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新能源為客車行業帶來產業格局大變化

會上,歐陽明高教授做了精彩發言,內容實錄如下:
動力電池正處于變革之中,技術升級的過程中,從全球趨勢來看,大家都在往高比能量方向發展,我個人的了解看,大概升級的步伐,比如說2018年可能大體上都在250瓦時/公斤,體積比能量大概在500左右,2020年大家基本上在300,體積比能量在600以上,到2025年大概在350瓦時/公斤或者是體積比能量在700瓦時/升,從我了解的各大公司的趨勢大概是這樣。在這個技術升級的過程中,我們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比如說比能量提高、成本下降,但是帶來壽命尤其是安全性相關的問題,所以這一輪技術的變革會引起很多相關的問題,其實尤其是大家關注的安全性問題,尤其近期三星(音)的來了,大家對新聞都知道,在往高比能量方向發展,尤其是體積比能量,我們一般講重量比能量,我在跟外邊公司交流,好像有的公司你說重量比能量他都不知道,他說我要換算一下,體積比能量是多少,因為對車用來講可能體積比能量更重要一些。我們手機電池也是體積比能量,就那么一點體積塞進去,原來2.5安時、2.9安時、3安時,現在3.5安時,快到邊界了,到邊界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問題,弄得好的,比如說現在松下,特斯拉不斷的在漲,70千瓦時、80千瓦時、90千瓦時、100千瓦時,加速時間現在到2.9秒,把所有的傳統的豪華車全打敗了,創造了一個一個奇跡,而且比能量真的到了3500毫安時這個水準。
到了那個再往邊界走的時候,比能量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技術的門檻就會持續的升高,技術門檻提高就會帶來產業鏈上很多重組,產業的格局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說再往前走,可能能做電池的就不是都能做了,所以也會帶來產業格局的變化,當然我們現在中國也在做比如說我們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比如說馬上工信部正在征求意見的“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規劃”,當然“發展規劃”比我說的這個還要激進一些,我個人認為是比較激進,過分激進也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要找到一個合理的進步的速度和節奏,過快容易造成問題,重大問題就會帶來我們不可持續。比如說像現在這種問題,像手機電池出現的這些問題,如果大規模的出問題,就會影響產業發展了。當然應該是整個產業的可持續,另外是各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兩個問題,應該說整個產業可能是還會一步一步往前走,但是很多被淘汰掉了,你出事馬上就被淘汰掉了,或者像我們的新能源客車,去年出現了部分的問題,出了問題的企業馬上他在整個產業格局中就會被淘汰。比如說我們金龍系,其實以前在客車是很強的,但是只要一出事馬上就致命的,馬上前幾名就發生重大變化。我昨天去中通,一下感覺這個企業起來了,起來的簡直就是跟我幾年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有的好了、有的差了,這種突發事件馬上就把他們分開了,以前可能比較落后的,現在可以問鼎,比如上半年銷售第一名了,把宇通都超了,就是他會帶來產業格局的大變化。所以我們研究動力電池的產業鏈就是想來說這個問題,技術升級怎么升,怎么才是合理的,怎么來克服我們技術升級中的問題。
