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已進入部委會簽階段
記者日前從工信部獲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規劃》)已經進入部委會簽階段,會簽完畢后將上報國務院。據了解,在產業路線圖的設計方面,《規劃》明確界定了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新能源車范疇,并將純電動汽車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對其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據悉,最終版本的《規劃》明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產業布局和政策措施。國家將繼續執行相關補貼政策,同時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未來將投入大量資金,扶持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研發。
“我們和財政部等幾部委經過幾個月的協商,將討論稿中一些存在爭議的內容進行了修改,現在寫入的從研發生產、市場推廣、售后服務和回收利用等各個環節入手的一系列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等都是最后商議的結果。”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我們把有能力做的,能寫的都寫進去了。我們希望既要積極引導地方和社會投資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又要防止一哄而起。”
長期以來,對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選擇時序上就有三種不同意見。第一種認為應該先發展最成熟的混合動力車,再到純電動,最后是燃料電池;第二種觀點認為應該直接從純電動車開始發展,再到燃料電池;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應該直接發展燃料電池。
到底選擇哪條路線直接關系到新能源汽車這一塊大“蛋糕”的分配。張相木在接受專訪時詳細談了選擇技術路線的原則:“在選擇技術路線時,首先要明確的前提是我們的目的是要搞技術突破還是產業化?既然是以產業化為目標就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氫燃料電池一定是最后的發展方向,但目前不具備產業化的條件,一是制氫成本太高,二是安全性還需考核,存在不確定性。”
據了解,在《規劃》中,新能源車的范圍得到了清晰的界定,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并不屬于新能源車的范疇。而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與純電動車中,“基于目前世界各國純電動車的水平都差不多,如果集中力量抓住機遇,就有可能取得突破,形成新興產業。尤其中國汽車保有量將從2009年的6280多萬輛躍升到2020年的2億輛,未來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交通壓力等問題將進一步凸顯。純電動車不僅是從節能角度考慮,更是從替代能源的角度考慮。這是一個戰略層面的大事。”張相木說,“另外,插電式混合動力實際上都得有兩套設備,在有電機電控這套系統的基礎上,要么多一套燃油發動設備,要么多一套燃油發電設備,所以從以后都實現了產業化的角度比較,成本并不占優勢。當然,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產業化實現起來最容易,可作為過渡。”
另外,在眾多動力電池的選擇方面,不少機構都看好鋰電池。對此,張相木說:“鋰電池的確是目前最好的。但技術的事不能說得太絕對,我們并不強行規定一定要是鋰電池,但我們對指標水平做出了規定,只要能達到要求的先進的動力電池就可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指出,電池技術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步伐。盡管目前中國電池指標處于全球第一梯隊,電池能量密度高達每公斤120瓦時,但鋰離子動力電池理論值為每公斤600瓦時。未來需要實現材料領域的突破,才有望達到這一理論目標。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