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家不需要救車市 需要救汽車零部件(五)
陳光祖:我說一個情況,幾次危機當中日本汽車為什么都站住得腳?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汽車主機廠的管理比較好;第二個是日本的零部件具有世界水平。
現在主機廠主要靠零部件,越來越靠零部件,因為跨行業比較厲害了。
日本電裝,去年銷售額394億美元,搞柴油發動機,共軌搞了,開始最緊張得時候搞V1泵,就是單體泵,一般中檔的柴油機;后來還搞P泵,高檔柴油機,也成功了。然后就起來了,現在世界上就兩大家搞,一家就是博世,一家是電裝。
還有,日本的陶瓷火花塞,怎么搞的這么厲害?兩個特點,一個陶瓷,用白金,我用30萬公里照樣沒問題,6萬伏的高壓電都不怕。
我們做不了,十年前我去到一個廠做火花塞考察,還沒進門我就說“我看過了”,他說“你沒進門怎么看過?”我說“我已經看過了,做火花塞,外面下著雪,穿著外面穿的皮鞋進去就干了,鞋幫上都是雪還有泥,我不用看了。”我們就這么干。
特別是有一個,我非常佩服,日本把后面催化劑的載體搞出來了,又是日本。幾個關鍵的零部件,為什么日本全拿到手?本來都一樣的,這20年水平就拉開了。
零部件非常重要,對主機穩定發展非常重要。中國要搞,唯一的辦法政府出面。政府不出面哪一家廠能花幾個億研究,幾萬種零部件不用什么都搞,也就是十幾種搞好就行了。日本為什么能把這個基礎打下來?日本真正基礎打下來是70年代的機械工業民族工業化。我問了幾個當時參加的人,說是這么搞的,就定三家,重點支持,就這么下來的,這樣打下了他發展的基礎。
我們政府到現在,搞自由市場,這幾個零件可以說航天都不一定搞得了。當然有人會問:“‘兩彈一星’都上天了,零部件怎么搞不了?”就沒鬧懂,航天搞汽車不就搞的一塌糊涂嗎?
把“兩彈一星”搞上天,確實應該佩服,但是他搞汽車不一樣。85年“軍轉民”的時候我去談了,黨組說你要多跟他們談談,把軍工的一些專業廠多做零部件,結果到那里和他們講,都要搞汽車,我頂不住。他們說,汽車你們85年就會干“解放牌”、“東風牌”的,其他都干不了,還是我們來干吧。那時候有很多記者,人家“兩彈一星”都上來了,為什么不讓他們干汽車?別不過他們,最后國務院發展中心副主任說,會上不要辯了。
鐘師:另外大機構都要賺大錢,誰都不愿做這種,零部件就是雞尾,所以都要做牛頭。
陳光祖:可以說沒有抓住要害,最后是航天的局長小組會上,他們局長說我們的高工比中汽總公司的人還多,他高工500多人,我們中汽300多人。四五年前,在保定剛好碰到他,我說你現在高工多少,他說我現在高工,已經有點商業化推出去了,我們公司一共2萬多人,高工是1萬人。我說那汽車不就搞起來了?他說汽車不搞了,汽車不搞了。
航天技術我們是世界水平,但是汽車不應該拿這句話,導彈都上天了、飛機都上天了,汽車還搞不上去?汽車都搞上去了,零部件還不搞上去?我看我們主管部門沒有掌握這個規律的問題。
你要不干零部件了,這十年以后只能往下掉,越掉越多、越掉越多。特別現在政府,河北搞一個集團,叫什么工業園、工業基地,然后江蘇也投資一個。實際都是重復的,高端的都沒有,政府認識上覺得零部件非常簡單,這就有問題。所以一定要呼吁政府成立國家汽車創新工程,把零部件搞起來,把零部件數字化搞起來,把零部件最關鍵這十幾個產品搞好了,我們未來中國汽車就沒問題了。
我寫了一篇文章,新一輪的國產化是什么?是外國人替我們在本土搞國產化?還是我們自己汽車的零部件廠在那里搞國產化?德國的、歐盟的談整車特征稅的問題,我說人家是有戰略眼光。他現在說你看都有了嘛,零部件都在中國采購,進口比例也非常低,為什么非要限制進口?實際人家看十年以后的中國市場,勞動力都漲價了,各種成本都上去了,那時候他們從越南來給你配套,從韓國,甚至從朝鮮來給你做配套,到時候你的車都是別人的東西。
鐘師:陳老說的很對,但是具體到某一個零部件的投入還是不行,就像雙離合器那個問題,全世界都在干這個事,最后就兩三家進入這個圈的,難度是挺大的。所以要搞這個東西就要資金密集、人才密集,不是分散的小作坊式的做,永遠脫不了那個瓶頸的。
上兩個月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情況,以前我不知道比亞迪有新的游戲,很好玩。現在一般的主機廠為了避免風險都大量的采購,市場不好了就不采購了,等于風險小。比亞迪是反著來的,逆行業潮流,他大量的零部件開始自己干。
后來我覺得很蹊蹺,為什么?有幾個朋友來說,他們覺得外面零部件難度并不大,我每年采購花那么多錢,利潤都流失在供應商那塊。有些東西沒有什么技術奧秘,就是拼勞動力成本,我自己干也行。他們后來就講了,有的零部件廠供很多的主機廠,他的成本應該下來,他說我要自己干同樣的東西,我比他們供應商做的價格還低。另外還培養了能力,一旦他的產量規模上去以后,他自己形成的零部件所有的利潤就往自己內部流動,肥水不外流。
另外,他等新能源這邊突破以后,他對產業鏈將來有一個長期的預期,可能新能源車產量規模會上去,這個時候他以前投入的零部件的效果就會發生一個急速的變化。所以逼著人家主機廠自己在一畝三分地干零部件,他們認識到零部件體系確實有一些大的問題,有一些核心的東西認為將來也不能光靠供應商同步開發或者買,有些東西要靠自己去,寧可現在花錢慢慢養著、慢慢做,等一旦突破,他不用買人家的。他把這些東西賣給別的主機廠,自己也做整車。這個思路,我覺得有些廠家很奇怪的策略現在也在慢慢冒頭了。我就補充這個很有趣的案例。
陳光祖:就是說我們核心問題是上層對零部件的認識問題,比如說我舉個例子,洛陽搞一個CVT,我去了兩次,他說你開一開,我說我沒有駕駛證,敢開嗎?他說開到鄉下就可以開了嘛。我開了一下,感覺還可以,搞五年多了、六年了,沒人用。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產業化,搞科技為產業化服務、為市場服務。企業搞出來的東西沒人要,這個廠長找我幾次我也沒辦法,沒人要。
鐘師:像有的企業開發好的一些東西,質量不錯,這個時候一個投資體系要靈活,比方私募基金或者其他各種風險資金愿意做一把、愿意跟他賭一把。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