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徑輕量化 中材科技的"運氣"新方案
2015年5月7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天然氣汽車、天然氣加氣設備展覽會在京開幕,此時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之內,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家企業一起亮相,共同展示21世紀國際天然氣汽車、加氣站設備產業的最新動態及發展趨勢,為天然氣能源運輸、加氣設備領域帶來一場饕餮盛宴。而在所有的參展商中,中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中材)一款即將揭幕的新產品吸引了參展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
作為充滿生機的中國天然氣汽車事業的一員,一直以來,蘇州中材都在為中國經濟的清潔發展和霧霾治理工作做出持續的貢獻。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超過300萬輛種類齊全的天然氣汽車保有量,終端設備的繁榮無疑預示著蘇州中材產品鏈條延伸新騰飛的起航。

蘇州中材作為全球有影響力的汽車用天然氣復合氣瓶供應商,自成立以來,便立志要成為為氣體儲運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掌舵人",櫛風沐雨十數年,蘇州中材也在用實際業績向用戶證明著這一切。本次展會上,蘇州中材便攜旗下最新產品隆重亮相。上午10點整,在萬眾矚目之中,中材科技一款碳纖維"大口徑輕量化管束式運氣單元"產品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蘇州中材總經理梁鐵強介紹指出:"碳纖維纏繞大口徑復合長管作為一種儲運交通工具,以其適應性、高效便捷等優勢,為氣體工業和天然氣儲運提供了一種新型解決方案,對增加運輸量以及緩解成本壓力,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擁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蘇州中材所重推研發的管束式運氣單元產品采用的碳纖維復合長管組裝,便是為中長距離天然氣運輸提供的安全性能更高的運輸解決方案。
相比于市場上傳統的鋼制長管產品,中材科技碳纖維纏繞大口徑復合長管產品的"容重比"至少提升30%,即在相同重量限制范圍內可以提供更多的容積以運輸更多的氣體。梁鐵強透露:"目前中材所生產的碳纖維管束式產品,能夠達到同等運氣量,重量更輕,同等載重量,運氣量更大的效益標準,比如,在同樣安裝40尺16管的管束式集裝箱中,中材產品要比其他鋼制長管管束式集裝箱減重42.9%;而對于同樣載重30噸的運氣車,普通鋼制管只能裝8管,中材產品能夠安裝12管,運氣量同比增加56.7%,這在全球范圍內都屬于技術領先水平。"
同時,蘇州中材方面技術人員也指出,蘇州中材碳纖維大口徑復合長管技術集成度高,研發周期短,綜合研發成本更是遠低于同類相關產品,而蘇州中材作為快速大規模生產制造商,產品所具有的綜合性價比更是達到了全國最優。

大口徑輕量化管束式運氣單元
在向客車網記者介紹新產品時,梁鐵強顯得異常自豪,他說,中材科技此次推出的新產品具有四大亮點:碳纖維的高強度輕量化纏繞、防電化學腐蝕的涂層和絕緣結構、纏繞層防疲勞開裂結構以及多管組裝固定技術,完全能夠滿足氣體工業、天然氣行業儲運要求,該產品更是榮獲了國際ISO11515標準的高度認證,可以在東南亞、中亞、中東、拉美、非洲等地區銷售,體現出中材科技在高新材料制造上的領先地位。
根據記者在現場的觀察,該系列產品涵蓋了20尺-40尺的長度范圍,能夠為運氣單位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選擇,充分考慮到了我國運輸環境的多樣化。此外,每一管束式集裝箱可配置10-16根運氣管道,可充裝介質涵蓋天然氣、氧氣、氫氣、空氣和液化天然氣等多種產品,具有優越的產品性能。
在不遠的將來,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應用普及將成為發展的主流,而為清潔能源提供全面的運輸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更加低成本、高集成的運輸服務,便成為中端鏈條企業市場爭奪的焦點,在這一點上,蘇州中材已經先行一步,有望繼續成為行業發展的標桿。蘇州中材在氣體運輸行業的耕耘也必然得到來自全世界客戶最忠實的回饋。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