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高筑的大中客準入門檻有多高?
政府府部門正在大力推動汽車產業結構調整。2010年10月31日是工信部《商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征求意見的截止日期,根據《規則》,從2011年起,我國新建商用車生產企業的投資項目總額不得低于20億元,其中自有資金不低于8億元;跨產品類別生產商用車整車產品,項目投資總額(含利用原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不得低于15億元人民幣,企業資產負債率在50%之內。
《規則》還設定了商用車企業的產能門檻,其中,重型載貨車不少于1萬輛,中型貨車不少于5萬輛,輕型貨車不少于10萬輛,大中型客車不少于5000輛,輕型客車不少于5萬輛。
在各類汽車產品中,大中型客車受市場特點、產品特性等影響,入行門檻一直較低。政府部門提高商用車企業準入門檻,受影響最大的恐怕當屬大中型客車行業。15億元或者20億元投資、5000輛產能,這樣的門檻到底有多高?客車企業和業內專家如何看待《規則》?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人士。
準入門檻著實不低
“這個準入門檻非常高,可以說幾乎將路堵死了。”蘇州金龍營銷企劃部經理劉和平認為,如果《規則》能落實到位,今后很少會有企業愿意投巨資進入大中型客車這樣一個規模不大的行業。
15億或20億元、5000輛,這兩道門檻高在哪里?我們可以通過一組數據直觀感受。
先看產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大中型客車生產企業中,只有8家產量(含非完整車輛)超過5000輛,分別是鄭州宇通、廈門金龍、蘇州金龍、廈門金旅、東風汽車、福建福瑞達、江淮汽車以及一汽豐田銷售公司。另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統計,2009年我國銷量超過5000輛的大中型客車企業只有6家,今年前10個月,也只有這6家大中型客車企業的銷量超過5000輛。顯然,要建設5000輛產能的大中型客車項目,不能達產的幾率相當高。
再看投資:2006年,廈門金龍規劃產能1.3萬輛的新廠房建成,總投資7.9億元;2010年,中通年產2萬輛新能源及節能客車生產基地項目獲批,項目計劃投資11.38億元;同樣是今年,南車時代與曙光汽車聯手打造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投資也遠沒有達到20億元。
以上均是國內主流客車企業的重大投資項目,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客車企業來說,投資何需數億元。“只要有啟動資金,鎖定1~2個目標客戶,每年銷售幾百輛車,企業也能生存。”劉和平說。
“大中型客車生產,從某種程度講就是一個裝配業。我們常開玩笑,一兩千萬辦個小廠,拿到一筆訂單,就可以創業了。”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巴士快速交通研究中心教授王健說。
有助于抑制投資過熱
“《規則》的發布,說明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客車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對行業發展是一個積極信號。”劉和平告訴記者,“客車行業每年產值不過幾百億元,但參與競爭的企業卻有200多家,地方保護主義盛行,低水平重復建設大量存在,市場競爭格局混亂。有些企業外地市場占有率非常小,甚至為零。”
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城市車輛專家委員會主任李世豪對《規則》的出臺也表示贊成。他認為,目前很多地方借機新能源客車“搞大躍進”,政府部門需要出臺相關政策提高準入門檻,給新能源熱“降降溫”,同時打破地方保護的屏障。目前,客車新能源發展過熱已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一些技術水平不突出的企業,包括業外企業,通過客車行業的低門檻,借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機會,向地方政府要地、要資金支持、要優惠政策,已有不少業內人士對由此引起的資源浪費、企業圈地、惡性競爭等表示擔心。
在政府一再強調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的背景下,對《規則》的發布,客車企業考慮的并不局限于《規則》本身。“目前國內客車企業太多,政府相關部門可能要促進行業整合。我覺得,提高準入門檻、控制其他企業進入可能是第一步,下一步政府部門可能考慮對現有小企業進行整合。”劉和平說。
接受采訪時,江蘇友誼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顧平也表現出對政府部門下一步動作的關注。
技術門檻會更科學有效
王健對《規則》出臺的科學性以及實施后的實際效果表示懷疑。“為什么是5000輛?這樣的產能門檻是如何確定的?有無科學依據?”他說。
王健認為,設立投資和產能門檻,不利于推動客車行業的技術進步。“很多新技術是通過市場競爭由中小企業創造的,這樣的政策,會壓抑中小企業家的創新熱情。”他說,“在歐洲,雖然有幾大客車生產企業,但仍然有很多中小企業在滿足社會不同需求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同樣有一些中小企業,雖然產量不多,但產品技術先進,甚至出口到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按照《規則》的思路,這些企業是不是就得關門?”
不設立投資和產能門檻,并不是說政府部門應該放松對客車行業的監管。王健認為,提高技術門檻更具有實際意義,也更科學。企業的項目投資、產能控制應由企業通過對市場的判斷作決定,通過市場杠桿調節,政府部門更應關注法規提升,比如通過油耗、排放、噪聲、安全等標準的提升,做到優勝劣汰,促進行業發展。
對于《規則》的實施效果,王健稱,如果企業真想進入客車行業,有很多手段規避《規則》中的條款。對此,劉和平也認為,不排除實際操作中有企業作假的可能。
《規則》中涉及大中型客車的部分規定
●大中型客車指用于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的商用車輛,車長大于6米,車身結構為具有車身骨架、包覆車身蒙皮的各類客車。
●新建商用車生產企業的投資項目總額不低于 20 億元人民幣,其中自有資金不低于8億元人民幣,生產設施設備投資不低于8億元人民幣。 要建立產品研究開發機構,且投資不低于5億元人民幣,相關儀器設備投資不低于1億元人民幣。
●跨產品類別生產商用車整車產品的投資項目,項目投資總額(含利用原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不得低于15億元人民幣,企業資產負債率在50%之內,銀行信用等級AAA 。
●生產綱領:大中型客車不少于5000輛。
●大中型客車企業應具有整車、車身的制造能力,其中制造類客車企業還應具有車架(底盤)的制造能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