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零部件:低調者的強勢(三)
在日本汽車零部件進入中國,合資、獨資建廠、建研發中心的早期,可以說,急于靠外來因素求汽車產業和市場發展的中國,給予了極大的優惠政策,大開綠燈,而中國的零部件產業,雖然近年來發展很快,出口增速也很快,但是在核心零配件、主機供應的配套領域,邊緣化傾向更明顯,仍舊在低成本、低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產品上徘徊。
“零部件獨資和外方占自主,使得中國還是依靠外方的因素非常大,還是進入不了主流采購,中國生產不了的核心零部件,都由外資把持,而中國即使一些自主產權的高附加值產品,進入外資零部件體系,人家可能考核你10年。”一位資深的零部件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我去過許多中日合資汽車的零部件工廠,中方提供的建廠環境很好,地皮價格也非常便宜,但在這里生長的零部件,中方核心的東西沾不上邊,比如發動機,比如主要的缸體材料,都是人家進口的,我們只是在這兒組裝,生產線和設備都是人家的。”在感慨落人之后的同時,這位人士為中國零部件相對人家的差距而擔憂。
有數據統計,截至2007年,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應商中,至少有70%以上都在中國開展業務,在華進行汽車零部件生產的外商獨資或合資的企業近1200家。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進來,使得本土零部件企業進一步游離于整車配套體系之外。
當然,本土零部件企業難以進入整車配套企業,除了合資、獨資整車企業更多地要保護本國的配套零部件廠商利益外,最大的原因,是本土零部件企業自身產品質量、品牌處于劣勢地位,況且中國整車自主企業也開始進行全球采購,比如奇瑞、吉利也在采購博世、德爾福產品,這樣市場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合資企業雖然中外有50:50的股比,但基本上都是外方配套,這里面有歷史原因,加之中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起步比較晚,長期形成的配套慣性使得即使本土企業所生產的一流產品,也很難立即進入人家配套體系。”一家活塞環企業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汽車業資深人士陳光祖分析認為,實際上合資企業對本國零部件廠商的庇護更多于配套慣性。中國零部件企業一些產品這幾年在技術、質量上也有長足進步,因為企業標準掌握在人家手里,為了保護本國配套上,即使達到他們的標準,合資企業在采購時,也會用他們的配套的流程、體系為借口,排斥國內零部件企業。
客觀來講,盡管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實質上沒有取得突破,但由于中國汽車整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潛力很大。業內專家認為,目前中國零部件在生產領域已經具備一定的實力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由以前的主要針對維修市場供貨,轉變到現在的開始為世界主流零部件企業進行OEM生產了。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主任趙航認為,零部件真正做到國產化才能真正提高汽車業的競爭力,世界汽車巨頭尤其是零部件企業也逐步將研發、生產基地向中國轉移,雖然壓力很大,但技術、人才資源在中國零部件企業會逐漸發展起來,中國零部件業大發展的時機已經到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