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
汪光玉
根據今年1~10月全國客車產銷的統計,大型客車和輕型客車呈增長態勢,大型客車產銷約在1.5萬輛左右,同比增長15%;而中型客車全年下降已成定局,1~10月產銷約在4萬輛左右,同比下降16%。由于SARS的滯后效應,今年客車增長低于整個汽車行業的平均增長率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實。那么,明年的客車市場走勢如何?在11月19日召開的江淮客車底盤展示會上,江淮汽車股份公司總經理安進和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學會
理事長鄒虎嘯一致認為,盡管國內客車市場遇到一些困難,但由于整個國民經濟大勢的推動,客車還將繼續穩步增長;而眾多民營及社會資本的進入,已經形成客車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將會加速客車行業的兼并重組。
安進:去年公路客車的超速增長為今年的運力做了儲備,今年公交客車形成新的增長點
安進在談到今年客車市場增速受挫的原因時說,除了非典是一個強大的沖擊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去年客車市場的高速增長有不正常的因素。他認為,去年全國大中型客車產銷達到7萬~8萬輛左右,創下歷史新高,主要是交通部推行客車等級評定及客運企業資質評定的拉動作用。許多客運企業為取得高級運營資質,拼命貸款購車,擴大運力規模,更新車輛,僅江淮去年就銷售了創紀錄的3.5萬輛客車底盤。但非典發生后,客運市場運力驟降,對客車的需求隨之減少,所以去年超過實際需求的購車為今年的運力做了儲備,客車市場增長率下降是正常的。
安進認為,盡管今年整個客車市場需求不旺,但市場需求的構成不平衡,公交客車成為今年增長的亮點,下降的部分是公路客車。如果沒有城市客車的拉動,今年整個客車市場下滑得會更厲害。到明年客車市場穩步增長將是有可能實現的。
安進在分析今年客車市場需求下降的現象時認為,與之相伴共生的就是客車行業重新洗牌的局面。雖然今年客車市場增長有限,但投資者繼續前仆后繼打入客車領域,從總體上看,今后客車企業要有規模才能把市場做上去。他預測,不久之后,國內將出現5~8家年產5000輛以上的大中型客車企業,生產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鄒虎嘯:供大于求、價格下降利于用戶,競爭風險加大企業面臨考驗
鄒虎嘯對今明兩年客車市場總的判斷是增長趨勢,但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同時,他也指出,當前客車企業急劇擴大的產能已形成整個客車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而且在近幾年不會發生變化,所有客車企業要有所準備,不僅要應對價格戰,還有品牌、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
鄒虎嘯談到客車行業目前一人重要動向時說,由于前兩年客車利潤高,進入門檻低,帶動了社會資本流向客車,進入者眾多,客車行業的投入進一步加大。不僅一汽、東風等大集團開始重視客車制造,家電業、摩托車企業及一些民營資本也躍躍欲試。進入者的增多,造成客車產能增加,產品供過于求,價格戰不可避免。鄒虎嘯分析,國內客車行業10家大企業,如金龍、宇通、亞星、中通、安凱、黃海、長江等加起來的產能已超過10萬輛,再加上大批中小企業及新進入者的產能,未來客車市場的供求比例在100∶50左右。這一市場格局對用戶及銷費者是好事,但對參與者來說,將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競爭殘酷,投資風險加大,回報率也會逐步下降,甚至有可能低于汽車行業平均利潤率,這是市場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鄒虎嘯認為,我國在汽車關稅的保護期將很快結束,國際資本進入客車領域是一種必然結果,客車行業對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