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客運票價到底該不該漲?聽證代表反對聲居多
16日獲悉,廣東省物價局定于2008年10月21日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公路客運票價調整聽證會。近日,29名聽證代表正積極為聽證會作調研工作。公路客運票價到底該不該漲?圍繞公路客運票價調整申請的焦點問題,記者采訪了部分聽證代表。
這次公路客運票價調整聽證會代表共29名,基本上囊括了與聽證內容相關的利益群體。其中來自省人大、政協,政府有關部門,行業組織推薦的代表8名;大專院校專家學者代表6名;消費者代表10名;經營者代表5名。
漲價10%?反對聲音居多
消費者代表廖園輝是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為了解更多同學對本次調價的態度,廖園輝特意制作了幾百份調查問卷。目前,他發出的問卷已收回228份,其中有193人對調價表示反對。有的同學雖然不反對調價,但普遍認為上調10%的幅度有點高,5%左右的上漲幅度尚可以接受。
“我是梅州人,一年少說也會回家三五趟,廣州去梅州的票價是110元,來回就要200多。如果票價再上調,意味著我每來回一趟就要多花20多元。”廖園輝對記者說。
大專院校專家學者代表朱洪玉是東莞市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的一名教師,她通過面對面訪談的形式向100多人進行了調查訪問,她說,“東莞這邊的外來工特別多,很多是來自省內各地和省外的‘打工一族’,每年還是要回家的,飛機又坐不起,那就坐汽車。有90%左右的受訪學生和群眾都用‘又漲了!’來形容這次公路客運票價調整。”
“持反對意見的市民認為成本高不應該成為票價上漲的理由。企業要開源節流,控制成本,提高競爭力;而政府也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不應該把高成本全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聽證代表劉始興說。
車票也打折?要慎重考慮
本次聽證會將對公路客運票價像定最高價格進行可行性分析和論證。劉始興對記者說:“市民對此反對意見很大,認為公路客運票價本來就已經很高了,如果再定個最高價,則更有利于企業在節假日和春運期間暴利經營。”
公路票價平常按市場打折會使老百姓獲益嗎?劉始興認為:“到底打幾折是個疑問,對于經營者而言,定價權掌握在手里,是不會輕易讓利給消費者的。”
朱洪玉老師對此做法則表示贊同。她說:“我個人還是贊成這種做法的,但是最高價不能定得太離譜,定價必須由政府指導,經過科學、審慎的計算得出。淡季的時候適當打折,可以讓利給消費者。”
征燃油附加費?未必
對于省道路運輸協會建議開征公路客運燃油附加費,建立票價與油價的聯動機制。廖園輝表示,目前的討論方案集中在票價調整幅度和改變作價方式,公路客運征收燃油附加費目前只是個小提議,并未有過多的討論。
劉始興表示:“大部分消費者對開征公路客運燃油附加費表示認同,油價高確實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但必須把提高票價與開征燃油附加費分開。”
申請方案中建議油價每漲跌7角錢,每人每公里增減1分錢到底是否可以實施,目前也還是個未知數。
在采訪過程中,代表們對這次票價調整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廖園輝認為,學生是消費的弱勢群體,經濟承受能力比較弱。他希望公路客運公司仿效鐵路部門的做法,讓利給學生,使學生可以享受優惠票價。
車輛的實載率是影響運營成本的重要因素,劉始興說,“價格并不是影響實載率的主要因素,相反,發車的班次、時間等才是關鍵因素。”他建議由省交通廳牽頭,企業可以聯合起來建立“同城客運資源共享機制”,切實提高車輛的利用率。
“按照現在的物價走勢,漲價也在意料之中。很多群眾抱怨,現在的客車經常拋錨、車上衛生差,座位很不舒服,乘務人員的服務態度也很不好。大家都希望既然花了錢坐車,就應該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服務。”朱洪玉希望價格調整新方案出臺后,可以有效遏制公路客運亂漲價的行為,并完善服務和管理。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連地鐵加開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間市民出行[09-27]
- 進萬企、解難題: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實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鄭州公交上線 8條景區直達專線[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業觀察|北京公交專用道第三批優化調整對出行有哪些影響?[09-05]
- 鄭州公交:城市記憶之行進中的公交[09-04]
- 創新高!車展開幕在即,成都公交將開兩條免費擺渡線![08-29]
- 貴陽公交構建智慧交通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