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實行燃油稅改革后將減輕各方負擔
臨近年關,對國計民生有著重大影響的“油改”突然提速。繼前天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方案之后,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昨天(11月27日)也表示,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對燃油稅費改革方案進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以后將盡快地向社會公布,聽取公眾的意見。
張平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次國家燃油稅費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公平、規范、節約、減負”四個原則。公平,就是將來要體現多用油、多負擔的原則;規范,就是把過去各類收費或公路的養護、管理,以及水路的養護、管理,有關的費用改成燃油消費稅,也就是費改成稅加以規范。節約,因為多用油多交稅,希望通過這樣的措施能夠促進對燃油的節約。減負,就是在當前的國際國內油價的水平下,實行稅費改革以后各個方面的負擔是減輕的。因為在改革方案中,稅和費的總量是平衡的,現在國際油價確實比國內低,因此在費改稅過程中是會減輕大家負擔的。
而本報記者昨天在一次成品油大會上獲得的新定價機制方案則顯示,新方案仍是遵循了當初油改后的原油成本定價法思路,但又有了新的擴充,即當國際原油價格低于80美元/桶,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同步調整;當國際原油價格高于80美元/桶時,扣減加工利潤率計算國內成品油調價額;當國際原油價格高于130美元/桶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另行確定。
同時,新方案規定,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允許上下浮動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并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其中,最高零售價以出廠價為基礎。在一個月內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的調整幅度累計不超過800元/噸;連續三個月內調整幅度累計不超過1600元/噸。
“這是為了避免過分投機,也為了防止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導致國內油價波動過劇。”一位接近高層的人士說。
成品油定價機制新方案浮出
低于80美元將與國際接軌 高于130美元另行確定
本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了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方案,并決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意味著涉及國計民生的這一重大改革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一位接近高層的人士27日表示,擬議中的新定價機制方案將根據不同的國際油價水平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同時調價幅度也有了明確約束。
新機制或跟隨國際油價水平靈活定價
上述人士是在南京舉行的一次成品油大會上透露該信息的。據他介紹,高層正在擬議的新方案之一,是將現行成品油零售基準價允許上下浮動改為實行最高零售價格,并適當縮小流通環節差價。其中,最高零售價以出廠價為基礎。
同時,新方案規定,當國際原油價格低于80美元/桶,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同步調整;當國際原油價格高于80美元/桶時,扣減加工利潤率計算國內成品油調價額;當國際原油價格高于130美元/桶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另行確定。
此外,目前浮出的這套新方案內容還包括,在一個月內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的調整幅度累計不超過800元/噸;連續三個月內調整幅度累計不超過1600元/噸。
“這是為了避免過分投機,也為了防止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導致國內油價波動過劇。”上述人士說。
原油成本法能更好解決煉廠虧損
上述人士同時認為,新方案仍是遵循了當初油改后的原油成本定價法思路,但又有了新的擴充。在他看來,采取原油成本定價,比之原來跟蹤國際成品油價格將更為合理。
2006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在宣布成品油價上調的同時,曾向地方傳達了一套未公諸于眾的石油綜合配套改革方案。本報記者從地方發改委掌握的這套方案顯示,其包括兩大內容:一是成品油價由原來的與國際成品油價直接接軌,改為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國內合理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確定;二是推出“四個配套機制”,包括建立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建立相關行業價格聯動機制;建立對種糧農民等部分弱勢群體和部分公益性行業給予補貼的機制;建立原油漲價收入的財政調節機制。
“新方案的內容還是非常符合中國油改的總體精神的,和原先業界預期的成本定價法一脈相承。”資深石油專家韓學功教授告訴本報記者,新方案意味著中國跟蹤國際油價的方式發生根本改變。和老方案相比,新方案能更好地解決煉油企業虧損的問題。因為原油本身屬于原料的范疇,以之為基準可以方便地確定煉廠的成本,如果以原油價格加上一定的利潤空間和運營成本作為國內成品油價基準價的話,則可基本保證煉廠不虧。
“不過,成品油價由政府指導的思路并未發生改變。如果這個方案出臺,政府應該還會相應出臺一些配套措施,以保證相關利益群體不會受到沖擊。”韓學功說。
抓住定價機制改革良機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告訴本報記者,在國際油價大跌之后推進成品油價格改革、理順價格體系相對容易、成本也小。“尤其是這次國際油價的暴跌主要由金融危機所觸發,危機過后油價仍會上漲。屆時,中國不知何時能再迎來這樣的接軌機會。因此,說這是最后的機會并不為過。”
他認為,不必過于擔心油價接軌后的市場承受問題。“一方面,補貼機制必須到位;另一方面,中國有WTO開放的經驗,當年畏之如虎的農業、金融業在開放后也沒有到崩潰的地步。事實證明,放開得越早、市場化程度越高的領域反而是發展最好的。”
“之前,定價機制之所以遲遲不推是因為國際油價漲得太快,中國調價跟不上。而當前的油價水平相對較低正是我們的改革良機。一旦錯失這個機會,中國今后可能會永遠背上這個包袱了。”牛犁說。
實施燃油稅有望拉動乘用車銷量增長
燃油稅費改革將選擇何種操作方案成為目前各方關注的焦點。
國際油價日前跌破50美元每桶,推出燃油稅費改革的好處顯而易見。按照光大證券分析師楊華超的測算,政府實施燃油稅政策可獲得2700億元以上的超額收入。“以目前流傳較廣的6.5元每升的燃油稅后油價為參數,按照1.65億汽車保有量計算,全用1.6升的轎車為例計算,國家最少能獲得3600億元燃油稅收入,扣除每年900億元的養路費收入,國家將至少增收2700億元。”
汽車業界對燃油稅的推出大都持歡迎態度。據長城證券分析師呂磊表示,對行業而言將是又一只落地的靴子。而太平洋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談際佳則認為,這是一項市場化的政策,其最終目的是鼓勵節能減排。
從汽車企業層面來看,燃油稅的實施對乘用車銷量增長是有利的。華泰證券的研究員陳亮對記者表示,燃油稅體現了多用多交、少用少交的原則,可以引導消費者“多購買、少使用”。從這個角度來說,燃油稅的實施對乘用車銷量增長是有利的。商用車屬于生產資料,其需求更多的派生于下游,因此,燃油稅實施對商用車影響較小。
就具體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來說,陳亮認為,如長安汽車、一汽夏利等經濟性轎車企業可從燃油稅實施中受益。太平洋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談際佳則認為,燃油稅的推出對一汽夏利、長安、奇瑞、吉利等有正面影響,對日系車也有正面影響。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