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兩會后出臺
政策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向來深遠,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作為國家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業未來5年走向如何,與政策緊密相關。最新消息顯示,給汽車業發展定調的“基本大法”——新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在征求意見近兩年后,可能在2011年“兩會”后正式出臺,這個政策一度被業界解讀為2004年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升級版。
與此同時,此前一度“難產”的修訂版《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汽車“三包”法等也將進入醞釀期。以上多項產業政策如在2011年出臺,無疑將為中國汽車業的未來發展勾勒出新的藍圖。
產業政策“升級版”
國家相關部門在1994年和2004年先后出臺過兩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從內容上看,2004年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規劃目標均以2010年為限,且當年的規劃目標已基本實現,2011年恰逢新舊版本交接的歷史節點。
2004年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重心集中在消費市場的促進、自主品牌的發展、投資結構的變化等方面,盡管政策被業內人士認為面面俱到且操作性不強,但在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和兼并重組方面,仍然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和積極意義。
時移世易,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背景下,新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下稱新版《政策》)的基調正在由“做大”向“做強”轉變。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早在2009年2月便已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的新版《政策》有望在2011年“兩會”后頒布。
新版《政策》將以2009年年初國務院下發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藍本。在當年金融危機背景下,這個旨在調結構、促升級、擴內需的救市政策,明確了到2012年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雖然當時出臺的十余項救市舉措中,只按時實施了三項便達到了提振車市的目的,但自主創新、兼并重組、新能源汽車發展等目標均未完成,新版《政策》將繼續完成這一使命。
新版《政策》與2004年版相比,整體框架沒有改變,主要包括政策目標、技術政策、結構調整、準入管理,以及零部件及其相關產業等幾大部分內容。
新版《政策》修訂稿已被媒體曝光,其中提出,到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將占國內汽車市場50%的份額,其中自主品牌轎車約占國內汽車市場40%的份額。
鼓勵自主品牌實施“走出去”戰略,要求未來大型骨干汽車企業海外銷量需占其總銷量的20%。
針對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空心化問題,新版《政策》的修訂稿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作出明確規定,在新建的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總成和基礎材料的合資企業里,中方股東持股比例不應低于50%。
兼并重組是結構調整的重點,新版《政策》的修訂稿中對此重點提及,包括到2015年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將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等。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當前全球氣候變暖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要求,新版《政策》修訂稿首次對汽車油耗比作出要求:到2015年,汽車燃油消耗量比2008年降低20%。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參與了新版《政策》修訂稿的討論,他將新版《政策》核心思路簡單概括為,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汽車、調整汽車和零部件的出口戰略、改變汽車稅制大力發展汽車后市場、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支持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
“難產”政策備受期待
受金融危機影響,此前的各項汽車產業政策幾乎全部集中在如何保增長方面,而原本計劃近兩年出臺的一些政策則被無限期延后,比如修訂版《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汽車“三包”政策等。汽車市場保增長的任務順利完成后,拖延的政策有望在2011年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預測,修訂版《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有望2011年上半年出臺。
目前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2005年4月1日起開始施行,一經公布便因為其部分條款“偏袒”廠家利益,引起經銷商的廣泛爭議。2007年7月,500家汽車經銷商聯名上書有關部門,要求對其進行修訂。“修訂版原計劃2009年出臺,但當時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廠商矛盾等成了次要矛盾。”羅磊坦言,隨著國內車市進入理性階段,商務部、發改委、質檢總局等相關部門著手對《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進行重新修改,“2011年將會推出,比如授權經營期限、經銷商退出機制、霸王條款等敏感細節將在修訂版中重新定義。”
與此同時,“難產”7年的汽車“三包”法同樣有望在2011年出臺。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看來,汽車“三包”法出臺有兩大難點:一是涉及廠商、經銷商的利益和責任劃分問題,其次,缺乏汽車檢測標準和汽車問題技術鑒定。
但據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困擾汽車“三包”法出臺的難題已基本破解,目前已經進入深入研討并著手制定可操作細則規范階段,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出臺。
種種跡象表明,“十二五”開局之年,對于汽車產業來說,不僅是定調之年,而且在汽車產業面臨結構性調整的關鍵時期,汽車行業相關法規的升級將更為常態化,這對于逐漸步入理性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無疑是最好的推進器。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