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國汽車業將有十大變化
一、經濟型轎車被看好,因此新的重復建設項目將會很快出世,并釋放能量沖
二、加入WTO以后,我國政府對汽車工業的管理方式將逐步與國際慣例接 三、一汽、東風和上汽三大集團的綜合競爭優勢進一步顯現出來,部分企業開始向這三大集團靠攏。我國汽車工業的生產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跨地區跨行業的企業重組有可能活躍起來,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牽制,這種重組將面臨著阻力和困難或者干脆胎死腹中。 四、企業之間的競爭更趨向于素質競爭。技術創新和管理革新的成果大小,將決定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是否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國有企業將會重新審視和確立本企業的技術發展路線。 五、對汽車發出的環保呼聲在全國范圍內會越來越高。在如何更科學地治理尾氣排放問題上,汽車業將投入更多的注意和資金。柴油車生產企業與某些限制用柴油車的地方政府的矛盾將會顯現出來。 六、汽車總產量將達到二百萬輛。其中,轎車總產量將超過七十萬輛;客車總產量將創新高達五十五萬輛;低地板城市客車將得到重點發展。加入WTO之后,我國整車企業將更多地轉向專用車的生產。摩托車總產量將超過一千一百萬輛。農用車的總產量將會減少,但受環保和消費需求的影響,品種檔次有所提高。四輪農用車產量會明顯增長。 七、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長期形成的配套方式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國際通行的全球采購、模塊供應和系統供貨等配套方式,將向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自主開發能力、系統適應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 八、隨著我國汽車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外商在華設立零部件獨資企業、控股企業將形成一個高潮,尤其是在排放、安全和電子等關鍵的零件生產方面,這一特征將更加明顯。越來越多的只會“按圖生產”的零部件企業被市場淘汰;“難兄難弟”式的關系紐帶將被市場競爭所扯斷;盡管我國汽車零部件生產的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從趨勢上來看,國有獨資的零部件企業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將逐步降低。 九、隨著燃油稅的正式出臺以及全國范圍內新一輪清理亂收費行動的展開,汽車的使用環境將趨向好轉。我國轎車企業開發經濟型轎車速度會大大加快。到年底,經濟型轎車的行列中有可能出現幾個新面孔。 十、摩托車行業多種經濟成分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市場上的假冒摩托車產品將引起消費者和政府的高度注意。我國摩托車幾大巨頭將會聯手行動,整肅自己的市場體系和配套體系,以維護自身的形象;幾大巨頭的產品市場覆蓋率會進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