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百年風雨中國內燃機工業進入自主時代
10月20日,內燃機業界人士匯聚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共同慶祝中國內燃機行業百年誕辰。
一百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內燃機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小到大,從依附到自主,走出了一條自強自立、奮發有為的發展之路。2007年,中國內燃機行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264億元,實現銷售產值2293億元,產品產量達到了5700萬臺、10億千瓦的規模。
在大會的主題報告中,當選不久的中國內燃機行業協會理事長、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回顧了我國內燃機行業經歷的百年風雨。
我國第一臺內燃機誕生在廣州
上世紀初,我國廣州均和安機器廠(1908年)、上海求新制造機器輪船廠(1909年)先后制造出了2.9~7.4千瓦的煤氣機,標志著中國內燃機工業的誕生。而后,廣州出現了第一臺仿制英國的多缸柴油機。
但是直到1949年,中國柴油機制造僅以修配和仿制為主,生產方式以單件生產為主,且生產規模很小,設備簡陋,關鍵零部件(如油泵油嘴、曲軸等)需從外國購買。到1949年止,我國總共累計生產不足14.7萬千瓦的內燃機(包括煤氣機和柴油機),1949年的產量約7300千瓦。
由測繪仿制向自主開發前進
建國后,我國出現了自主開發的第一個中小功率柴油機系列產品,中小功率多缸柴油機形成完整系族;同時,我國研制成功首批低速機,應用于大功率柴油機艦船。
1956年,我國自主開發了第一個中小功率柴油機系列———135系列柴油機。在計劃經濟指導下,我國自主開發了為數眾多的65~125mm單缸柴油機及從75到135、E150系列多缸柴油機,中小功率多缸柴油機形成完整系族。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產品還有:上海柴油機廠12V180柴油機,上海動力機廠485A柴油機,無錫動力機廠12V175柴油機。新中動力機廠8L350Z型柴油機,紅巖機器廠6250Z柴油機,大連機車車輛廠10L207E柴油機,戚墅堰機車車輛廠6L207柴油機,陜西柴油機廠36E390C柴油機、濰坊柴油機廠的6160柴油機等。
1958年,我國研制成功應用于艦船的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機,包括300、430、580、600、750、760、780缸徑的中、低速柴油機。
大規模引進時期
從上世紀50年代到改革開放之初,通過技術合作,我國內燃機工業的產能和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上世紀50年代,我國從蘇聯等東歐國家引進了一批影響比較大的內燃機技術和裝備項目:如1956年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的CA10型汽油機車間,結束了中國不能大量生產汽車和車用發動機的歷史;1956年,南京汽車制配廠引進NJ050、NJ070汽油機;1959年,蘇聯援建156項之一的洛陽第一拖拉機廠開始生產拖拉機和4125柴油機,山西柴油機廠開始生產12V150軍用柴油機等。
這一時期引進機型雖然不多,水平也不太高,但引進的是成套技術和裝備,對我國內燃機工業的大量生產起到了示范作用,使我國內燃機工業前進了一大步。
隨著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先進工業國家的內燃機產品、裝備、技術和資金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市場,一些較為先進的高速柴油機產品在市場出現。這些產品經過國產化以后陸續投入批量生產,較好地滿足了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發電及船用配套在規模和技術水平上不斷提高的需求。
特別是在8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內燃機工業的轉移,我國開始大規模引進西方國家內燃機技術和裝備。特別是斯太爾重型商用車發動機的成功引進,并通過濰柴等單位的持續不斷改進創新,已發展成為當前中國商用車領域的主導動力產品,為推動中國商用車和工程機械行業的升級換代做出了貢獻。
融入世界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入世階段,中國制造業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特別是汽車工業和工程機械行業的復興,以及因整機的對外合資、合作帶來的在內燃機方面的合資、合作,推動了我國內燃機工業技術水平和產銷量迅速提升,形成了我國內燃機工業同時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格局,為我國融入世界內燃機工業體系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在這一時期,中國內燃機工業完成了向世界內燃機生產大國的轉變。具體表現為:汽車配套動力產量躋身世界三甲;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產量遠超過其他國家;工程機械配套動力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摩托車用內燃機居世界第一;單缸柴油機居世界第一;內燃機生產總量進入世界前列;大型船用動力供不應求,亟待開發。
自主創新的年代
進入本世紀后,以我為主、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正在成為內燃機工業技術創新的主流,關鍵總成的技術引進、自主經營開拓成為主導形式。
目前,在轎車發動機領域,技術開發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根據整車比例,轎車發動機領域的自主品牌產品占總量的30%;在商用車柴油機領域,已形成以我為主、集成創新的主導開發模式,根據整車比例,自主品牌柴油機市場份額已占國內市場的60%以上;在農機系統,多缸柴油機有一塊自主開發的陣地,“中國制造”的柴油機基本上滿足了我國農業機械對配套動力的需要。
進入新世紀后,起步較晚、發展迅猛的中國內燃機工業在不斷擴大市場規模的同時,加快了在技術和環保法規方面與國際接軌的進程:在燃油噴射技術上,我國已自主開發出滿足排放標準歐Ⅲ以上的電控汽、柴油機,不少企業建立了電控燃油噴射技術開發軟硬件平臺,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的自主研發已取得成效;在渦輪增壓及中冷技術上,相比目前歐洲和美國的重型卡車的增壓化基本達到100%、歐洲柴油轎車的增壓化達到80%的水平,我國車用柴油機已普遍采用了增壓技術,并在部分汽油機上開始使用;在電控技術方面,我國緊跟世界發展步伐,目前已發展到可以開發整個動力裝置的電控系統;在汽油機新型燃燒系統技術方面,相比正在興起的以日本為代表的非均質直噴技術、以歐洲為代表的均質直噴技術,我國新型的燃燒系統處在研究開發階段,若干技術已經在部分車型上試驗。最近十年,我國與內燃機相關的專利技術數量增加了近十倍。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