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美國零部件供應商的困境與希望
盡管已經進入2008年,但美國汽車制造商仍然無法擺脫2007寒冬的纏繞,它們自己都承認,2008年將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數百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更加悲觀的情緒:“2008年,我們將可能遭遇最困難的年份。
”向海外發展和開發“綠色部件”有可能使零部件供應商擺脫困境。
前景黯淡 兩極分化
業界分析家預測,由于抵押貸款危機、油價高漲和疲軟的消費信心影響購物者,2008年美國汽車市場的銷售量將低于1600萬輛。這就意味著,在許多供應商幾年來已經出現嚴重的虧損或利潤下降的時候,市場對它們的部件又減少了需求。
由于美國汽車制造商聲稱,即使在美國的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它們也不打算采用加大折扣的辦法刺激疲軟的市場,美國汽車供應商的前景將更加黯淡。
在2001年經濟衰退期間,美國汽車市場大量的銷售和免付利息的融資協議,維持了汽車工廠的裝配線運行和供應商的經營。
但折扣促銷減少了汽車制造商的利潤和車輛的再銷售價值,致使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試圖拋棄這種促銷策略。
IRN公司汽車分析家埃瑞克-默克爾說:“由于汽車制造商表示不會繼續折扣促銷,市場環境將出現很大的變化。”
與之相對應的是,汽車制造商要求部件降價,以應對銷售衰退,零部件供應商可能感到更大的壓力。在假定市場復蘇、零部件價格會出現反彈的情況下,這樣的價格削減,將是零部件供應商近年被迫同意的最大幅度的價格削減。但價格反彈至今沒有發生。
最近,由于擔心新年出現新的市場波動,投資者壓低了供應商的股票價格。北美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阿文美馳公司的股票價格,從07年夏天的23.65美元下降到低于10美元。這是7年來首次。零部件供應商TRW集團和卓越實業國際公司(Superior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的股票價格創52周的新低。美國車軸制造公司(American Axle&Manufacturing)的股票達到11個月的最低點。在2007年年末,李爾公司、天納克公司和麥格納國際公司的股票也明顯下跌。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公司在紐約的汽車業分析師喬納森-斯坦梅茨降低了他評價的每一個汽車供應商2008年的利潤估計,并認為這些供應商的經營有可能進一步惡化:“這些股票下跌情況,反映了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家公司最近的生產安排。事實上,零部件供應商應當加強這三家公司之外的業務,加強資產負債表,使經營地域多樣化,提高產品質量和股東的紅利收益。”在惡劣的經營環境中,一些零部件供應商已經破產。制造汽車駕駛室模塊、地板、聲音系統和儀表板的柯林斯-艾克曼公司(Collins&Aikman)在2007年倒閉。這家公司在2005年有14000名雇員。當時,它由于銷售下跌、虧損嚴重而申請破產保護。07年3月份,這家公司的前首席執行官大衛-斯托克曼和預算主任羅納德-里根因為會計欺詐被起訴。許多其他的供應商——包括德爾福公司、德納公司、杜拉汽車系統公司(Dura Automotive Systems),由于面臨利潤減少、退休人員增加和醫療保健費用上升以及外國公司的競爭,都在破產保護之下經營。由咨詢機構BBK公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北美的大型汽車供應公司有三分之一處于金融困境之中,另外22個百分點的汽車供應公司在2008年中期可能遇到嚴重的困難。當然,不是所有的零部件供應商都面臨陰暗前景。盡管總體市場環境惡化,博格華納公司和江森自控公司因為并不主要依附北美市場,仍然存在很大的利潤空間,而汽車分析家埃瑞克-默克爾也表示:“在2008年,實際上有一些零部件部件供應商將獲益,并且經營興旺,因為它們的一些競爭因素將消失。”
“汽車零部件供應業的困難延續更久,經營良好的供應商和經營困難的部件商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經營困難的零部件商在它們需要申請某種保護之前,惟一的處境就是長期虧損。經營困難的零部件商將被兼并或破產,而經營良好的供應商將發展壯大。”柏隆律師事務所(Butzel Long)的汽車業律師帕特里克-德賴西格說。“如果這些供應商能夠幸存下來,并且穩定經營,然后走向增長,它們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德賴西格補充道。
曾經為江森自控公司擔任總顧問的律師威廉-科勒認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經采取了更多的措施保護自己不陷入破產的境地。比如,一些供應商現在要求減少它們在破產保護中的欠賬,而另一些零部供應商考慮出售它們的應收賬款賬目給愿意承擔風險的第三方。
海外轉移 降低成本
