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國有化不是“走回頭路”
上海有關方面宣布全市公交行業將全面回歸國有控股。由公交“市場化”重新回歸公益為先、國有主導的模式。這將進一步發揮國有資本在公交投資、建設和營運管理中的主導和支撐作用,突出公交的公益屬性。(3月30日新民網)
從解放初至1990年代前期,上海公交一直由政府開辦的公交公司獨營。然而,人浮于事大鍋飯、不準點、間隔時間長等“國有病”,相信都留存在上海居民的記憶里。自1990年代中期,上海公交經分拆、重組而被推向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其中部分資產進入證券市場。之后,上海的公交車輛明顯增多,線網明顯發達,司售人員態度明顯改善,乘車難問題得到極大緩解。這是上一輪公交市場化無法抹殺的歷史進步意義。自1996年這一改革引來許多城市競相效仿,乃至一度把“市場化”看成解決公交問題的唯一出路,走向另一個極端。
公交市場化后,其公益屬性必然要被資本的逐利性逐步侵蝕,久而久之,“市場化”的負效應顯露——線路不配套、公交費用猛漲,司售人員為了私利甩客、飆車……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所文國瑋認為,公交市場化改革后無序競爭,多數城市公交布線冷熱不均,熱門線路重復系數過高,浪費資源。
非獨上海如此體會到“市場化之痛”,北京亦如是;極端的,如去年湖北十堰公交集體停運,使全城公交癱瘓。面對“市場失靈”,2004年與2005年,中央六部委兩度發文力推“公交優先”戰略,2006年起北京每年投入40億元用于票價直補,大幅降低了市民出行的成本,贏得市民的稱贊。上海公交重新回歸國有控股的本次改革,正是順應這一歷史潮流。
公交回歸國有,不是走回頭路,也不是對于改革的倒退,而是“否定之否定”。 當年上海領全國風氣之先,走了公交市場化之路,的確極大改善了上海市民出行;現在改革進入新階段,保障民生,維護社會和諧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整個社會以及決策層都對“市場化”有了新的認識。本次公交國有化,是決策層對于上一輪改革的“揚棄”,而不是走回“大鍋飯”的老路,相信現代化管理之下的國有公交企業,不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會提供令人滿意的公共服務。我們回頭再反思當年“市場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并不必然意味著低效率、低質量,市場化的服務也并不一定就是高效率、高質量的。
一個完善和諧社會機制是“試錯”中逐漸形成的,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本輪公交國有化改革也會是下一次改革的起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