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ww.zxzsfwgs.cn V2.0 上次更新時間:
|
|
高性價比是中國國產客車制勝的法寶
|
|
中國汽車報報記者孫紅
8月26日從國家海關總署得到最新消息,1-7月,9座以上客車的出口量大于進口量。而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1-6月進出口統計結果表明,在轎車進口同比增長23.49%、載貨車同比增長81.10%的同時,9座以上客車的進口量低于上年同期。市場表現有力證明,我國客車工業經過十年的產品結構、組織結構調整,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經受住了加入WTO第一年的考驗。
性能價格比,是客車行業經常提到的一個名詞,也是用戶對國產客車最為稱道的地方。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左延安認為這是國產客車的比較優勢:"在同樣的配置下,與國外客車相比,國產車功能、質量不差,但價格卻低得很多。"
我國汽車市場存在一個鮮明的對照:進口轎車、合資生產的轎車很受一批用戶追捧,而進口或引進的洋品牌客車盡管技術含量較高,且是國外市場主流產品,在國內市場卻只能作為高端產品、而不是暢銷產品出現。歐洲市場上普遍使用的是相當于150萬-200萬元的豪華客車,但在中國,購買這種車輛的很少。究其原因,還是與中國現時的經濟水平有關。盡管國內擁有世界最大的客車市場,但客運企業、公交企業、旅游企業都需要自負盈虧,還要求得發展。因此,客運企業在購買車輛時,既要考慮公益形象和技術水平,又要減少成本支出。可以說,是客車用戶的需求促使企業必須研發高性價比產品,否則就要失去市場。
旅游客車曾經是進口車的一統天下。1979年,因我國沒有高檔旅游車產品,國家先后進口了3萬輛旅游客車。1992年,國家確定支持14家客車廠后,國產車開始加入旅游系統。近幾年更新和新增的旅游客車,基本都是國產車。中國旅游車船協會副秘書長劉莉莉近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旅游業傾向于用國內生產的性價比高的客車。同進口車相比,國產車有價格優勢,可使用戶縮短回收期,降低用車成本。"以目前占旅游客車銷量60%的金龍客車為例,配備進口的發動機、變速箱、緩速器、空調等設施的車型,價位可以控制在80萬-100萬元,而同等配置的進口車型需要150萬-200萬元。
2001年,公路客運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所占的比重為91.7%,公路客運成為國產客車的主要市場。目前在高速客運、省際客運使用的車輛,大都是合資或引進品牌的客車,它們的行駛可靠性和高速安全性已經得到用戶、交通主管部門的信任,國外原型車已無染指這一市場的機會。在普通客運(縣級、鄉級客運)市場,目前使用的是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價位不等的客車。像公路客車銷售大戶宇通客車,其低價位不但讓進口車、甚至許多國產車也做不到。
大客車的生產方式與轎車不同,既是技術密集型,也是勞動密集型。由于我國人力資源豐富,人工費用相對較低,所以可以使客車價格相對降低。譬如有位專家曾對凱斯鮑爾與宇通的勞動力成本做過比較,前者要占到整車成本的30%,后者則只有6.8%。中國加入WTO后,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可以幫助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盡管我國客車的海外用戶大部分在發展中國家,但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客車性價比優勢已顯現出較強的競爭力,而且產品正逐漸從低端市場走向高端市場。 |
|
|
|
|
|
|
關于本站 ║ 網站地圖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合作聯系 ║ 意見反饋
©版權所有2000-2002,中國客車網信息產業部
未經中國客車網網絡部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