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公交線網規劃,2022年專用道超1000公里
近日,《北京市地面公交線網總體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發布。《規劃》貫徹“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思路,按照“先優干線微循環后優普線,先增服務后減重復線路”的原則,力爭到2022年地面公交基本實現與軌道協同發展、精準服務、準時高效的發展目標,公交專用道長度1020公里,高峰時段地面公交干線平均運行速度20公里/小時,地面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9.5%。
《規劃(草案)》基于“先定走廊、后定線路”的原則,利用手機信令、公交IC卡、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等大數據綜合分析,識別出“八橫、六縱、三環、十放射”共27條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形成了“棋盤+環+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
同時,借鑒國內外經驗,結合北京實際,提出了“3+1”線網層級體系:“3”即干線、普線和微循環線,統稱常規線路。“1”即定制公交,提供多元化、集約化、高品質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務。
《規劃方案》以北京市中心城區及周邊居住組團為重點,并輻射至遠郊區及河北毗鄰縣市,不包括遠郊區區屬運營公交。
為進一步推進《規劃(草案)》實施,提高公交線網層級和區域運行辨識度,自4月10日至16日,啟動“北京公交車身顏色及圖案創意設計征集”,公開征集北京公交車身顏色及圖案創意設計作品。希望通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方式,提升北京公交整體外觀形象,展現北京公交綠色發展理念,彰顯古都神韻,凸顯時代特征。
“兩定四優先”助力北京公交飛躍式發展公交線路數量位列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自2006年北京市出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意見”,明確“兩定四優先”發展戰略(注:確定發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確定公共交通的社會公益性定位;給予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優先、投資安排優先、路權分配優先、財稅扶持優先政策)以來,北京公交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北京公交線路數量和車輛規模、客運量均位列世界各大城市之首。2019年底,北京地面公交車輛保有量19.46標臺/萬人,建成區500米站點覆蓋率達到99.4%,公交專用道里程952車道公里,日均客運量858.6萬人次,地面公交出行比例22%。
為適應市民差異化、多樣化出行需求,多年來北京陸續開通了商務班車、快速直達專線、節假日專線、高鐵專線、就醫專線、合乘定制公交等多樣化公交線路,至2019年底多樣化公交線路490條、夜班公交線路37條,日均客運量6萬人次,地面公交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和周邊部分大型社區已基本實現全天候運營服務。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服務復工復產,從2020年2月27日至3月底,北京市推出了定制公交升級版,陸續開通了223條網上預訂、集約出行的定制公交線路,為乘客提供了安全、舒適、便捷的出行服務。
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已成為北京市民通勤和日常出行的重要保障。2018年,北京市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
利用大數據聚焦公交發展痛點協調地上與地下、供給與需求、軟件與硬件的關系
縱觀公交發展歷程,北京市公交線網布局經過多年不斷調整和疊加,仍存在線路層級不明確、重復度高、運行速度慢和換乘不便等問題,不能適應市民對公交準時、高效、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隨著《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的頒布實施,在城市總體空間格局的調整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軌道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快速發展,以及居民對準時、高效、多元化出行訴求的新形勢下,需要主動適應內外發展的變化和要求,對公交線網進行調整和重構。
自2018年6月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第二次會后,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啟動了北京市公交線網規劃工作,依托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了公交線網規劃工作專班,并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作為技術支撐,利用大數據綜合分析,編制了《規劃方案》。
