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客車企業的制造方式決定了客車的進入門檻比較低,技術的低壁壘,使產品很容易拷貝。所以很多人認為,客車企業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你的觀點是什么?
張主任:客車制造方式易被人們掌握,但一款基本配置相同的客車制造方式不同,其產生的車輛運行狀況不同、產品的使用壽命可能也不同,其中這就含了核心競爭力問題。客戶購買客車時往往只看一些現象,忽略對制造流程、生產方式了解,易傾向于一種購買動機?蛙囆袠I經過幾年的洗禮,不少企業已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外型、耐用、全承載、低地板、安全、節油等)、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系列及特色,引導行業潮流、引導客戶需求。
記者:自主才能發展,客車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確立了自主品牌在市場中的地位,在國家明確自主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下,你認為政府應該做那些工作才能更有效推動中國客車的發展。
張主任:政府在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技術引進、技術改造、融資以及兼并重組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已頒布的政策要盡快兌現;有規劃的和設想的要盡快出臺。我認為如下方面可實施:
①政府提供商務信息,引導企業開展專項商務外事活動,提供采購信息平臺,有利企業電子商務、網上采購等信息化方式;
②盡快解決中國國內企業同國內三資(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企業實行所得稅同稅率,讓國內企業享受外資同稅率待遇,讓國內企業同外資企業在同一起跑線競爭;
、壅畱С趾图哟笞灾髌放飘a品的采購粒度,強制政府采購、公款采購的份額比例,示范和帶頭使用自主品牌產品;
④國內國體、民體、人體,進口國家規定的進口關鍵設備給予同等待遇的免稅政策,給于政策資金上的支持;
、萜髽I實現自主開發的產品及科技設施建設投資,可享受進項稅抵扣和所得稅前列支?闪腥牍潭ㄙY產的研發儀器和設備可一次或分次攤入管理費用,不再提取折舊;
、拚许棥⑻峁⿲m椯Y金,解決前瞻性關鍵技術領域(如:混合動力、汽車電子智能化等),免費提供自主品牌企業選用。
、哒畱贫ㄕ吆蜅l例,經確認自主開發的新產品給于費用獎勵,促進企業技術進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
記者:客車行業需不需要精細化管理,如果要如何管理?
張主任:從發展角度講,客車行業需要精細化管理,提高整體管理能力和競爭水平。因企業性質不同、產品不同、規模不同、經濟狀況不同及區域政策不同,很難統一到一個精細化管理模式上來,也不必要統一到一個模式上。政府給于政策引導、創造和藹社會環境,通過各種方式介紹世界客車先進企業管理經驗,指導企業走“與時俱進”的管理模式,企業要從培育企業文化入手,堅持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用制度替代人情管理,創造環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推進企業“每天進步一點點”。
記者:很多企業都遇到了一個難題, 就是下一步企業該如何發展。困惑的原因是,企業很難形成差異化。你的觀點是什么?
張主任:企業最終的發展靠資金(利潤)來支持,同一型號的產品價格在10%范圍內波動,是很難形成性能上的差異化。我認為,同質化的產品,許多企業已造就了產品的差異化,形成自己的產品特色(如:性價比、外型、內飾等),創造客戶鐘愛的產品;采取精品工程、抓細節管理,同質化產品比差異,用細節贏得客戶肯選。企業家序言:細節決定成敗、品質決定未來。
記者:現在有一現象,客車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鮮有成功的案例。有人說,就經濟成本的角度考慮,客車業的重組成本大于新建成本,這是造成不成功的根本原因,你怎么看這一問題。
張主任:兼并重組的目的是做大做強,光從經濟成本的角度去分析客車業的重組成本應小于新建成本,因“強者”收編“弱者”,“弱者”的資產要評估,呆、壞、爛帳等不良資產要取消,接收的是“實在資產”。但從近幾年的兼并重組的企業案例看,確有重組成本大于新建成本,表現在企業運作、員工安置、成品及物資的結壓和地方政府態度、環境的變化,諸多因素“強者”望而卻步,造成愿望與現實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