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關于印發緩解交通擁堵第六階段工作方案的通知
京政辦發〔2009〕25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緩解北京市區交通擁堵第六階段(2009年)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三日
緩解北京市區交通擁堵第六階段(2009年)工作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遵循“標本兼治、建管并舉、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分工負責、綜合治理”的原則,2004年至2008年本市開展了五個階段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工作。在廣大市民支持配合下,經過多方努力,初步建立了安全、高效、優質、功能結構較為完善的城鄉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交通保障。但是隨著機動車迅猛增加和交通出行量持續增長,在軌道交通運營網絡尚未建成、城市路網尚未完全建成、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系統尚未完全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和交通需求管理綜合配套措施尚未完全出臺的情況下,市區交通擁堵的形勢仍然嚴峻。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目標,鞏固前五階段工作成果,以緩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為主線,繼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不斷完善路網功能,加大實施疏堵工程力度,推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加快推進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綠色交通”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體系建設。
(二)工作目標。
在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遏制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擁堵加劇趨勢,力爭局部路段和地區交通擁堵狀況進一步緩解,整體路網通行能力進一步提高。到2012年,早晚高峰路網運行速度比2008年底提高3%,市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5%。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繼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1.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高水平開通試運營地鐵4號線,有效緩解中關村、西單等地區交通擁堵狀況;加快建設地鐵6號線一期、8號線二期、9號線、10號線二期、大興線、亦莊線;開工建設地鐵7號線、14號線一期、昌平線一期、15號線一期、房山線、西郊線等6條線路。為發揮軌道交通作用,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做好地鐵6號線、8號線二期、9號線和10號線二期實施分段開通運營準備。
2.挖掘軌道交通既有線路運輸潛力。實現地鐵1號線、2號線最小發車間隔縮短15秒以上,繼續深入開展提高地鐵5號線、10號線一期運輸能力研究。
3.構建快速公共交通通勤系統。依托軌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BRT)、常規快速公交線網,打造以早晚高峰通勤出行者為主要對象,以提高地面公交運送效率為重點的快速公共交通通勤系統,改善公交服務品質,增強吸引力。積極引導市民減少駕駛機動車出行,多采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步行等出行方式,緩解道路交通壓力。新增20公里公交專用道,使其達到278?5公里。
4.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和中心換乘站建設。完成一畝園公交樞紐建設。開工建設蘋果園、四惠、宋家莊等三個交通樞紐。大力推進公主墳等公交中心站、首末站建設,實現乘客站內換乘。
5.優化調整公交線網。繼續優化調整公交線網,減少重復線路,減少重疊設站,提高運輸效率。完善快速公交1、2、3號線相關設施,到2009年底,新開、調整市區公交線路50條,延長線路運營時間50條,并優化、調整郊區道路客運線路30條。新增更新環保公交車2600輛。
(二)大力推進道路網建設與養護。
1.快速路建設。建設蒲黃榆路、西外大街西延一期、廣渠路、阜石路等4條城市快速路。推進西外大街西延二期、京包路(四環路至五環路段)等快速路項目建設前期工作。
2.主干路建設。完成北苑路北延工程、北苑東路建設,緩解天通苑地區交通擁堵。續建朝陽路、西直門內大街、成壽寺路、玉泉路三期、北京南站外部道路、南馬連道路、馬家堡東路、辛店村路東延、林萃路、北土城東路、高粱橋路等道路,開工建設東直門外斜街、香河園路、工體斜街、西客站南廣場外部道路、萬壽路南延、楊莊大街等道路,緩解東直門外地區、西客站周邊、北京南站周邊、趙公口等區域擁堵。加快西大望路南延、玉林西路南延等項目建設前期工作。
3.次干路、支路建設。建設雙旗桿路、東南二環內環輔路(光明橋至玉蜓橋)、百子灣路、三里屯南街、小營路北延、定福莊西路、光彩西路、光彩北路等,拓寬八達嶺輔路(清河橋至上清橋段),完善路網功能,打通微循環,緩解區域擁堵。對尚不具備開通條件的微循環道路項目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力爭盡早開工建設。
4.高速公路建設。完成西六環(寨口至大件路段)、京承高速公路三期、京包高速公路北段建設,開工建設京包高速公路南段、京開高速公路市界段。推進京石二通道、京臺高速公路、密涿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前期工作。