《規劃(草案)》貫徹“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思路,充分運用大數據編制公交線網規劃并落實三大理念。
以協同發展為方向調戰略,處理好地上與地下的關系。要在增強公交、軌道兩網的融合度上下功夫,調整地面公交的發展戰略,實現地面公交網和軌道網協同發展,逐步形成以軌道為骨干,地面公交為支撐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以精準服務為導向優線路,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客流需求是公交線網規劃的核心,只有精準識別乘客需求特征,才能設計出乘客滿意的公交系統。本次公交線網規劃,充分利用了各種大數據,從全方式、全鏈條的角度深度挖掘乘客需求,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
以準時高效為目標提能力,處理好硬件與軟件的關系。“準時高效”是本次線網規劃的核心目標。通過公交線網規劃,車輛、場站、路權等硬件支撐,以及運營調度、信息服務、配套政策等軟件保障,全面提高地面公交服務能力和品質,使乘客出行可計劃、可預期。
大數據識別27條主要公交客流走廊構建“棋盤+環+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
《規劃(草案)》基于“先定走廊、后定線路”的原則,利用大數據識別出“八橫、六縱、三環、十放射”共27條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包括11條滿載率高、需要公交分擔客流的軌道線路所在走廊,14條既有公交主要客流走廊以及2條無軌道線路覆蓋的潛在公交客流走廊,形成了“棋盤+環+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借鑒國內外經驗,結合北京實際,規劃提出“3+1”線網層級體系。“3”即干線、普線和微循環線,統稱常規線路。
干線:構成公交線網的骨干網絡,根據服務空間范圍的不同,分為服務遠郊區與中心城區之間的市郊干線,以及主要服務于中心城區的市區干線,采取快慢結合的運營模式,可以彌補軌道的不足和分擔軌道壓力。市郊干線服務遠郊區及新城往來市中心,服務對象為長距離通勤、休閑購物、旅游等出行,線路主要布設在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主要客流通道;市區干線服務中心城區及周邊居住組團,服務對象為城市東西南北通道、環線、放射線沿線通勤、通學等中長距離出行,以及主要居住組團與就業地之間的快速通勤,主要布設在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主要客流通道。
普線:主要服務中心城區,服務對象包括從居住區去往醫院、公園、商場等分散的中短距離出行,主要布設在快速路輔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等次要客流通道,可以彌補軌道服務的空白。夜班公交線路獨立成網,連接交通樞紐、醫院、工廠和住宅區,保證城市晝夜延續的各類活動的正常進行。
微循環線:主要服務軌道和公交干線站點周邊,提供居住區、就業區與軌道站點、公交干線站點之間的接駁服務或者短距離通勤通學服務,主要布設在次干路、支路和小區道路等分散客流通道,主要起到為軌道和公交干線接駁客流的作用。
“1”即定制公交:定制公交是常規公交的補充和服務升級,通過線上預約、拼車同行、智能調度等創新手段,滿足市民不同場景下的精準需求,提供多元化、集約化、高品質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務。
完善地面公交辨識系統推進公交線網、公交專用道網、道路網三網融合
逐步更新規范地面公交辨識系統,包括線路、車身、站臺等辨識系統。
線路辨識系統即公交線路編碼體系。現行北京市的線路辨識是以行駛區域劃分為主的數字路號體系,這也是全國各城市最為普遍、通用的路號體系。現行路號體系存在編號資源不足、路號前綴含義不清晰等問題。下一步,將按照方便乘客、歷史傳承、易于辨識、適度前瞻、平穩實施的原則,對北京市地面公交路號編制規則進行完善。具體編號規則另行研究制定。
車身辨識即公交車輛車身顏色和圖案。從10日起啟動對車輛外觀創意設計征集,逐步更新車輛外觀。
站臺辨識重點規范主要公交走廊內站臺的電子站牌設置,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車輛到站信息預報、交通出行信息提示、遠程信息發布等信息服務。
為更好地推進公交線網規劃實施,下一步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推進公交線網、公交專用道網、道路網三網融合。公交專用道結合公交線網規劃的同步實施、同步完善;道路網運行條件和交通秩序治理提前規劃設計,同步實施。
二是公交智能調度要與線網規劃同步實施。加快推進新技術的應用和智能調度平臺的建設,實現靈活調度、跨線調度、區域調度。同步開發完善移動信息服務,豐富APP乘車信息查詢功能,提供到站預報、車內擁擠度查詢、乘車出行規劃等服務,市民出行可計劃、可預期。
三是場站支撐。加快公交場站的規劃編制,落實用地并加快建設。四是相關政策保障。結合公交線網規劃的實施,研究制定公共汽電車線路設置規范、公交運營考核評價辦法等政策,確保公交線網規劃實施的效果。
為了保障公交線網總體規劃的實施,北京市交通部門還將結合線網層級開展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期間,將認真聽取各相關單位和廣大乘客的意見和建議,做好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工作,確保地面公交干線網和軌道交通網的有效銜接,提高換乘便捷性。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