另外,我們怎么來把這個產業鏈弄合理,現在公司特多,是不是需要有點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有那么兩三家,規模能夠跟現在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電池企業相比,產業規劃里面也有這方面的要求,怎么能建成多大的企業是合理的,創新程度是什么樣子的,組織結構應該是什么樣的。現在我們國家在搞電池創新中心,也想來整合,這也是一種方式,是不是還有別的方式呢?這種方式是不是一定就能弄好呢?我們也可以發表各自的意見。另外,什么樣的產業組織是最佳的,對于這種競爭性、市場化、國際化的這樣一種行業,什么樣的組織方式是好的。另外,電池行業跟整車行業的關系究竟是什么,比如說有比亞迪的縱向整合,這是一種方式,也有橫向整合的方式。國外比方說有特斯拉這種方式,也有寶馬、奔馳現在用的他們基本上慣用的手法還是橫向整合,但是也有一些新的想法,甚至像大眾基礎設施充電他們都要建,這種產業鏈究竟是什么樣的才是合理的。另外,國際資源怎么整合,我們既不能說完全排斥,又要能把自主的扶植起來,硬性的不排斥也是不合適的,因為現在都是開放的。所以怎么來整合,人才怎么往中國流入,今天也有比如超威的首席專家,就不是中國人,我覺得這就非常好,我們可以引入全球的專家到我們中國來,現在民營企業其實已經走在前頭。我記得CATR的技術總監也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我們就希望更多的看到國際化的面孔,在我們的會議里頭,在我們各個企業來的人員中間。所以這也是人才怎么集聚,所有全球的產業資源怎么往中國集聚,目前集聚的程度怎么樣、現狀怎么樣,這都是我們需要來研究的。樂觀的估計,好像大家都在往中國集聚,似乎是這個樣子,但是究竟到什么程度。
包括我們整個從基礎材料,材料我們又分很多,到單體的模塊、系統、整車、充電,這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我們的資源究竟怎么樣,電池完了之后回收究竟該怎么弄,現在很多電池廠說,回收還不如扔了,根本就沒有找到商業模式,所以這些問題都是屬于我們這個課題需要來研究的。因為你不說這些事,天天有人問你,你這個電池馬上回收問題,動不動就有人這個事,而且很大的領導。如果提出不同意見,他說你這個電池也是污染啊,將來怎么弄啊,但是回來又問電池廠,大多數廠家說沒法回收,回收花的錢還不如直接把它扔了,所以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來認真討論和研究的。
今天大家都是同行,大家都是專家,記得上次開電池安全性會的時候,我們上汽的樊總第一個報告做的非常好,大家馬上就全部敞開來談,在這個地方咱們就不要遮遮掩掩了、也不要做廣告了,是什么就說什么,實話說出來。因為你提供了不準確的信息,領導就會做出不準確的決策,我們有時候經常這樣。一旦決策做出來了改就不或改了,說一萬個道理都不行了,現在已經出現這個問題了,沒法往外弄了,因為領導講話都說了你怎么還能說不同意見呢,這不就麻煩了嘛。但是領導當初做這個的時候,他的依據從哪兒來的,也許沒有多少依據,誰提供一個報告,就這么講了,講完了就不好再改了,這個事情挺麻煩的。所以我們電動汽車百人會干什么事呢?盡量讓領導說的話基本上都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也別給領導作難,我們要事先把事情說清楚了,我們要說不清楚達不成共識,有人說這樣、有人說那樣。比如對電池提指標,整車廠一般指標都很高,他不管你那個,350瓦時,給我來3000次,我整車就要那個,他不管你能不能實現。電池廠迫于壓力,行吧,行吧,先答應下來再說吧,一般是這樣。所以這就很麻煩了,你答應了,你可以做到的,到時候領導就問了,能不能做大,就搞成這樣了,這就很麻煩了,你沒有科學依據。
你說5年之內我們指標提的不可實現的那些指標,我遇到這種問題,一個方面,產業指標提的非常高,我們科研項目提的指標征求意見,結果大家說都達不到,不能提那么高,要往下降,而且還提供了很充足的依據,結果最后沒辦法,往下降,就是那邊猛往上提,這邊還往下降,這不是矛盾了嘛。研發這邊說做不到,產業那邊說比這邊還搞一個數量級,這個事情不就互相瞎扯了嘛,所以我們盡量避免這種事情發生,這樣我們就需要把我們的真實想法、真實現狀都說出來,畢竟我們還有一個途徑,可以給領導一些材料,讓他好好看看,這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來回翻燒餅,現在經常容易來回翻燒餅,比如我發了一個補貼,說不行,得改改,弄了一個什么充電標準,不行,來回再改改,這就麻煩了,現在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我說的都有根據的,經常發生。所以這種事情在初期可能發生,也情有可原,但是我們希望它不要持續的一直發生下去,咱們這個技術強國、中國制造2025目標、汽車強國戰略最后都是一句空話。
