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混合動力汽車是近期產業化重點
從2009年7月黃山峰會到2010年3月麗江峰會,中國汽車T10企業全面發力,開展聯合調研,實施共同行動,提出傳統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戰略,以及新能源汽車共同行動綱要,全力推進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
一、T10企業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基本觀點
1、我國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勢在必行,時不我待
世界汽車產業(包括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三大挑戰: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區域性的空氣質量及全球性的氣候變暖。車用能源及動力系統的節能環保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和首要問題,能源多元化、車輛節能與輕量化、排放清潔化、動力電氣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集中到一點,就是要發展節能汽車和以電動汽車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
我國汽車工業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存在產業安全及經濟安全等問題,形勢十分嚴峻。一方面,石油安全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第一制約因素。2009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52%,預計未來會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我國汽車產業面臨嚴峻的節能、減排和減碳壓力,傳統汽車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油耗和碳排放將成為我國汽車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礙。因此,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我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汽車人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
2、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初步建立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三縱”,電池、電機、電控“三橫”的研發布局和技術體系;初步掌握新能源汽車整車開發技術,動力電池和電機取得重要進展,部分產品基本滿足示范運行要求;部分產品實現了小批量生產和示范運營,正逐步向產業化推進。同時,初步形成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體系和測試評價能力。
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長期不足,高端技術尚有一定差距;產品缺乏充分試驗驗證與改進,在高端技術和產業化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大部分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裝備依賴進口,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和投入尚不明確;標準體系的完整性和實用性有待提高。產業化能力亟待提高。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有關的傳統汽車技術,如整車電子控制、輕量化、電空調、電制動、電轉向、機電耦合傳動系統,也存在很大差距。
為此,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需要各有關行業協作攻關,需要舉全國之力,共同推進發展。
3、繼續狠抓傳統汽車節能減排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傳統汽車依然是汽車工業發展的主戰場。目前,我國乘用車油耗水平與國外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2008年乘用車百公里平均油耗為8.13升,明顯高于同期歐洲6.6升和日本5.9升的油耗水平。我國巨大的汽車保有量和節能空間決定了傳統汽車領域的節能潛力依然很大。T10企業認為,全行業應全面提升傳統汽車的節能減排技術,通過推廣高效內燃機、傳動與驅動、整車設計與優化、輕量化等先進節能技術,提高汽車的燃油經濟性水平,全面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據預測,到2015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約為1.25億輛,車均燃油消耗約為2.24噸;2020年將達到2.11億輛,對應車均燃油消耗約為2.01噸。綜合考慮各種先進節能技術及混合動力市場化等因素,若2015年車輛總體節油率達到17%左右時,單車平均燃油消耗約1.86噸,平均節約0.38噸,總體可節約燃油4762萬噸(約相當于2100萬輛純電動汽車),相應CO2排放量減少約1.51億噸。若2020年車輛總體節油率達到30%左右時,單車平均燃油消耗約1.42噸,節約車用燃油約0.59噸,總體節約燃油1.2億噸(約相當于6100萬輛純電動汽車),相應CO2排放量減少約3.93億噸。
4、混合動力汽車具有明顯節能減排效果,是近期產業化重點
混合動力汽車基本不改變駕駛方式,具有明顯節能減排效果,且成本增加相對較少。同時,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條件要求相對較低,不需要基礎設施支持,因此,混合動力汽車已成為世界各國產業化的重點。
混合動力汽車作為過渡車型,對于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系統及零部件工程化技術,促進各項電動部件的應用,為純電動汽車產業化奠定基礎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認為,我國應全面推廣混合動力技術,加快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以促進電池技術的突破與發展。
5、加強純電動汽車的科技攻關,加快示范試點,推進產業化進程
純電動汽車具有使用過程零排放、低耗能等優點,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我們應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以高性能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為主攻方向,加快產品開發和工程化技術。由于純電動汽車產業化條件要求高,故應加強純電動汽車示范運行,以進一步驗證車輛性能和設施的適宜性,通過局部應用提升產品關鍵技術,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以占領技術制高點。
同時我們認為,我國應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組織聯合攻關力爭實現電池技術突破,全面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純電動汽車的全面產業化創造條件。
6、密切跟蹤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發展,加強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
燃料電池汽車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戰略方向。
當前,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在整車集成技術、動力平臺的成熟性、整車的可靠性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基本建立了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體系;研發的樣車與國外相比,主要技術指標水平相當;樣車進行了示范運行。但是,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在核心技術上,如燃料電池電堆和發動機系統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同時產品的可靠性和成本離商業化差距甚遠,儲氫和氫能源基礎設施等問題均未解決。
為此,我國應加強跟蹤國內外發展動態,加強有關技術的攻關和產品研發。
7、因地制宜,鼓勵發展替代燃料汽車
應鼓勵在有條件和適宜的地區發展壓縮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甲醇、乙醇、二甲醚等替代燃料汽車,加快技術研發和商業化運行,積極推動產業化進程,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減輕我國能源安全的風險。
8、全力推進汽車小型化,發展小排量汽車
推進汽車小型化,發展小排量汽車是當前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小排量汽車具有節能、環保、經濟和節約資源等優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我國能源緊張。提高小排量汽車市場份額,可穩步優化汽車產品結構,降低車輛燃料消耗,從而加快實現汽車工業節能減排。
