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7月中旬的汽車博覽會,適逢中國汽車工業五十周年慶典、在中國汽車起源地長春舉行,汽車界驕子群聚,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一片祥和氣氛中,中國某經濟方面權威報紙稱中國汽車工業經過五十年發展發生驚天巨變,令人激動的文字中對汽車工業贊譽有加,遺憾的是,沒有一句話提到客車。多多少少有些反映出客車工業的幾絲寂寞和尷尬。
中國老百姓沒富余到家家買私家車的份上,中國的老百姓還需要客車作為代步工具。所以,仍有一群執著的人在這種被人淡忘的世界中編織著中國客車的理想之路。
目前,國內客車發展十分迅速,交通部規劃:2005年我國公路客運車輛將達64萬輛,其中,高檔客車比重占有10%,其中的旅游客車保有量將由目前的18萬輛到2005年的22萬輛。
2010年客車將達90萬輛,中高檔客車比重達25%。這組數據說明了客車市場的需求量十分驚人,也客觀上為客車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應該說,92年第一輛安凱客車的問世,就吹響了中國客車高速發展的沖鋒號。隨后,多家客車企業或與外國合資、或引進國外技術,使得中國客車技術含金量陡增,雖然被稱為組裝廠。但事實是客車的安全性能、舒適性能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6家帶有外國資本及技術血統的企業存在,以及2家國外高檔成熟客車底盤的國內生產,標志著中國客車與世界接軌了。
客車合資企業一覽表(表二)
企業名稱
|
四川豐田
|
亞星-奔馳
|
廣州五十鈴
|
沈飛日野
|
天津伊利薩爾 |
西安西沃
|
國外企業
|
日本豐田
|
德國奔馳
|
日本五十鈴
|
日本日野
|
西班牙
|
瑞典沃爾沃
|
企業名稱
|
桂林大宇
|
一汽延邊
|
常州長江
|
上海申沃
|
沈飛飛龍
|
|
國外企業
|
韓國大宇
|
韓國現代
|
意大利依維柯 |
瑞典沃爾沃
|
臺灣地區
|
|
引進產品技術的客車企業一覽表(表三)
企業名稱 |
安徽安凱 |
合肥現代 |
江陰常隆 |
江蘇牡丹 |
北京北方 |
國外企業 |
德國凱斯鮑爾 |
韓國現代 |
西班牙 |
日本豐田 |
德國紐普蘭 |
企業名稱 |
金華北方 |
橫店神馬 |
中通客車 |
青島太平洋 |
|
國外企業 |
德國紐普蘭 |
香港地區 |
荷蘭博發 |
澳大利亞 |
|
此次車展,雖然參展的廠家不多,但各種滋味還是值得品味一番。好的方面確實值得拍手慶祝:
筆者在3月份上海車展及此次長春車展上,都帶著近乎苛求的眼光看大金龍客車細節方面的處理,結果是真的很好。事實證明,龍頭企業的關注與努力,確實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價值取向,此次長春車展各廠家制造工藝普遍好轉,任何一個企業,當產品的細節問題得到關注和解決時,也預示著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劣的方面也確實值得深思:
此次車展也看出客車行業還存在很多發展誤區及不足:
1)抄襲現象嚴重。
此次車展,很多廠家造型趨于相同,大多脫骨于大金龍的"歐洲之星"造型,模仿沒有錯,也是一種提高的方式,但如果這么多廠家不約而同的模仿,那么,外形設計上客車行業的水平可見一斑:缺乏創造性。長久下去,不利于行業的進步。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專業人才的缺乏。
2)客車開發手段及方式值得商榷。
許多企業底盤配置上采用菜單形式,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搭配,其銷售手法上確實靈活,但這些組件的匹配性難以保證,其可靠性、安全性值得懷疑。參展的新車基本上是幾個月的開發周期就推向市場,不經過嚴格實驗后的完善工作很難保證其性能。所以,目前的國產客車產品故障率居高不下。
3)新車開發前的市場調研沒有足夠重視,導致客車企業和客運需求信息的嚴重不對稱。
此次車展,某企業展出了新引進的12米及11.5米的客車,其優質的性價比確實吸引了不少運輸企業的眼球,許多企業對其11.5的產品十分感興趣,當時有企業提出訂購30臺11.5米的客車,可遺憾的是此家企業今年訂購了240臺的12米車CKD合同,11.5米的只訂購了3臺,當企業的車型戰略與市場的真正需求不匹配時,除了完善自己的開發前市場調研工作外別無他法。
4)部分經銷商素質低下,也將制約行業的發展。
號稱"業內價格殺手"的某企業此次參展由當地經銷商承辦,筆者試圖與此經銷商溝通,可發現只是徒勞,當時主事人不懂半點技術,幾句話都是車便宜,不買這買啥的話,言語間有當街叫賣之嫌,也就不敢奢求其能夠說明產品的競爭優勢所在了。也許,這只是個別現象,但不能不說明業內有些企業選擇經銷商時考核的標準不理智。這也許是一個雞和蛋的問題:是行業發展了,才對經銷商自身素質做以要求,還是先提高經銷商素質,從而更好促進行業發展。唯一希望的是:這種現象不是客車經銷界的主流。
5)市場策劃在很多行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門,但此方面人才缺少真的令人擔憂。
此次車展,筆者本來抱著多種學習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習各企業的宣傳推廣工作,可遺憾的是除了大金龍外,其余企業連個簡單的展臺都沒有,其實,參展費用很高,如果不抓住機會宣傳一下自己,真的很可惜。完全可以對現場觀眾進行低投入的促銷活動,來看車展的人,終歸有些人會坐車外出,他記住了你的品牌,在不受票面價格因素的影響下,就可能對你的車產生好感,就可能乘坐你的車,如果你的車還不錯,就可能繼續乘坐,最后形成終端乘客的品牌忠誠度,從而影響客運企業的購買取向,更不要說其中不乏直接買車和影響購車的人存在,所以,真的替這些企業可惜,在汽車工業五十周年的時候,和轎車的宣傳一比,被報紙傳媒忽略也不算十分冤枉了。
筆者和幾家企業的經理級別人聊過其企劃人員的自身素質問題,有一家老總坦稱其策劃人員沒一人懂客車。業內普遍存在懂客車的人不懂企劃、懂企劃的人不懂客車的現象,這個問題亟待解決。方法有二:
第一:最直接易行的辦法,通過系統培訓自己公司有潛力的技術人員轉崗到企劃崗位。
第二:高校開設汽車企劃專業,為客車業提供專業人才,筆者曾建議母校-素有"中國客車界工程師搖籃"之稱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汽車學院開設此專業。
希望目前的狀態,能引起業內高層的足夠重視并予以解決。
結束語
也許,筆者帶有挑剔的眼光看待此次車展,但是,無論從市場調查、產品開發、制造、市場推廣、銷售以及售后多方面有一個環節不成熟,客車業也無法真正壯大起來,所以,每一個細節都需要整個行業的人去努力,現在被人遺忘只是尷尬,等十年后,中國汽車工業六十年慶典時再被遺忘,那只能是恥辱了。好在,還有你、我、他很多人在默默耕耘。
寫到這,隨手翻閱案頭的《營運客車資質等級評定》,發現等級客車要求發動機只能中、后置,不知道專家們的初衷何在?但我卻深深為暢銷全國的考斯特家族不平了,即使考斯特們并不主營客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