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湘火炬火花塞 向國際前三名進取---訪株洲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責任公
![]() |
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陳光云
|
記者:湘火炬火花塞目前已成為全國銷量和品牌實力第一的火花塞生產廠家,并迅速成長為全球性的主要生產商,請簡要介紹一下湘火炬火花塞的發展歷史?
陳光云(上圖):我們公司成立于1961年,當時直屬原農機部修配局管理,1980年4月更名為株洲火花塞廠。1993年改組為火炬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以湖南省首批上市公司身份在在深圳證交所掛牌,到2002年湘火炬成立控股集團。我們最初的產品包括火花塞、柴油機的油泵等,至今保持下來的主要產品就是火花塞,這始終是公司的基本業務。
2002年湘火炬下面分立出4個獨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是汽車密封、火花塞、汽車電器和汽車燈具(均為簡稱)。2006年株洲湘火炬火花塞有限公司和其它三塊業務又整合一起管理。
國內外業務現狀
記者:那相比后來延伸出來的這些汽車零部件業務中,還是以火花塞歷史最悠久,產量規模最大吧。
陳光云:是的。我們產品的類別比較全面,涉及到汽車、摩托車、小型機械和園林機械火花塞,覆蓋汽油機用火花塞到公交車用火花塞,乃至大型天然氣發動機等,基本上需要點火的火花塞我們都能夠生產。此外,我們還具備提供整個點火系統的能力,我們甚至能生產火箭半導體輔助點火系統,當然這個批量不大,產品主要集中在汽摩配件、中小型汽油機上。
記者:現在的業務狀況怎樣?國內國外、主機配套售后業務的比例如何?
陳光云:總銷售額里國內主機配套業務大概占到30%,國內售后市場業務占30%,出口(大部分是售后業務)占到了40%左右。出口市場主要在北美,北美市場上貼牌代工、掛零售商牌子、"火炬牌"三種形式都有,其他市場為:俄羅斯、哥倫比亞、巴西、澳大利亞、中東、東南亞國家等;在國內,我們的主機和售后市場都用的是"火炬"牌。
記者:北美對"火炬牌"反饋怎樣?接下來要開拓那些海外市場?
陳光云:因為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年了,品質穩定,基本得到了市場認可。接下來要開拓的國際市場主要是北美和南美、東歐。現在我們也有產品進入歐洲,但數量不是很大,因為歐洲整個市場有柴油化的趨勢,對新進入者比較敏感,而且市場需求已經飽和了。東南亞是傳統市場,但是最近東南亞市場還比較混亂(價錢、品牌等),所以這個市場就有點像"紅海"。
"火炬"現在部分小型汽油機用火花塞進入了海外OE市場,同時正與多個全球著名汽車制造商進行聯系或產品送樣,未來將可能大規模進入海外OE市場。比方,我們是上海通用的OE供應商,是通用全球的一個售后供應商,在北美是潛在OE供應商,未來進入它的全球配套體系還需我們進一步努力。
"火炬"火花塞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家也都知道,但為OE配套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實際上最大的問題是物流、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和技術上的服務和支持。其實這些問題都還是能夠解決的,我們可以在當地聘請工程技術人員予以支持,(以前我們在為一些非汽車企業供貨也是這么做的),物流也不難做到,但這樣做成本比較高,以后會視我們的海外配套業務情況再酌情逐步開展。
站在巨人的肩上進行技術突破
記者:公司擁有多個國內第一:率先采用激光焊接技術生產貴金屬電極、率先開發出抗無線電干擾的電阻體、率先開發出單鉑金和雙鉑金火花塞、率先開發出銥金火花塞等。請問短時間是如何取得這么多技術突破的?
陳光云:一個是我們緊跟國外的先進技術,不斷自我創新;再就是走收購兼并之路。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一直引進德爾福的技術設備和工藝,并合作開發產品,之后在2000年引進德爾福公司鉑金火花塞技術,我們在這個技術上面又重新開發,彌補了原有的一些不足,才推出了現在的產品。說句幽默的話,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在海外聘請國際性人才,有技術方面也有銷售方面的專家,通過他們獲得信息并發現機會。然后通過溝通、走訪客戶、了解需求,提供產品試驗,最終得到認可。我們在海外的收購主要針對設備、技術和人才,并不涉及品牌。
記者:當時德爾福要剝離美國本部的火花塞業務,跟你們一起競標的對手應該不在少數吧。
陳光云:對,但我們其實也沒有碰到什么太強的對手,因為我們是整個全買下,而其它人只是對部分設備感興趣,因此我們在議價時具有優先權。我們的北美辦事處及當地的會員組織提供了信息,我們馬上就跟他們(德爾福)進行聯系,然后進行了投標。2006年時開始投標,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最終完成收購。我們買下來的15條德爾福生產線的設備基本上都是有價值的,設備很復雜,利用這些設備推一個新產品要用半年到一年,要花費一定人力和物力。從設備消化、產品試制到正常投產,我們用的都是本廠的技術人才,研究消化這些設備的過程使我們的工程技術人員得到鍛煉和提高。
"火炬"通過引進德爾福的生產設備,產能也大為提高,在原來的9000萬只產能基礎上,設備都補齊后產能可達2億只(像窯爐等設備無法搬運過來,我們就只能在國內重建)。另外還能提高我們的國際認知度。但我們并非只依賴這些并購來的技術,像銥金火花塞、工業火花塞等高難度產品,我們不是利用德爾福技術與生產線做出來的,而是在參考海外成熟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的全新自主開發與設計。
調整產品結構化解壓力
記者:隨著原材料成本急劇上升,零部件行業生產成本劇增,市場端的降價壓力也很大,匯率浮動和出口政策變化也使得出口利潤下降,你們是如何化解這么多壓力的?
