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征求意見稿曝光
目前,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應對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共同選擇,中國也不例外,2010年,我國對于新能源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有消息稱,財政將調撥1000億元扶持新能源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征求意見稿不僅明確了十年內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并且對新能源發展路線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十年目標:產銷累計突破500萬臺
雖然目前我國能夠實現新能源汽車量產的企業還較少,產銷也不過萬余臺,但是這似乎并沒有成為工信部制定未來10年新能源發展目標的障礙。
《規劃》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為了突出該《規劃》的可實施性,工信部還將總體目標細分為兩個階段目標,即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初步實現產業化,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化;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萬輛以上;混合動力汽車實現產業化,基本掌握先進內燃機、自動變速器、汽車電子、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技術;具有自動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統成為乘用車標準配置,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達到5.9升/百公里。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0萬輛; 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普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內燃機、自動變速器、汽車電子、輕量化材料廣泛應用;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汽車燃油經濟性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達到4.5升/百公里。
主要任務:突破電動電池瓶頸
按照《規劃》的要求,我國新能源車發展路線為,以純電動汽車(純電驅動)作為主要戰略取向,近期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大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然而發展純電動車,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是三個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
為此,《規劃》將突破電池瓶頸作為了未來十年的一個研發重點。《規劃》指出,未來10年,要突破動力電池核心技術,提高電池性能和壽命,降低成本。開發新型正極材料和高容量合金負極材料,加強電池管理可靠性研究和輕量化設計,提高電池比能量;重點開展電池優化設計、工藝創新和裝備改進,提高電池及關鍵材料的生產一致性;開發電池自激活電壓控制和熱控制等新技術,提高電池安全性;以改進電極材料循環性為重點開發長壽命電池體系;提升電池材料低成本制備技術,推進電池零配件和系統組合件的標準化和規模化,降低成本。
同時,《規劃》規劃還要求,要全面構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自主發展體系;扎實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示范,到2015年,公共領域試點城市數量達到30個以上,私人購買試點城市數量達到20個以上;健全標準體系,2012年前,基本建立與產業發展和能源規劃相適應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標準體系;開展充電設施建設,建立以個人和公共停車位分散慢充為主的充電系統,為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做好準備。
保障措施:財稅雙管齊下
為了保證在2020年之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達到500萬臺的水平,該《規劃》還對保障措施從財政、稅收、獎罰措施、管理制度等9個方面進行了細化。
《規劃》指出,2011-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2011-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推廣,其中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財政資金的50%。
在稅收方面,2011-2020年,購買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免征車輛購置稅。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動力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消費稅和車船稅。2011-2020年,企業銷售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3%。新能源及其關鍵零部件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100%加計扣除。
同時,在融資方面,國家將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等,充分發揮現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
此外,國家還準備將符合條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列入有關節能環保和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目錄),享受國家關于自主創新產品、節能產品等政府優先采購的扶持政策。各級政府及公共機構,實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強制性采購,逐步擴大采購規模,至2015年新能源汽車采購比例不得低于10%,節能汽車不得低于50%。
產業格局:兩大5小集團形成
雖然《規劃》要求在十年內實現新能源車量產,但是,依然要防止一哄而起,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防止產能過剩問題出現。
《規劃》指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3-5家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過5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
到2020年,培育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億瓦時、具有電池關鍵材料研發和生產能力的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分別形成2-3家鋰離子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質等關鍵材料骨干生產企業。
重點培育和分別形成2-3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驅動電機、自動變速器骨干生產企業。重點支持整車企業聯合新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1家汽車電子和1家電力電子功率元器件專業化企業集團。
綜上所述,雖然《規劃》對未來十年我國新能源車的整體目標、路線、任務、格局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規劃,但是我們也不能發現,10年實現500萬臺的產銷目標談何容易?如何突破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技術瓶頸?財政和稅收扶持通過什么渠道實現才能既高效又能保證優惠落實到每一個消費者……
據悉,《規劃》正式出臺之后,財政部、科技部等國家各大部委還將出臺更加細化的實施細則,保證2020目標順利實現。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