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北京參考4月13日報道 在經歷了9年更換5任總裁之后,近日,華泰汽車高層再次出現震蕩,其第6任總裁劉志剛確定將于本屆上海車展后正式離任,而在去年與他一同進入華泰的另兩位“華晨系”高管也已于近期先后離職,華泰汽車不得不再一次面對人才流失之困。
華泰十年后高管再更迭
2010年8月,B11車型在華泰汽車榮成生產基地正式下線,華泰汽車的轎車戰略也正式啟動。當時,剛從華晨轉入華泰,并擔任華泰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的徐超第一次與媒體見面,新名片尚未印出就已進入工作狀態,而在B11下線的新聞發布會上,時任華泰總裁的劉志剛亦是信心滿滿地表示,華泰需要一款中高級車產品,并有能力突破B級車的瓶頸。
2010年12月28日晚,華泰汽車斥資千萬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華泰B11的上市儀式。在活動結束后,雖已入夜,劉志剛還是接受了部分媒體的專訪,詳細介紹了華泰的“十二五”規劃、“一汽一柴”的動力總成模式以及逐漸完善的產品線。
然而好景不長,在總裁位置上剛滿一年的劉志剛即將離職,而追隨劉志剛進入華泰的徐超也已在上周辦完離職手續,另一位時任華泰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的黃小東也在去年年底選擇了離開。
自2000年成立以來,華泰汽車已走過10年歲月,而企業發展的10年間卻伴隨著總裁更迭與人才流失等諸多問題。2002年,來自北京吉普的張才林加盟華泰,兩年后離任,接替他的是李廣凡。隨后,來自華晨的高鳳有出任第三任華泰總裁,緊接著是徐恒武,以及來自北京現代的童志遠,而隨著童志遠轉投吉利沃爾沃項目后,時任華晨金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的劉志剛開始擔任華泰第六任總裁,而其在華晨的舊部下周燕妮、徐超、黃小東也隨之加入華泰,擔任要職。
急于求成下的人才流失
如早前備受關注的華晨汽車高層變動一樣,華泰汽車在短短10年間更換6任總裁,除了人才自身職業規劃外,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也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而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人才流失帶來的問題將更為明顯。
在劉志剛的任期內,華泰汽車在去年12月底推出了首款轎車B11,盡管廣告投入不小,但其銷售情況卻頗為一般。早前,劉志剛曾表示,華泰B11在2011年計劃銷售2萬輛,但據筆者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華泰B11共銷售450輛,而2月份的銷量也僅為868輛,若銷量沒有顯著提高,則華泰B11將難以完成其既定目標。有業界人士認為,被華泰汽車給予厚望的B11銷量不佳,也是劉志剛離開華泰的原因之一。
汽車行業分析師蘇暉表示,從2002年開始,華泰汽車管理層一直寄希望于在其他企業中尋找有成熟管理經驗的經營人才,其想要振興華泰的迫切心態十分明確。但不同企業擁有不同的管理風格,高層人才空降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對于其個人與企業來說都需要經歷一定的適應調整期。華泰的知名度一直不及其他自主車企,這無疑使其提高了對這類空降人才的要求與期盼。然后,就華泰汽車自身而言,雖有多款出色的產品,但其產品戰略并不穩定,且缺乏有效的營銷方式,這些客觀原因也影響了B11等產品的銷量。蘇暉認為,面對人才頻繁流失的現象,華泰應調整企業經營戰略,注重從企業內部培養適應企業成長模式的管理人才,同時明確產品定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