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發展汽車零部件企業試水“再制造”
張伯順說的“再制造綠色財富”概念,最早見于9月1日-3日在武漢舉行的“07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暨第二屆中國汽車高峰論壇”。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作的《再制造創造綠色財富》報告中,首次提到這個概念。
在稍后天津舉行的200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再次表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是汽車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
據中汽協會統計,我國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2010年預期的保守目標5500萬輛(不含三輪汽車、低速貨車),年均增長14.81%。假定每年有5%-7%的車進入報廢行列,就能為再制造提供非常充足的“毛坯”。
政府高層關注“再制造”
“再制造是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它既是一種節約資源的先進制造,又是一種保護環境的綠色制造。”張伯順解釋說:“再制造與傳統制造的區別,就加工對象而言,再制造用的是廢舊零部件,而傳統制造用的是原材料;加工技術上,傳統制造采用傳統的制造技術,再制造用的是特殊的高技術;質量標準,再制造與傳統制造完全一樣;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再制造是最好的。”
再制造已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2006年4月和2007年6月,曾培炎副總理先后兩次在有關報告上批示:“同意以汽車零部件為再制造產業試點,探索經驗,研發技術”,“同時要考慮適時修訂法律法規”。
交通部于2006年發布7號令,明確汽車維修企業可以使用修護件(再制造產品)。國家發改委貫徹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委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汽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列為課題,進行研究。
誰是第一個“吃螃蟹者”
據張伯順介紹,已有企業開始將目光瞄準再制造產業和再制造市場。第一家試水的企業是柏科(常熟)電機有限公司,于1986年在深圳蛇口設廠,再制造汽車發電機,并于2006年在北京開辦了第一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超市,并設立第一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網站。
濟南重汽集團復強動力經原機械部批準,于1994年組建的第1家中外合資再制造企業。已經開展再制造業務的企業,還有上海大眾瑞貝德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卡特彼勒再制造工業(上海)有限公司和廣州花都全球自動變速箱有限公司。正在積極籌辦的,有一汽、東風、玉柴、濰柴和蘇州愛特異機電公司等。
據中汽協會的資料顯示,2005年全球再制造產業產值估算超過千億美元,美國再制造產業規模最大,超過750億美元。汽車再制造業已覆蓋發動機、傳動裝置、離合器、起動機、空調壓縮機等。
大眾汽車公司自1947年以來再制造原裝回收發動機748萬臺,節約鋼337366噸、鋁4687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2220噸。上海大眾瑞貝德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再制造發動機的價格是新機的55%。
發展面臨多重障礙
我國開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還面臨不少問題。
張伯順認為首先是觀念障礙,“相關方面認為既然報廢了怎么還用來再制造;有的消費者認為再制造產品不如新品,不愿意使用再制造產品”。
其次是法規約束。根據國務院2001年6月第307號令《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規定,拆解的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后橋和車架等“五大總成”應當作為“廢金屬,交售給鋼鐵企業作為冶煉原料”回爐。鑒于法規約束,再制造企業難于從回收拆解企業獲得再制造舊件。
“如果換上再制造發動機,到交通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發動機號,十分麻煩。”張伯順說:“修訂有關法規,才能啟動再制造產業的逐步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