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山東制造”風向標
10月20日,濰柴動力喜迎60華誕。
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高麗,省委副書記、省長韓寓群致信祝賀:六十年來,濰柴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成為中國內燃機行業的排頭兵。特別是近年來,濰柴集團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努力提高質量效益,保持了旺盛的生機和活力,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回顧濰柴60年的歷程,從1946年建廠時的小手工作坊,到今天的國際知名動力制造基地,濰柴人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成功走出了一條民族工業的振興之路,成為山東制造業迅速崛起的風向標。
60年前,濰柴從仿造德國11馬力的單缸低速柴油機開始,產品功率不斷提高,機型逐步增多。1983年,濰柴動力引進技術生產斯太爾車用發動機,開始了發展的新階段。20多年來,濰柴動力以“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進行再創新改進和自主創新,從引進之初的最大功率280馬力擴展到480馬力,由原來的不具備排放控制能力到今天的歐II、歐III排放水平,由起初的單一機型、單一為重型卡車配套,發展到擁有1000多個品種、廣泛為重型卡車、工程機械、豪華客車、船舶等眾多領域配套,使之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成功跳出了“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怪圈,濰柴動力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品牌。
2005年,濰柴研發成功了國內首款擁有完全知識產權、達到歐III排放標準的“藍擎”動力,標志著中國動力行業的技術水平基本實現了與世界同步,開始進入自主研發的“中國創造”時代。
從“仿制”到“引進”,從“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半個多世紀艱苦不懈地追求和努力,濰柴積累了豐富的柴油機研發生產技術,先后開發出1000多種新機型。
濰柴是山東制造業發展壯大的縮影。從建廠之初仿制國外單缸機入手,到成為柴油機專業制造商,再到一步步走上世界經濟舞臺,濰柴在創造著我國內燃機發展的諸多歷史紀錄的同時,與我省制造業一起發展,為山東制造業基地的快速崛起作出了重要貢獻。
濰柴在發展速度和企業規模擴張上創造了令人吃驚的“濰柴速度”。從2000年起,濰柴的年銷售收入連續翻番增長,從8億元起步,一舉成長為年銷售收入170億元的國際化公司,奠定了其在中國內燃機行業的領先地位。隨著濰柴的發展壯大,帶動了一大批配套企業的成長,相關產值高達上千億元,以濰柴發動機為核心的產業鏈條已成為山東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山東向制造業強省的跨越。
建設制造業強省,打造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經過幾年發展,山東制造業呈現出勃勃生機,其中,以濰柴等裝備制造企業和其它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的“山東制造”,對山東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火車頭的作用。
濰柴對推動山東制造業基地的國際化,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一方面,他們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另一方面,也促使“山東制造”走向海外市場。濰柴動力先后與白俄羅斯、印度等國的整車廠建立了大批量長期配套合作關系,代表中國內燃機行業首次走上了國際市場配套之路。濰柴優異的業績還吸引了摩根士丹利、德國銀行、高盛等眾多投資機構,成為濰柴動力的長期持股人。
濰柴對山東制造業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不斷增強。在兼并重組了許多中小型企業后,今年8月,濰柴決定戰略重組陷入困境的山東巨力,重組完成后,山東巨力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將變為中速柴油機制造和銷售,從而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和較強盈利能力。以濰柴、福田、巨力等為代表企業的大型制造業基地正在山東中部崛起。
自1956年一汽引進原蘇聯汽車生產技術至今,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已有了50年歷史,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車用發動機基本上都是汽油機,導致長時間中國商用汽車只能達到8噸的載重量。而國外企業正是看到了中國商用汽車行業這一薄弱環節,對發動機技術的輸出進行最嚴格的控制,哪怕是合資合作項目也基本沒有發動機內容。近20年來,濰柴動力作為中國最大功率柴油機發動機的首席制造商,執著于開發具有更大噸位的商用汽車發動機,以每年30馬力的速度加快重卡的功率提升,成功遏制住了國外進口產品迅速涌入的局面。今天,以濰柴動力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業占據了國內重型商用車80%以上的份額,而濰柴動力也發展成為占國內重型汽車(8噸以上)市場35%份額的第一配套動力,在15噸以上重型商用車領域則占據了65%以上的絕對主導地位。
濰柴動力的產品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理念的創新,為中國裝載機的動力升級帶來了一場革命。1999年,濰柴自主研發了專供工程機械的發動機,較好地滿足了5噸裝載機的配套要求,迅速獲得了市場認可。原國家機械工業局專門在濰柴召開“全國現代動力與工程機械協調發展研討會”,稱贊濰柴“推動了中國工程機械動力升級的一次革命”。至此,裝上了濰柴動力的中國裝載機開始了它的“二次創業”道路,經過短短三年,全行業產銷量達8萬臺,是2000年的4倍,5噸裝載機的市場占有量由2000年的1.7%猛增到61.2%,中國占據了世界裝載機市場的半壁江山,成為世界裝載機第一產銷大國,產品出口由2000年的406臺增長為2005年的3769臺。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