車產品結構來看,可將微型車分為4類,第1類是傳統的微型客車,也就是(GB-3730.1-88汽車和半掛車的術語和定義)中定義的微型客車;第2類是由傳統微型客車演變而成的微型多功能車,如"長安之星"、"哈飛民意"、"五菱之光"等;第3類是微型轎車,即發動機排量小于1.3L的轎車;第4類是微型貨車,即載質量小于1t的載貨汽車。據統計,1995年以來,傳統的微型客車開始主宰微型車的市場,且增長速度令人矚目。因此,分析微型客車的發展環境及其換代產品的走向十分必要。
一、國內微型客車發展環境分析
微型汽車在我國已發展了20年,總結2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微型汽車業所取得的不凡業績與中國的國情休戚相關。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收入不高,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00年我國的人均GDP為848美元,2001年為910美元,2002年雖達到了963美元,也僅相當于日本上個世紀60年代中后期水平,仍屬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進入90年代后,微型客車功能和作用被進一步開發出來,微型客車生產廠家首先以城市出租車為突破口,找準了以普通百姓為消費群的市場定位,使微型客車進入了持續發展階段。90年代中后期,隨著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許多家庭不僅認識到微型客車可代步,又可作為運輸工具使用,而且因其價格低廉,完全有經濟實力購買,使得微型客車市場增長迅速(見表1),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表1 近幾年微型客車產銷量及市場比重
年份
|
產量(輛)
|
銷量(輛)
|
在微型車市場中的比重(%)
|
在全國汽車市場中的比重(%)
|
1992
|
35803
|
35728
|
26.2
|
3.5
|
1993
|
68885
|
68456
|
33.5
|
5.6
|
1994
|
93661
|
96595
|
36.15
|
7.3
|
1995
|
148844
|
147797
|
42.8
|
10.2
|
1996
|
169281
|
163857
|
40.5
|
11.4
|
1997
|
226390
|
212366
|
42.19
|
13.4
|
1998
|
256638
|
234048
|
45.1
|
14.6
|
1999
|
287216
|
293052
|
49.00
|
16
|
2000
|
408318
|
409678
|
59.73
|
20
|
2001
|
491137
|
489887
|
73.2
|
20.6
|
2002
|
729866
|
631936
|
73.4
|
19.5
|
總結近年來的市場經驗,可以看出,影響微型客車需求的因素較多,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及國家宏觀經濟政策
汽車是一種高消費的產品,因此,對它的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具備汽車消費經濟基礎的用戶就會越多,汽車需求就會越大。同時,象我們這樣一個尚不屬于富裕的國家,用于集團消費的汽車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集團消費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極大,國家緊縮銀根,限制集團購買,汽車需求就會受到抑制。微型客車由于具備低價,低能耗及多用途等優點,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宏觀經濟形勢?quot;敏感"程度是相當高的。
2.針對汽車的政策和法規
隨著汽車的普及,其社會性日漸明顯,為此,國家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和法規,同時,某些地方政府也針對汽車的購買和使用制定了一些地方政策,這些政策的強制性直接影響著汽車市場。政策鼓勵則市場擴大,反之,則市場緊縮。
3.汽車的使用條件
汽車的使用條件一般包括道路設施、交通管理、燃料供應、維修服務及其它必要的社會服務保障等。條件完善,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汽車的消費需求,反之,汽車需求就會受到抑制。
4.汽車的品種、性能(質量)和價格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出現了不同層次的汽車用戶群,而隨著汽車行業和汽車產品市場的發展,用戶中又出現了不同的需求,因此,只有發展多品種,才能滿足需要。同時,性能(質量)和價格又是用戶所最關心的,只有"性能價格比"或說"質量價格比比"令用戶滿意的產品,其需求才會擴大。
5.國內微型客車的發展環境
(1)經濟形勢及相關經濟政策環境