2007年,美國市場小汽車和輕卡的銷售處于10年來的最低水平,分析家并不認為這種狀況能夠很快復蘇。使美國汽車供應商雪上加霜的是,它們的最大客戶——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市場份額也下降到空前最低點——下降幅度高達51個百分點。
現在,7家美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準備第四年大幅削減成本。2008年,美國車軸制造公司、偉世通公司和阿文美馳公司關閉工廠,采取買斷工齡的辦法解雇工人;設法降低醫療保健成本,減少財務開支;同時,它們又在亞洲和歐洲建設新的工廠,雇用工人和獲取新的供應合同。
截然不同的做法表明,為了未來的生存,美國多數汽車供應商都全力以赴地在向海外擴張,它們的生產和銷售將更多依賴海外。
12年前,美國車軸制造公司在海外沒有一家工廠。現在,它13億美元的產品定單,大約75個百分點是在海外的工廠生產的,而美國車軸制造公司的首度執行官理查德-多奇還打算在泰國和印度建設工廠。在最近舉行的一個記者會上,他說:“在2008年,汽車工業將繼續發生重大的變化。從全球來看,我們必須清楚,汽車工業將健康地增長3.8個百分點。強大的企業將變得更強,而弱小的企業將變得更弱或走向死亡。”
前福特子公司偉世通,是供應商實行戰略轉移的典范。偉世通公司主要生產汽車的加熱系統和冷卻系統。它的銷售大部分依靠福特汽車公司。然而,到2010年,韓國的現代汽車公司和起亞汽車公司將成為它的最大客戶,占偉世通銷售額的28個百分點。偉世通公司CEO邁克爾-約翰斯頓說,它們銷售給福特汽車公司北美經營單位的零部件,將從占偉世通銷售額的15個百分點,下降到6個百分點。
同時,美國大多數汽車供應商繼續精簡人員,采種各種方法降低成本。美國勞動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醫療保健津貼費用高,而美國汽車供應商在北美支付給雇員的工資是海外雇員的三倍。
美國車軸制造公司是通用汽車公司的主要車軸供應商。它在去年裁減了2500名工人。它的主要裁減目標是紐約附近的布法羅工廠。這是美國車軸制造公司的第二大工廠。它采用自愿買斷工齡的方式,將這家工廠的650名工人減少了550名。偉世通公司計劃到2010年年末削減成本6.35億美元。它的主要削減措施是關閉北美地區的一些工廠。
阿文美馳公司CEO奇普-麥克盧爾已經大幅減少了公司在美國的勞動力。現在,他打算建立一個“醫保信托基金”,以從公司的賬目上取掉醫保成本。這種“醫保信托基金”類似去年由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與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家公司共同創立的基金。
“綠色供應” 著眼未來
在本屆底特律汽車展上,美國汽車制造商大肆吹噓它們的“綠色汽車”。這就意味著汽車供應商必須以最低的成本,為汽車制造商提供“綠色部件”,而它們將為此花費千百萬美元,開發先進的電池、輕型材料和其他的對環保有利的零部件,但在汽車制造商壓迫供應商以很低成本提供零部件的情況下,要補償這些大筆的投資,將是嚴峻的挑戰。 混合動力小汽車和電動小汽車的開發,說明了車輛開發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從前,汽車制造商先設計好小汽車,然后向供應商訂購輪胎、傳動裝置和消聲器等各種零部件。現在,為了建造下一代的小汽車,供應商經常和汽車制造商一起開發新技術。
從事新技術開發的供應商,其實是冒著收入不能補償研發開支的風險,但那些不能開發新技術的供應商,又將面臨淘汰的危機。不過可以看到的是,由于油價大幅上漲,日本電裝公司高效率的發電機銷售勢頭增長迅猛,電裝國際(美國)負責營銷的副總裁特里-赫爾格森說:“在一直壓低費用的趨勢下,汽車制造商從不告訴你它們愿意支付更多的錢,你必須顯示你產品的價值,它們才愿意付錢。現在我們向每一家大汽車制造商銷售發電機。終端用戶并不看重發電機,但如果能夠提高它們的行駛里程,它們就喜歡。”
德國大陸汽車零部件公司(Continental AG)也參與了開發“綠色部件”的競爭。技術負責人卡爾-托馬斯-紐曼說:“由于認識到消費者對節約燃料的車輛的渴望,即使在贏利性還不明顯的情況下,大陸汽車零部件公司也在大力開發電池技術。由于汽車環保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電池系統將很快成為德國供應商的一宗大規模的有利可圖的產業,但紐曼也承認,“這只是一種設想,還不能肯定是那樣。”汽車供應分析師約翰-亨克認為,全球范圍內,最能賺錢的汽車制造商,都有很強的技術能力,但在開發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時,它們在電池和其他技術上的投入,都將對利潤形成嚴峻挑戰。“如果汽車制造商不能把這種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它們將不愿意給供應商更多收益。”他補充道。
因此,零部件供應商要取得成功,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還可以與汽車制造商簽署長期合同,如果汽車制造商的產量增加,供應商便能獲取更多的收益。福特汽車公司目前正與供應商合作,開發各種各樣的零部件——從動力系統到用再生材料制造的內部裝飾物,福特負責可持續發展、環境和安全工程的副總裁蘇珊-西斯基說:“我們想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推進可持續性。”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