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后,500輛新能源車加入公交
隨著2010年世博會臨近,除了快馬加鞭進行關鍵技術突破之外,如何讓這些技術在世博會結束后,在更大范圍內得到產業化應用,也應“未雨綢繆”。在昨天舉行的世博科技行動計劃領導小組會議上,來自科技部和上海的有關人士認為,應借鑒北京奧運經驗,將科技成果與盛會之后城市的長期發展定位相結合,讓創新成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得到產業化。
科技部有關人士介紹,“綠色、科技、人文”的奧運會口號現在已成為北京的城市定位。以新能源交通工具為例,鋰電池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已列入北京的整體交通發展規劃中。再如上海提供的20輛燃料電池汽車,在奧運會上零故障運行7.3萬公里后,并未就此“功成身退”,而是到美國加州繼續接受行駛“考驗”,目前每輛車在專用的測試路段已行駛了700多公里。如通過測試,將獲得美國的相關認證,為燃料電池汽車開拓國外市場奠定基礎。
據統計,在140項世博科技攻關項目中,大部分已完成預定目標,并在世博園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運行中得到實際應用。不僅如此,世博科技專項取得的效果,還將在2010年以后很長一段時期內產生持續效應,這也是專項背后更深遠的意義。有關人士分析,上海科技在信息、能源、交通和食品安全等領域已取得階段性突破,經過世博會這一大規模的示范應用,必將在集成度和產業化方面更上一層樓。
借鑒北京的經驗,上海已做好“后世博時代”的相關布局。同樣以新能源汽車為例,世博會期間將有1000輛新能源汽車在世博園區內外示范運行。其中,200輛燃料電池汽車和300輛電動汽車將在園區內,向世人兌現交通“零排放”的承諾;還有500輛混合動力汽車,在園區外圍運行。待世博會結束,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可用于城市公交系統,燃料電池汽車則繼續研究其可靠性,包括加氫站的布局設計等配套工作,也將提前啟動。其背后,是整個城市已做好規劃,“虛位以待”新能源汽車的登場:根據規劃,2012年全市汽車年產量中10%的席位將讓給新能源汽車。屆時,上海一年將節油0.78億升,減少2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半導體照明(LE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等新興產業“后備軍”正摩拳擦掌,將世博大舞臺作為產業起飛的“跑道”。例如入選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滬上生態家”,絕非僅僅為了展示,它的設計理念中,就體現了上海夏熱冬冷、雨季潮濕的氣候特點,實用性很強。而且,為方便在世博會后及時推廣,“生態家”中采用的成熟技術與前瞻技術的比例將控制在7∶3。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