5.一般公路建設。新改建大興區南西路(京開輔路至馬西路延長線)以及回龍觀北側的七北路(八達嶺高速公路辛莊橋至七星路),建設八達嶺過境線等郊區公路100公里。續建第七屆花博會外部道路、108國道復線等。新開工建設111國道改造二期、密關路支線改造、懷長路、黃良路二期、宋郎路北延等33個項目。
6.道路大修養護。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完成長安街大修工程。完成城市道路大中修工程40萬平方米,維修改造20座城市立交橋。完成鄉村公路大修400公里,公路大修260公里、加固改造公路舊橋25座,改造公路交通標志300公里,完成綠化工程100公里。
(三)實施交通疏堵工程。
1.二、三環路改造。針對二、三環路沿線部分出入口和公交站點設置密集,早晚高峰時段易引發區域性交通擁堵的狀況,因地制宜,實施區域改造工程。
2.優化平交路口。改造上地環島,建設燈控十字路口;對宣武門外大街、新興橋東南側輔路等局部路段、路口采取工程改造措施,優化、渠化路口路段300處,改造路口30處。
3.鐵路道口平交改立交(以下簡稱平改立)。建設高碑店、水南莊等6處鐵路道口平改立工程,改善道路狀況和車輛通行條件。積極推進化工路、四道口等9處鐵路道口平改立前期工作。
4.建設公交港灣及站臺。對新街口南站、外交部街站、法華寺站、槐柏樹街東口站等8處公交站進行加長、拓寬及擴建公交港灣等改造措施,增加港灣(站臺)的運行能力,減少公交車輛與社會車輛的相互影響,提高車速。同時結合新建道路同步實施20處公交港灣。
5.完善過街設施。建設改造南中軸木樨園服裝商城、車公莊西路等5處過街天橋;對馬連道南街、和平里東街等11處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方便非機動車及行人過街。
6.清理占路線桿。完成宣武門外大街與校場口胡同交叉口、北京西站南街與馬連道南街交叉口、青年湖北街北口等16處占路線桿的清理工作,改善道路狀況。
(四)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1.優化交通信號系統。新建99處公交優先燈控系統,使公交優先路口達到150個。分階段完成五環路內880處信號燈優化配時,改進205處快速路出入口信號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和人工干預兩種調控模式。增加中心城主干道綠波路段,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新增信號燈故障自動監測器55處,新增電視監控運行狀態監測器200處。
2.提高交通信息服務水平。通過交通仿真和實時測算,使交通流量預測預報精確至5分鐘,更好服務市民出行。擴大網絡信息服務功能,增加整點路況分析、區域交通變化、靜態交通預報等信息,引導市民提前選擇出行路徑。新建60塊室外誘導顯示屏,實現對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連續誘導。在100個路口設置行人倒計時和盲人音響組合燈具800組。
3.完善交通指路標識系統。增設道路隔離護欄30公里,增設指路標志2000面、路名確認標識3500面、地面標識500組,提高交通安全服務水平。
4.擴大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以下簡稱ETC系統)的使用規模。加大ETC系統推廣使用宣傳力度,在八達嶺、京石等高速公路新建100條ETC系統收費車道,提高通行能力。
5.加快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加快建設交通信號區域控制系統、交通綜合監測系統、實時交通信息服務與交通誘導系統、客運交通指揮調度系統、停車誘導系統、道路交通預測預報系統、公交信號優先控制系統,全面提升交通科學管理水平。
(五)實施交通管理措施。
1.繼續實施機動車按車牌尾號每周一日高峰時段停駛交通管理措施。調節道路交通負荷時空分布,削減高峰時段交通流量,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做好跟蹤監測分析等工作,研究長效措施。
2.研究實施差別化停車收費價格。通過經濟手段引導機動車盡可能停放到地下停車場、地面停車樓(場),減少進入中心城區機動車數量,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和因地面停車導致的交通擁堵。
3.擴大錯時上下班范圍。研究調整本市各級黨政機關上下班時間,倡導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實行彈性工作制,鼓勵網上辦公。
4.規劃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編制北京步行和自行車交通規劃準則和實施商務中心區、廣安門內大街等重點地區及人流量比較集中區域的行人與自行車系統優化改造。
(六)加強交通宣傳教育。
市有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要加大對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工作的宣傳力度,廣泛宣傳“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綠色交通”,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主要包括:開展第三個公交周和無車日活動,繼續做好每月排隊日和讓座日工作。倡導“行車文明、停車文明、乘車文明、行路文明、管理文明、服務文明”,努力提高交通參與者的現代交通文明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緩解市區交通擁堵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市發展改革、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市政市容管理、交通、財政、國土、環保、園林綠化、公安交通管理、城管執法等部門和各區縣政府要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按照本方案確定的工作任務,抓好組織落實。
(二)建立評價考核機制。
市交通、發展改革、財政、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門,要建立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工作評價考核辦法,加強監督檢查和考核,定期通報情況,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