陳光云:首先是原材料漲價,我們有一些產品也在進行價格調整,高中端的部分產品價格略有提高,還有些產品不能漲價,比方顧客不能接受有些低端產品的價格上調。另外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增加生產效益,通過擴大規模化生產這樣設備的貢獻比例提高,也能減少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通過規模成本達到經濟效益。我們每年要制定增加30%產銷量和銷售利潤的計劃(連續5年實現,當然利潤目標的實現是有壓力的),這樣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等)對我們的影響都可以通過規模來削減。
記者:每年都實現30%銷量增長、利潤增長,這算是很積極的目標了。
陳光云:對,所以也是有壓力的。這就要通過海外業務和產品結構調整來實現。產品方面首先是擴大鉑金火花塞等高附加值的產品規模和品種,減少低端產能的比例,進行結構性調整;海外出口的中檔產品居多,現在逐步的向高端產品方向靠攏。去年我們投入了5000萬元在原址上增加了新廠房,目前產能利用率基本達到飽和狀態,暫時沒有在外地設廠的計劃。
記者:株洲湘火炬火花塞在全球火花塞業的排名是什么位置,和國際對手像NGK、博世、電裝等相比,還有哪些差距呢?
陳光云:"火炬"現在在國際上排名第6,三五年后的目標是爭取前三名。跟他們比,我們的規模有差距,像NGK大概是我們的兩到三倍;其次差距還體現在過程控制上面,這個最終體現在質量水平上;最后就是品牌方面,他們都很強大。
記者:你說的過程控制是說這些國際制造商也是整個過程自己操辦,從原材料一直到成品?
陳光云:對。但同一產品的質量上面,比方說鉑金火花塞,我們和海外廠商相比,他們品質上做得可能比較精細一點,但技術上和質量上差距不大,區別主要還是品牌和知名度,這個比較重要,品牌能決定賣這個價錢,能證明技術實力。
記者:現在PPM值水平是多少?
陳光云:我們在OE方面,PPM值基本上控制在50以內。像在給上海通用供貨過程中,他們統計下來我們的產品PPM值為14,三菱統計數據為12。
記者:中國汽車業發展這么快,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國和第三大生產國,未來全球化采購趨勢加快。現在火炬火花塞在海外只是由辦公室進行銷售和OE客戶接觸的支持,而且研發力量只局限于株洲,是否"邁步太小"了?
陳光云:未來海外OE業務的進展順利,我們會很快考慮在離主機廠較近的地方建立研發機構。但說實話,海外業務量的增長、任何新增OE客戶對于我們的業務量影響都不是決定性的--我們現有的業務規模已經較大了,一個OE客戶需求量即便達到1000萬只,在總供貨量中也算很小一部分,但影響層面是在戰略上的,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帶來強大的廣告效力。
未來發展規劃 對合資持謹慎態度
記者:由業界人士認為,未來有技術后援和市場影響力、有專業化和規模化優勢的零部件企業將成為主角,并且能系統化研發和模塊化供貨的大公司及專業化生產的中小公司有望成為主流,您認為未來湘火炬火花塞是否在向該方向發展?
陳光云:認同。我們主要是向點火系統的方向發展。像高壓線、點火線圈等,整個系統我們的品質不錯,價錢也較高一點,我們只能做一些高端的模塊化產品,再有就是專用類產品,像天然氣發動機的高壓線點火系統(天然氣發動機燃燒速度慢、氣壓大、點火電壓高、熱負荷大,要求火花塞、高壓線、點火線圈等結構有所改變,我們采用油氣兩用高壓線與油氣專用火花塞配套使用)。國內的汽油機跟電噴系統基本上是被德爾福和博世等外資企業壟斷的,所以我們只能在非主戰場上尋求突破。
記者:汽油機的點火系統為外資所控制,但也并非完全沒給民族企業一點機會,有沒有可能憑借成本優勢進行反攻?
陳光云:難下定論。在點火系統性能控制上主要取決于電控單元(ECU),我們不具備這個實力,沒有核心的控制系統,只是做一個磁性的軟件。國內也有家企業稱已經實現了攻關,但限于認知度的問題,只有極少數主機廠敢嘗試它的產品。我們暫時沒有這方面的技術突破打算,我們只是考慮在火花塞這個專業上做得更專、更精。
記者:如果只限于單一火花塞產品和特種用途點火系統,主流模塊化產品的利潤那么大,都被老外拿走,不是很可惜嗎?
陳光云:我們暫時沒有計劃(自己或聯合同行)突破。以前做過市場調研,總結下來阻力大于受益,一是投入較大,要幾個億;二是基礎數據不足;第三,就是說國外對這個封鎖比較強,他們在國內一般都有合資廠或獨資廠,不會輕易授讓技術。
記者:未來是否有在國內進行合資并購的打算?
陳光云: 我們的產能沒有問題,而且國內的火花塞廠,規模大的不多,他們的工藝跟我們的完全不一樣,有些甚至是五六十年代的工藝,而且很多企業是私人的,所以在國內沒有并購計劃。至于合資,機會很多,但是我們比較謹慎。合資有兩個目的:一是(外方)要求控股,我們是不可能接受的;二是品牌計劃,我們是有近50年歷史的品牌了,我們不能接受"火炬"品牌被稀釋掉。再者,通過近年的發展,火炬無論是從技術還是設備方面,跟外資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差距肯定也有但不是說不可逾越的,我們有趕超的決心。
此外,我認為合資收購對我們在市場上面沒有貢獻,在技術上面也不見得有很大的貢獻。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