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集團:引領技術創新的先行者
——濰柴控股集團榮獲第二屆中國工業大獎
濰柴——裝備制造業轉方式、調結構的先行者
濰柴堅持科學發展觀,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成為我國發動機行業全系列、全領域最大的提供商,其中10升以上高速大功率發動機產銷量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位。
一直以來,濰柴緊密圍繞市場需求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方向,積極進行產品結構、市場結構、資本結構以及人才結構等方面調整,開創了一條科學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從2002年開始,為打破國外知識產權的壟斷,濰柴持續加大資源投入。2005年至2007年,公司成功自主研發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排放標準可以達到歐III至歐IV標準的藍擎發動機。2008年,公司引進德國MAN公司27/38、32/40系列萬匹馬力中速船用柴油機技術,進一步完善了中速柴油機產品線。2009年,公司收購法國博杜安發動機公司,一舉獲得16-32升發動機技術,掌握了16升以上游艇及工業電力發動機技術和產品。2009年底,公司順利重組揚州柴油機公司,完成了“由重入輕”的產品調整。同時,通過引進VM公司D/RA系列產品,公司實現了多缸小排量高速機升級換代。07-09年,公司利用三年時間自主開發了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5升、7升WP5/WP7柴油機,填補了中國動力在該領域的空白。目前,公司已經形成大、中、小功率發動機協同發展,全系列、全領域發展的產品布局。
在市場層面, 2005年,濰柴提出了三個三分之一的市場結構調整目標,即:國內市場三分之一、國際市場三分之一、后市場服務三分之一。現在,濰柴發動機在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客車、船舶、發電設備等領域,占有率分別達到42%、84%、30%、50%和40%,同時在美國芝加哥、法國馬賽、白俄羅斯、南亞、東南亞等地區建立了業務平臺。后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形成了以專享服務、專有配件、專用油品、專屬設備、專業再制造為核心的“5P服務特色”,初步實現國際、國內、后市場協調發展的市場格局。
同時,濰柴堅持產品經營與資本運營“雙輪驅動”,2004年,濰柴動力在香港上市,成為我國內燃機行業第一家在H股上市的企業。從2005年起,先后收購湘火炬、法國博杜安、揚柴動力等公司,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同時,結構調整又為企業重組并購提供了有力保障,濰柴用資本之手成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濰柴——人才成長、成才軟環境的提供者
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濰柴始終堅持人才第一戰略,在培養、引進人才上開放思維并加大投入力度,年僅29歲的李士振是濰柴技術中心電控小組副組長。他帶著一群年輕的員工,擔負著國Ⅲ、國Ⅳ發動機電控系統和后取力系統的研發。31歲的尹曉青是應用工程部船機分部副經理,他主要負責船機和主機廠的技術對接。而與這些年輕人不同的是,有著豐富的國際大公司工作經驗的林知伸博士,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美國,離開舒適的環境和親人來到濰柴,成為濰柴動力技術總監。林博士說,他看中的是這里創新的激情和濰柴自強不息追求世界先進水平的執著勁頭。
從原本的“人才匱乏”到今天成為吸引各類人才的“人才高地”,濰柴并不是靠令人咋舌的高薪,而是靠技術研發機制的創新,以及人才成長成才的軟環境。多年來,濰柴不斷深化企業改革,打破傳統的技術開發模式,引入市場機制,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了適應市場要求的激勵機制,激發調動了廣大技術人員技術創新的活力。
對于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認為,一是要創造一個干事業的平臺和環境,二是有一個激勵機制,讓他們能夠真正做事情。近幾年,企業每年撥款1000多萬元,用于科技創新成果獎勵;每年撥款150萬元,設立人才培訓專項基金;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輸送科技人員走出國門參觀考察,進行學習深造;同時給予企業人才特殊崗位補貼和職務補貼。這一系列激勵措施,為科技人員實現個人價值、展示個人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為濰柴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積蓄了力量。
近10年來,企業研發人員由不足50名,發展到現在的2000人研發隊伍。特別是2009年抓住金融危機時期世界500強企業人力資源不穩的機會,先后三次到美國招聘人才,利用市場機制,成功引進47名海歸人才回國創業,使企業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高管團隊成員中,15%以上擁有國際大公司從業背景,為企業帶來了全新的理念。
濰柴——中國內燃機行業由規模優勢向技術優勢轉型的引領者
堅持創新驅動,倡導綠色動力、節能減排理念,濰柴在國內率先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藍擎”國Ⅲ、國Ⅳ、國Ⅴ排放柴油機,各項經濟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行業內,公司首家設立發動機再制造公司,走出了一條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近年來,濰柴從歐美引進了世界一流生產線,建成了濰柴高新發動機工業園、濰柴鑄造工業園、濰柴重機濱海工業園、濰柴國際物流工業園等現代化生產園區,使企業工藝裝備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接軌;另一方面,公司集中工藝技術資源,攻關新進裝備操作技術,突破初始設計瓶頸,研究全新工藝路線,深挖裝備潛力,發揮最大效能,形成了100萬臺高速大功率發動機年產能力,真正實現“效率最高、產出最大、成本最低”,推動了我國內燃機行業裝備工藝水平升級。
在本行業及相關產業整體技術創新上,濰柴亦做出了積極貢獻,先后參與和主持承擔12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 863計劃,全力推動中國內燃機行業技術進步,趕超歐美發達國家技術標桿。另外,濰柴先后將55項發明專利和379項其它專利,通過規范行業標準方式,主動與同行分享。2006年以來,公司先后主持或參與制定、修訂內燃機標準22項,其中國家標準18項,行業標準4項,主持4項,參與18項,為推動內燃機行業技術進步做出重要貢獻。
另外,濰柴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節能減排,萬元產值能耗連續3年下降,2010年萬元產值能耗僅為全國單位萬元能耗的3.2%;公司自主研發的藍擎國Ⅳ/Ⅴ發動機,燃油消耗率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截至目前,濰柴累計向社會提供高品質、低排放發動機260多萬臺,每年可節約柴油9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2800萬噸、一氧化碳200萬噸,減少碳氫化合物7.5萬噸、氧化氮20萬噸。連年被評為山東省節能突出貢獻企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