黨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今后8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應將保持在7%左右,到2010年,中國的GDP將比2000年增長一倍,人均GDP將達1800~2000美元。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中國經濟走勢及相關經濟政策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主線;
2)加快城市化進程。推進農村問題的解決,確保中國經濟與社會安全、健康發展
;
3)加快西部開發,實現共同富裕;
4)實現可持續發展,人口、環境、資源將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5)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6)發展開放型經濟;
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汽車需求將不斷提高,根據國外過去的經驗,當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500~2000美元時,可能是一個國家汽車工業,尤其是乘用車工業加速發展的開始,當人均國民收入達到3000~6000美元時,則將是汽車擁有率上升最快的一個時期。據專家預測:2010~2020年,中國的汽車需求將再次出現超常規的增長速度,汽車普及率將迅速上升。但是,結合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歷程來分析,中國約到21世紀中葉才能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因此,中國進入汽車高度普及階段還需很長一段時間。
在這一時期,由于我國仍然不夠富裕,微型客車即使算做是其中的1種過渡產品,其對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作用也將是不容忽視的。從日本的經驗看,直到汽車高度普及階段,微型客車產品的技術與性能雖然改變了,但其市場并未衰退,相反,受能源方面問題的影響,小排量汽車的需求量卻增大了。因此,可以預言,微型客車這款適合中國國情的車型在我國應該還有相當長的發展時期。
(2)汽車政策、法規環境
1999年,我國先后出臺了關于MI類車輛執行新的排放標準和執行正面碰撞乘員保護規則的規定,其中新排放標準將分成兩個階段實施,第一個階段從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MI類車輛要達到歐洲I號排放法規要求。第二階段,從2004年7月1日開始,達到歐洲II號排放法規要求。而正面碰撞乘員保護設計規則已從2003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要求此后生產的MI類車輛必須滿足碰撞法規要求。
2001年,國家環?偩钟职l布了在部分城市禁售化油器汽車的規定,致使MI類化油器發動機的車輛于2002年底徹底退出了市場。
北京為承辦2008年奧運會,對機動機車提前實施了新的排放標準,要求2003年起新車須達到歐洲II號排放標準,2003年前達到歐洲III號排放標準。
上述法規的實施,迫使微型客車生產企業必須投資進行技術改造、微型客車整車成本開始增加,價格優勢逐漸降低,傳統的微型客車已逐漸被逐出市場。
此外,出于城市形象及疏導城市交通的需求,國內已有30多個城市對微型客車實施限制,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對微型客車存在著嚴重的市場歧視,如不得做出租車、不得上高架路、實行單雙號限制等,使微型汽車在這些城市的生存空間日益狹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
應該說,上述政策、法規確定給我國微型客車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是,伴隨著我國融入世界經濟大潮腳步的逐漸加快,微型客車也應該在保持其固有的經濟、靈活優勢的基礎上,向更安全、更舒適、性能更完善的方向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國家針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制定的大政方針對微犁客車的發展還是十分有利的。
