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市的產業發展會變成什么樣?哪些行業的人才供不應求最搶手?這些,在近日我市編印的《蕪湖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開發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里都能找到答案。
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求賢若渴
《目錄》依據我市“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布局,詳盡匯總了各行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具體包括汽車及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節能環保、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資源、化工、船舶制造、紡織服裝、文化創意、現代物流、金融財會等22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每個領域又分成若干小方向,如電子信息業又分為互聯網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軟件高級人才、軟件測試人才等,每個方向都列出了所需人才數量、人才學歷、職稱和技術等級要求。
記者在其中看到,到2015年,蕪湖緊缺人才排在前列的兩大行業是材料業和汽車及零部件業。前者需求本科學歷人才1980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1660人,高級職稱人才2000人,高級技師人才850人;后者需求本科學歷人才1020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才430人,高級職稱人才1350人,高級技師人才1100人。而幾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胃口”也不小。如裝備制造業需求本科學歷人才1350人,高級職稱人才1100人,高級技師人才800人;電子信息業需要本科學歷人才1220人,高級職稱人才820人。同時,第三產業也人才需求明顯,現代物流業需求本科學歷人才1150人,高級職稱人才550人;金融財會需求本科學歷人才710人,高級職稱人才580人。
行業需求“冷熱不均”
同時,記者發現,和材料、汽車零部件等行業相比,能源資源、紡織服裝、現代農業等行業人才需求相對較少,本科學歷人才需求都在百人以下。
社會公共服務業方面,醫藥衛生業因基層衛生的發展,醫療人才需求呈上升期趨勢,《目錄》中稱,未來我市至少需要醫藥類本科學歷人才1650人,高級職稱人才900人,其中鄉鎮衛生院的臨床醫師、社區全科醫師的需求尤其高,超過了總需求人數的一半。而教育人才未來幾年需求將相對飽和,需要本科學歷人才340人,高級職稱人才220人。
記者還發現,即使在同一產業中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冷熱不均的現象,如在宣傳思想文化方面,未來我市對新聞傳播人才需求較少,而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文化藝術人才則需求較多。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目錄》由市人才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安徽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編印,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重點分析了蕪湖市三大支柱產業、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人才新增數量。同時兼顧了政法、宣傳、教育、醫療等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目錄》所列內容將是今后10年我市引進培養的重點。企事業單位、各類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可以通過它確定人才引進的重點;駐蕪和市屬各高校也可據此調整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針對性;用人主體可就此推出培訓項目,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養重點行業的緊缺專門人才。同時,各級人力資源部門也可參照目錄,制定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政策,引導各類高層次、緊缺人才來蕪,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