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港灣式公交終點站在靜安新城建成了,752路、506路兩條公交線正式在小區里“落了腳”。從靜安區動遷來的包阿姨奔走相告左鄰右舍:“506路去靜安寺,一部頭!”這不,這些天老姐妹們天天清早相約坐車去靜安公園早鍛煉,和以前的老鄰居們扯家常。
一切都為了市民出行方便。昨天,記者在城市交通管理局的一份統計資料上看到,從去年到至今,新辟、調整的公交線路385條,新建港灣式公交終點站26個。根據今年的工作安排,到年底這兩個數字可能還將有一個跳躍。
市政建設日新月異,天天有新樓落成啟用,公交線路需要不斷優化調整、延伸新辟,才能滿足老百姓的要求。在過去的近兩年中,人們都能夠感覺身邊的變化:41路雙向改走瑞金南路,方便了去瑞金醫院就診的病人;867路從龍柏新村調整到航華新村,解決了凱旋北路沿線居民出行難題……交通部門還表示,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里,寶山顧村、嘉定江橋、南匯周浦等平價房基地居民的“出行難”問題,可望得到解決;清澗、古美、德州、淞南等44個5000人以上的新村小區居民的出行條件,可望得到改善。軌道交通一號線北延伸段將在年底開通。
這些天,交通部門正忙于規劃、調整錢泰線、726等線路的走向,讓公交線與軌道交通站相銜接,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大容量、快速、便捷的作用,讓市民通過一次換乘就可到達市中心城區。此外,松江八線、安亭一線、張江南環線等線路也將新辟,松江、嘉定城鎮居民和浦東新區市民的出行會越來越方便。
從吳淞客運碼頭登岸等候公交車的乘客,以前最怕刮風下雨的天氣。如今公交樞紐站投用了,一個700多平方米的候車大廳為乘客遮風擋雨。在短短兩年中,這樣的大型樞紐站在上海增加了6個,港灣式的終點站也增加了20個,113條公交線路有了停靠的“家”。發車時刻和發車車號通過電子屏顯示,乘客一目了然。許多終點站、樞紐站還與軌道交通相銜接,乘客只需一分鐘就可以完成各種換乘———城市的立體交通網絡也已呈現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