9、我國不宜大幅度推廣柴油轎車
現代化的柴油轎車通過使用先進的電噴技術、增壓及增壓中冷技術、廢氣再循環等技術,不僅比汽油車更節油、動力性更強,而且還大幅提升了尾氣排放標準。發展清潔柴油轎車成為歐洲國家實現汽車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之一。這引起我國部分人士的關注。
結合我國國情,我們認為,我國發展柴油轎車應慎重行事。歐洲以進口成品油為主,而我國主要以原油提煉成品油為主。由于受生產工藝限制,從原油中提煉出的柴油和汽油是有一定比例的,目前我國從原油提煉生產的柴油和汽油比例約為2.2:1,已接近最大值。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公路運輸和航運、發電、鐵路等領域使用柴油量很大,柴油和汽油消費比例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約為2.3:1)。而全球柴油和汽油消費比平均為3:7,已經出現了嚴重倒掛。近年來,我國的柴油供應一直十分緊張,若大規模推廣使用柴油轎車,必將進一步加劇柴油供應緊張局面。
因此,我國不應盲目跟從歐洲大比例發展柴油轎車。
10、我國應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系統研發和產業化水平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大部分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裝備依賴進口,產業化能力亟待提高。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傳統汽車技術,如整車電子控制、輕量化、電空調、電制動、電轉向、機電耦合傳動系統,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加大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力度,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形成滿足整車配套需求的產業鏈時不我待。
11、T10企業認為,應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建設
T10企業認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存在自我創新不夠、體系不完善、標準缺乏充分驗證、標準制定結合國情實際和產業化發展需求不足等問題,應全面加強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
我國應堅持立足國情實際原則,適當借鑒國外經驗,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動汽車標準。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應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以服務產業為宗旨,從而實現標準制定與產業化發展相協調。同時加快行業標準制定,以帶動企業標準制定,并推進國家的標準規劃。
為此,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應注重標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充分考慮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實際,制定適應市場及產業發展需求的標準;注重標準體系完善建設,突出重點,抓好基礎性標準、安全標準、產品驗證標準的制定;保證標準制定的透明度、公正性、嚴肅性和規范性,加強標準制定的前期調研、論證和評審。同時,應采取創新標準制定模式,以骨干企業為主導,充分發揮各相關方的作用,促進標準快速、科學制定。
二、T10企業共同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
1、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目標
(1)T10企業將協同全行業,用兩個五年計劃時間,到2020年,努力提高包括新能源汽車和傳統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使我國成為真正的汽車強國。
(2)全力推進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的轉型。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應用達50萬輛以上;電動技術廣泛應用于傳統汽車,不同程度的混合動力汽車比例達到年產量的30%以上;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車平均單車油耗下降3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T10企業共同行動的具體目標
(1)T10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看齊,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3%以上,全面開展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代用燃料汽車技術,以及傳統汽車節油技術在內的新技術研究,到2020年形成世界一流的研究開發能力。
(2)加快純電動汽車研發進程,促進產業化發展。
T10企業將純電動汽車納入產品規劃戰略,逐步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進一步掌握整車和關鍵系統的核心技術。同時,積極配合政府開展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工作,從發展純電動小型乘用車和大型客車起步,逐步實現產業化。
(3)全力推進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
重點推進微、輕和中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城市公交車的產業化,進一步掌握關鍵系統及零部件工程化技術;同時積極開展全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帶動電池技術的突破與發展,切實降低油耗,為向純電動過渡打好基礎。
(4)聯合推進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產業化。
由T10企業(部分或全體)投資,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相當的資金投入,并與國內外優勢企業合作(控股或參股),參與關鍵系統和零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工作,形成滿足產業化需求的配套能力。
(5)聯合推進研發電動轉向、電動空調、電動制動系統、機電耦合系統并產業化。
由T10企業聯合投資,聯盟內優勢企業牽頭,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相當的資金投入,吸收優勢的汽車配件企業,培養2-3家年產30萬臺(套)以上的電動附件生產企業(電動空調、電動轉向、電動助力、電動水泵、電動油泵、電動空氣壓縮機等),形成為全行業電動汽車整車的配套能力。
(6)聯合制定新能源汽車及重要總成的驗證和生產標準。
加強新能源汽車標準制修訂工作,以開展研究生產的主要企業為主體,聯合促進制定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生產、檢測和試驗驗證標準。
三、T10企業共同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措施
(1)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全面的、總體規劃和協調。建議國務院設立由有關部委參加的國家新能源汽車領導小組;成立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T10企業愿積極參與并承擔重要責任。
(2)建立足夠金額的國家新能源汽車專項資金。該項資金專門用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研發、產業化,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應用試點等。
(3)設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科技專項,重點研究鋰電池和新一代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以及汽車整車、新型發動機、變速箱等,掌握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
(4)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財稅制度,包括對純電動汽車的長期補貼,對混合動力汽車的短期補貼,以及對所有節油汽車的稅費優惠,補貼與優惠應覆蓋私人購車。此外,有關財稅制度還應明顯起到引導全社會消費向小型化、小排量轉變的作用。
(5)鼓勵和支持代用燃料汽車的研發,并在有條件地區的推廣應用,以盡可能緩解石油緊缺。
(6)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切實指導好示范運行和試點城市的有關管理工作,重在研究探索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模式的經驗,防止圈地謀利,防止一哄而上,防止盲目建設。
這些措施是實現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目標的基本保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