目前,國家鼓勵,倡導汽車消費的政策取向已十分明確,特別是中央已經將大力提高城鎮居民的汽車普及率作?quot;十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這無疑為我國私人購車市場的發展提供了長期利好支持。同時,國家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汽車消費的瓶頸,正在從改善汽車消費政策、消費環境等方面著手,切實減輕購車者的負擔,全力營造適宜汽車消費的社會氛圍。應該說,無論是消費政策還是消費環境,都在向著有利于私人購車市場發展的方向轉化。大環境的日漸寬松,無疑為潛力巨大的私人購車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但兼顧國情,我國要發展汽車工業就必須要從廉價車、低耗油量的車著眼,瞄準廉價車的市場,無論從節約能源材料、節省行車、停車面積、還是從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點和啟動潛力巨大的私人購車市場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來看,微型汽車無疑是中國汽車工業最應該發展的汽車產品之一。
(3) 汽車的使用環境
我國的能源狀況對微型客車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可以依靠自己的資源建立獨立經濟體系的國家之一。但由于人口絕對數量龐大,人均能源和基礎資源儲藏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目前每年尚需進口汽油約2.2×107t。為此,國家已提出了重點發展經濟型車的要求,這無疑又給微型客車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
在營銷服務網絡建設上,國家在《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草案)中是這樣描述的:"汽車生產企業要建立和完善自產汽車品牌營銷服務網絡,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品牌服務。規范品牌配件經銷和修理服務行為,所有提供品牌配件和品牌修理的服務商必須經過擁有品牌的汽車生產企業及相關零部件配套企業的資格認定。""汽車生產企業要加強品牌營銷服務網絡的管理。對不具備經營條件的經銷商,不得提供產品并取消經銷資格。"這說明汽車的服務業即將走上法制管理的軌道,汽車用戶的后顧之憂會越來越少。
(4)市場需求環境
結合我國國情的國民經濟發展趨勢:應該說微型客車在我國還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市場。
首先是農村市場,其次是中小城市的出租車市場,還有家庭用車市場、第三產業用車市場、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市場以及對摩托車和農用車的替代市場、出口市場等。這些市場加起來,勢必造就一個潛力巨大的微型客車消費市場。
二、國內微型客車取代產品走向分析
1.宏觀定位
基于對國內微型客車發展環境的分析,結全用戶的需求特點及汽車產品發展趨勢,可以把我國微型客車換代產品從宏觀上定位如下:
1)符合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要求,以經濟承受能力不高的私人用戶為消費主體;
2)符合用戶客貨兩用要求,低成本且要具備較好?quot;性能(質量)價格比";
3)在安全、環保等方面符合本國及出口國的法規要求;
4)駕乘舒適,外觀具備時代感。
目前,國內的微型車廠家已紛紛推出子微型多功能車,事實上這些車型中很是為滿足國家剛剛施行的強制性法規的要求而被迫推出的,還不能算是真正的換代產品,并且某些多功能車的生產成本還較高,致使價格難于保持當初傳統微客所具有的優勢,這是各微車企業均感頭疼的一個問題。誠然,哪家先推出具有用戶可心"性價比"的微型多功能車,哪家就會贏得市場的先機。不過,也不能忽視微型轎車和微型貨車產品的發展,尤其是微型轎車,目前對于汽車全面進入我國家庭的首選車型是微型轎車還是微型多功能車或是其它經濟車型還存在爭議,但它們都會占有相當的份額是不容置疑的。
另需指出的是,目前某些微型企業推出的1.3L甚至于以上排量的汽車,已完全超出傳統的微型車的定義,微型車若向此方向發展,雖在綜合性能上會有一定的提高,但經濟性以及價格優勢無疑會喪失。
2.換代產品的特點
綜合微型客車的市場需求及目前國內微型客車產品的現狀,微型客車的換代產品應具備以下特點:
1)較現有車型更高的安全性;
2)較現有車型更好的動力性;
3)較現有車型更好的操縱穩定性和乘坐舒適性;
4)排放性能達到歐洲Ⅲ號標準;
5)在保持靈活性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增加室內使用空間;
6)具備運動休閑性能;
7)具備價格優勢;
8)具備時代感的車身造型。
考慮多品種、寬系列的發展原則,在具體參數及結構、配置上,應參考以下內容:
整車外形尺寸:長不超過3.75m,寬不超過1.5m,高不超過2.0m;
車身結構性能:符合正面碰撞法規要求,并在設計上考慮側面碰撞要求;
發動機:采用1.3L以下的汽油機及符合要求的柴油發動機(排放指標應達歐Ⅲ標準),部分車型裝配渦輪增壓發動機;
變速器:部分車型加裝自動變速器;
轉向系統:部分車型加裝動力轉向系統;
制動器:部分車型加裝配四輪式制動器;
驅動方式:運動型裝配四輪驅動;
最高車速:110~104km/h;
參考價格:6萬元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