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零部件:低調者的強勢(二)
據統計, 目前在中國投資的零部件企業估計有500 家,國際著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幾乎都在中國建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
從2006年的統計來看,生產汽車零部件的跨國公司2006年上半年在中國的投資額達到130億元,投資領域涉及發動機、底盤、變速箱、汽車電子元件等。其中,德爾福等企業在國內新成立的基地90%以上屬于獨資企業。同時,跨國公司在尋求與中國企業合資合作的過程中,開始采取措施對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龍頭企業進行控股。
眾多外資爭奪中國零部件市場,而由于日系車不斷攀升的進取態勢,日系零部件更加被業內看好。
據權威資料預測,日系車在中國2010年市場份額將達到38%,逼近4成,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除了將成就整車廠商外,配套的零部件廠商恐怕是第二受益者,其中,豐田、本田等日系車最大的零部件配套商,無疑可獲得更大的機會,比如電裝,這個位列全球第二的零部件巨頭,將為日系車未來在華的更大發展保駕護航。
在中國,也許電裝的知名度遠不及博世、德爾福甚至法雷奧,愛信也遠比不上博格華納的美名,但它們的力量往往被低估。其實,日本電裝早在1994年就進入中國,在煙臺成立了第一家合資生產企業,經過10多年的事業拓展,目前電裝在國內設有生產公司、銷售公司以及技術中心等共計24家關聯企業,建立了銷售、售后服務體制和生產供應體制。電裝重新制定了在華2010年發展目標,在華銷售達1500億日元。
實際上,電裝在中國的穩步發展,除了和日系車的快速增長有很大關系外,5年來和中聯汽配的精誠合作是主要原因。
自2002年以來,電裝和中聯汽配合作,在汽配流通行業率先按照連鎖經營模式在國內建立銷售網絡,打造國內最早的連鎖經營模式,創建了純正的售后體系,迄今為止,中聯汽配已經在國內各省市建立直營、加盟連鎖專賣店達到50余家。
以品牌推廣,產品知名度提升為長期策略,以嚴格的終端管理和促銷為制勝手段,5年來銷售業績和體系規模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在混亂的中國汽配市場,中聯汽配以一股清新之氣樹立了零部件渠道建設的模板。而多數外資零部件企業售后渠道建設非常緩慢,本土化缺乏力度,渠道模式大多數仍在延用傳統的批發分銷模式,和中方合作的銷售終端管理上,難成體系。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