關于產業規模跟結構這是大家全行業需要關注的,產業規模的預測究竟該怎么預測是合理的,既有全球的,也有中國的。第二,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國際什么樣的,我們什么樣的。產業的組織模式,縱向整合、橫向整合。產品的規格,剛才已經說過一些了,你不能搞的幾千家廠子幾萬種規格,這就麻煩了,要有一個合理的結構、合理的規模、合理的品種,這些都是我們要討論的,就是說產業規模跟結構,產業組織模式當然就涉及到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比方我們有回收的企業,他不知道從哪兒弄電池來,當然有的比亞迪自己的電池,自己就回收了,比亞迪這種是全部都是自己的。我連最后鋰資源礦藏都控制,他就是全部全鏈條都是自己的,但是還有很多不是這樣的,這種模式我們也需要,這種模式,比亞迪自己研究研究了,因為國內像這樣的不多。另外一種模式可能是橫向的,橫向的我們知道現在橫向的也很復雜了,我估計電池廠到整車那兒都是求爺爺、告奶奶的,我昨天剛到中通去,只要是供應商在那兒,當孫子了,一點到晚請客吃飯喝酒,各個部門要拜,怎么能夠把產業關系弄的合理一點,這是從全產業的規模和結構我們要思考。
第二,產業鏈建設,我覺得需要分行業,我們再把電池產業,既然是產業鏈,我們把鏈條分開看一下,再合起來看,分開都沒有看清理還合起來看,一談系統比能量260,怎么算的,底下都沒有算清楚,怎么上取得,正負極材料多少毫安時/克都沒有搞清楚,就說300,從300馬上到260,怎么算的,說不出來。按照剛才王芳給的比例,三元的50%—60%儲存效率怎么到260的呢,有什么絕招能夠到260呢,連200都難按50%,200都達不到,還260,一定要從子行業兩研究,我覺得這次我們要把以前不大重視的幾個子行業梳理一下。第一個,材料行業。材料行業一般不怎么談,但實際上材料行業的規模、材料行業的國際化,都做的挺好的,材料行業的大企業。剛才貝特瑞、杉杉,這些很值得把基礎給他做強了,我記得他們說日本最強的是底下的基礎性的那些東西,那個強了上面才能強。所以我們這次要把材料,全行業究竟是什么情況,典型骨干企業是什么,技術水平是什么,材料行業對剛才說的技術升級是怎么看的,就像任院長剛才講的那些東西,他怎么看的。從那個角度,從底往上推一下,不能是先整車說我就要這么多你做去吧,從上的下需要,但也要從下到上兩個角度合起來才能把這個事情做的比較合理一點。
我們大概分材料行業,這次的設計制造工藝及裝備,剛才陽總說的那些我覺得也非常重要,說的一些都是我們平時不大關注或者信息很少的那些方面。剛才楊總說到的,智能化、規模化、數字化、可回收的設計,按照陽總的可回收設計,那我們剛才說電池成本1塊錢,只占50%,那就是5毛錢了,因為還有30的儲能、還有20的回收,那就真的可以跟汽油機車相抗衡了,要是1塊錢你只有5毛錢,真可以了,不到1萬塊錢就可以100公里的續駛里程,100公里幾千塊錢不到1萬塊錢,真的就可以有競爭性了。另外,你的成品率、材料利用率,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我知道您說是90%的成品率,其實能達到90%的可能還不是全部,有好多還達不到,百分之七八十我看也挺多的,。所以這個地方的潛力很大,我們必須要去朝這些方面想問題,去挖掘潛力,所以制造,因為現在中國制造2025是從制造角度說的,設計的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的設計,材料工藝,裝備怎么跟上,我記得我們搞科技規劃的時候,特別強調了設備不行,設備跟不上,但是后面搞課題的時候,因為我們電動汽車不能說再設一個電池裝備的課題,好像不大好,只能一個電池課題它再去帶,裝備課題不在這個我們專項了,專門有裝備的專項,我們這次不是搞科技規劃,我們這次把這件事梳理一下,究竟應該放在哪兒。
