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再制造拓展產業發展新天地
再制造是指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再制造產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是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我國將把提高再制造技術水平、擴大再制造應用領域、培育再制造示范企業、規范舊件回收體系、開拓國內外市場作為主要任務,再制造不僅可以從源頭上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還能夠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一項綠色技術
在山東省濰坊市區東部,濰柴集團有一片全新的廠區。新廠區里既有傳統的發動機制造產業,又有一些與發動機相關的新興產業。其中發動機再制造產業,就是我國機械行業百花園中一只耀眼的奇葩。
走進濰柴再制造公司寬敞明亮的車間,讓人感到視野開闊。一問才知道,車間總面積大約2.7萬平方米。
迎面是一幅大紅標語:“每天進步一點點,今天你進步了嗎?”再制造公司總經理李峰,在標語下跟記者聊起來。2008年3月,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濰柴成為14家試點企業之一。
李峰說,再制造是利用新技術對廢舊發動機進行修復加工,復舊如新,其動力性、經濟性和保修期達到與新機器完全一樣的標準。這是一種低成本的制造模式,是循環經濟的高級形式,也是我國機械行業的新生事物。資料顯示,每生產1萬臺再制造發動機,回收的附加值接近3.6億元,可節電145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噸。與回爐重新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節能60%,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80%,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都十分顯著。
新公司,新產業。設備新,員工也年輕。2011年24歲的李云剛,2010年大專畢業進入濰柴,說起再制造來頭頭是道:發動機的再制造,是利用好廢舊機器的可用零件,同時對失效零件進行再加工或替換,最后重新裝配起來。報廢的發動機走過這再制造流水線,又重獲生機。加快發展再制造產業,將促進形成“資源——產品——廢舊產品——再制造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從而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李永濤,2011年28歲,是從濰柴615廠調過來的,現任再制造公司裝試車間值班長。他告訴記者,原來對再制造產業這個新產業不了解,來了之后才發現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產業。這幾年再制造一直在努力上能力、上水平,從開始時月產幾十臺,到現在月產過千臺,可還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技術質量室副經理丁韜告訴記者:“我們公司是濰柴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再制造技術上和美國SRC公司合作,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濰柴36個服務中心和遍布全國各地的數千家維修站,為回收廢舊發動機提供了便利。我們的再制造,實現了產業鏈多個環節的互利共贏:對于用戶來說,購買再制造產品,用較低價格享受等同于新機的性能和服務,老用戶的廢舊產品也增加了價值;對于維修站來說,增加了廢舊機器回收等業務,這是一個新的賣點和利潤增長點;對于主機廠來說,拉長了產業鏈,增強了與用戶的聯系,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再制造對于零部件殘損表面處理的一些技術和工藝,可以擴大應用到新發動機生產上,進一步提高其性能和質量。
一支精干團隊
孫占昌2011年48歲,是再制造公司拆分車間段長。他告訴記者,從1979年參加工作至今,他經歷了當年濰柴連年虧損、難以為繼的困境,也見證了近十幾年來快速增長的輝煌。在這個新的崗位上,孫師傅很自豪:“我們是濰柴的一支特殊團隊。一臺已經失去使用價值的發動機,滿身油漬,破舊不堪,經過我們的手,賦予它新的生命,煥然一新,與新機無異,這有多神奇。”
孫師傅告訴記者:“為了帶好這支特殊團隊的‘新兵’,我把這30多年經驗傾囊相授。”孫師傅帶出的30多個徒弟,已在各道工序上挑大梁。
在李峰的帶領下,記者沿著生產線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談,每個步驟都不錯過,見證了發動機再制造的全過程。舊機回收進廠,先拆解成單一零件,再將所有零件分拆、測量、清洗、檢測,對失效零件進行再加工或替換,最后重新裝配,使已經報廢的發動機全面恢復到新產品的質量狀態。最后到裝試車間,剛剛通過再制造獲得新生的發動機歡快地運轉著。各項技術指標、性能都在電腦里顯示出來。
通過與員工座談和研究公司提供的材料,記者對再制造有了更深理解。作為一種綠色制造技術,它以產品全壽命周期理論為指導,利用先進技術實現廢舊產品性能復新。納米表面工程技術,是再制造工程的關鍵支撐技術之一。利用納米材料的特殊性能,改變和加強磨損銹蝕零部件材料表面的形態、成分、結構等,使其質量和性能達到或超過新產品。
粗略估計,目前濰柴發動機的市場保有量大約有二三百萬臺,并且每年以40多萬臺的速度增長。面對廣闊的再制造市場前景,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表示,要把發展再制造產業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進節能減排和培養新的增長點的突破口,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他們打算進一步拓寬再制造領域,從車用發動機向工程機械、船用和發電用等發動機擴展,把再制造產業做大做強。
連日來的蹲點調查,讓記者很興奮。我國每年有大量的機械設備投入使用,同時也有大量的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機械產品因磨損、腐蝕等原因退出使用。濰柴的實踐表明,發展再制造產業,是我國機械等行業的一個新機遇,前景無限。2010年,我國出臺了《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對這個新產業進行政策扶持。我們期待著,在濰柴等開拓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再制造產業盡快從一株株幼苗,長成大樹參天的茂密森林。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