比如說我們放在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里,將來比方說強基工程,現在不經常說有招標嘛,到那兒弄兩個項目行不行,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方面布置挺多的,不一定是科研項目,這個就是技術改造類的,現在強基工程都不是搞產品研發的,都是愛去買東西的,設備應該是在那個地方,設備、工藝這些東西。所以我想我們今天結束了還要開兩次會,重點就是針對這么兩個方面,我們做電池的、做系統的、制作整車的都可以來聽,你還聽聽人家怎么講的,一塊來研討。下面子行業我們會分這么幾個方面,材料專門來一個,因為我們百人會做研究,要搞點別人沒研究過的,別人都研究了幾百遍,再研究一遍抄一抄沒啥意思,就是把這塊補一下信息,設計、工藝和設備,我們再開兩次專題的針對這個再細化一下。至于電池、系統這個其實我們以前討論的比較多了,相關的材料也有,現在我們是要把底層的東西討論清楚,看以前的材料對不對、修正一下。我們都要考慮到行業整體情況是什么、技術進步的現狀是什么、將來的技術進程的路線圖,不按科技角度講,是按產業能做到的講,我們大概還是限定在鋰離子電池的范疇,更遠的事我們可以過兩天再研究,來得及,因為我們現在只說產業,其他的,其他的先不管,只要鋰離子做的足夠好了電動車就已經進入正規了,至于再搞別的就已經是錦上添花的事,科技可以談那個,產業先不說那個,就在鋰離子電池這個范疇,把產業的問題分的細一點,說的透一點。
比如說這三類電池,18650現在就達到240、250了,它是可以達到的,我們說了240、250都是2018年的目標,比亞迪也說了,容量衰減到90%大概500次,我對標一下國外公司,因為國外好多公司經常到我這兒來,因為我也合作,我對標了一下,差不多,他們也這樣的。當然高溫的容量衰減會更快一些,達不到這個,所以這個事情說的再細一點,至少是18650跟軟包和方形不是一回事,不太能扯到一塊,兩個問題不一樣。但是18650,還有特斯拉堅持的,還在一直往前走,我覺得也很需要繼續研究它,現在他們都是250,國內的也這么說,前兩天的小鵬汽車集成的,250集成出來150,65%的存儲效率,很好了,可以做到,他已經這么做了,他也找的特斯拉的供應商、集成商做的,他用的三星的電池。所以18650這個后面延續的,這個體系好像很重要,然后再是軟包和方形,相對來講軟包的比能量上的也會快一點,方形的肯定就是稍稍慢一點。和這個還很有關系,跟這個關系很大,還不能把它攪到一塊。
所以要不分派系至少要分兩類是需要的,把這個問題細化一下。剛才王芳給的信息,比方說磷酸鐵鋰跟三元存儲效率不一樣,沒什么外加的東西,就像比亞迪的大磚塊客車上用的,存儲沒什么東西,一放就行了,存儲效率很高的,我不知道你們的多少,剛才王芳最高的優80%幾,我相信是那樣,因為一個單體100安時,安體里面的東西很多了,存儲不需要放太多東西了,所以這個情況差別非常大。所以我們我們集中在產業問題上,產業的技術進步,混在一塊說有時候怎么評價,總得有一個基準,那個如果說領導好聽,聽起來好聽可以那么說,但是在我們這個地方不能這么說,我們這個地方是搞技術的,你還得有一個確確實實你得定義好了,比如2000次80%,說好了,然后我們再說這個事情去,現在是250,2000次80%還沒到,還要攻關,還要很認真的攻關。所以我們要把各方面的角度,各種角度匯集起來,剛剛任院長說的他好像挺樂觀的,每個人不一樣,他覺得2020年之后鋰金屬電池的時代了,大家都不一樣。在這兒咱們形成共識,免得在領導那兒各有說法,領導挑一個最高的,領導不應該挑最高的,去掉一個最高的、去掉一個最低的,應該是這樣的。但是一般還是覺得要高一點,說起來比較好聽,目標比較宏偉,可以取一個名字“革命性的”,但是做事肯定還得一步一步來。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我們要把這些問題跟它說清楚,從這幾個分析下去,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資源整合也在我們這個里面,因為我們材料行業國際資源整合好像還不錯,打出去很多了,但是單體電池人家在打進來,這些問題我們也是需要我們也是需要把它弄清楚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