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金龍客車“碰”出中國客車精氣神
2012年2月22日下午,在北京交通部汽車試驗場,隨著"嘭"的一聲,廈門金龍一輛XMQ6900Y平頭客車以30公里/小時與試驗壁障發生正面撞擊,完成了客車正面碰撞的整個試驗過程。交通部"客車前部結構強度"試驗專家組成員和各客車企業技術工程師齊聚試驗場,共同見證了這一過程。這是中國客車完成的第一次正面碰撞。
大金龍完成"中國客車正面第一碰",圖為碰撞瞬間
起步
乘用車行業很早就對車輛做碰撞測試并設定星級標準,以引導企業提高車輛安全水平,幾年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也開始進行C-NCAP碰撞安全性能測試。在客車領域,宇通曾經做過正面碰撞測試,但采用的方式是用擺錘以自由落體的形式撞擊客車正面,與大金龍所做的與試驗壁障正面碰撞有較大不同。
據廈門金龍產品設計部經理譚鴻迅介紹,隨著近幾年隨著人們對客車安全關注度的提高,客車正面碰撞被提上議事日程。數據顯示,在客車的碰撞中,正面碰撞的比重在39%左右。歐美國家對客車的正面碰撞無完整的試驗方法和評價體系,亦無強制法規要求,客車生產企業會根據實際需要自己進行測試。從客車的碰撞事故上分析,客車翻滾事故造成的群死群傷較前碰撞要大的多,故國內外的法規均對客車的側翻碰撞安全性提出了較嚴苛的規定,國內外廠家以及科研院校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側翻試驗的研究也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我國雖然有國家標準《客車上部結構強度的規定》,但內容主要是對于車輛側翻的規定,客車正面碰撞的標準一直處于空白狀態。
鑒于國內市場對客車安全的要求在提高,從2009年起,廈門金龍開始對車輛的正面碰撞進行研究。
投入
要做正面碰撞測試,需要具備相當多的軟硬件條件。譚鴻迅告訴記者,試驗設備和軟件是首先需要解決的難關。與乘用車相比,客車的重量大、價格高,一般的試驗設備經不住客車的正面撞擊,如果碰撞測試不成功,就會大大增加成本,給企業造成沉重的負擔。國內能做正面碰撞測試的裝備都是乘用車,因為要在一定的距離內使車輛達到一定的速度,做客車的碰撞對牽引軌道、牽引機的功率等要求都更高,最大的難度是對于這種大規模的碰撞產生的能量與碰撞對車輛的損傷無法準確估算。因為正面碰撞測試與實際碰撞的效果有很大不同。正面碰撞測試的試驗壁障不變形,能量需要測試車輛全部吸收,而實際的碰撞中是由碰撞的2輛車同時吸收。
為此,大金龍投資200多萬元,引進了CAE分析軟件,并由設立在公司的博士后流動站負責項目的研發。由于國內沒有相關標準,大金龍參照歐洲ECER29《關于商用車駕駛室乘員安全保護認證規定》,對車輛的正面碰撞設定指標。在進行測試前,研發人員在電腦上利用CAE對車輛做了多輪模擬測試,對車輛前部多次進行重新設計,并對車輛結構進行優化。"這些在幾年前是無法想象的,企業沒有條件,也沒有能力去做正面碰撞測試。它反映了企業和行業的整體進步",譚鴻迅說。
要讓客車滿足正面碰撞標準,就要對車輛的前部進行重新設計,一方面不能對車體做太大改動,同時要在車輛前部加裝潰縮機構,以吸收正面碰撞產生的能量,另一方面,要在車輛前部為車輛留出正面碰撞的空間,這樣也有利于保護駕駛員的生存空間。
在廈門金龍對客車正面碰撞進行研發時,交通部根據我國客運情況,設立了《西部山區營運客車性能試驗與評價技術》課題,大金龍等企業順理成章承擔了這項課題,為課題積累數據。在設計時,廈門金龍選擇了目前公司銷量較大的9米車型,這款車型也很適合西部山區的運營情況。
廈門金龍技術總監周方明說:"大金龍敢于第一個吃螃蟹,完成中國客車正面第一碰,是公司站在行業的高度為提高客車安全性進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工程引用價值,也將促進大金龍進一步提升車身整體結構安全性。"
試驗
2月下旬,在交通部汽車試驗場內,廈門金龍與交通部試驗場的試驗人員開始對車輛進行碰撞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由于是第一次做這種大車體車輛的碰撞,試驗人員對準備工作做得非常謹慎,僅大金龍的代表就做了1天半的準備工作,交通部的試驗人員則做了1天準備。
廈門金龍工程師吳長風全程參與了試驗的測試過程。他告訴記者,包括在車輛上安裝加速度傳感器、貼標識、安裝碰撞假人,測量駕駛區轉向柱、方向盤的位置等,耗費了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按照測試要求,需要測量和記錄的實驗前后尺寸變化數據有40多組,采集了碰撞整個過程中的假人損傷數據、車體的加速度歷程,并用三臺高速攝像記錄碰撞整個過程。
測試車輛車長9米,車身質量9000公斤,車輛通過外部牽引加速,以30km時速與試驗壁障發生正面撞擊。據實驗專家組介紹,該速度下車輛撞擊的能量為312.55kJ千焦,這個能量級別相當于一輛重約1.5噸的乘用車(中級轎車)以50公里時速進行碰撞產生能量的兩倍,相當于ECER29規定值55千焦的6倍。采用擺錘所做的正面碰撞,能量也只有41.5千焦。
從現場情況看,碰撞后,車身向后反彈約5米,客車前部除后視鏡掉落和前擋風玻璃破碎以外,覆蓋件褶皺變形,前圍骨架未出現明顯變形,車輛前圍車架前縱梁發生一定潰縮(吸能緩沖),駕駛員空間未受到明顯侵入,駕駛員位置及第一排乘客位置上的假人坐姿均正常,未發生位移,安全帶束縛有效,且沒有出現身體下滑趨勢,車輛A/B/C柱均無發生明顯變形,側圍司機窗、乘客門及側窗玻璃全部完好,車內座椅和其他內飾件均未發現有位移現象。交通部汽車試驗場提供的試驗結論顯示:大金龍XMQ6900Y客車在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中表現出色,車身結構完整,乘員保護完好,對乘員的保護達到歐洲ECER29《關于商用車駕駛室乘員安全保護認證規定》所設定的標準。
大金龍XMQ6900Y在碰撞試驗中表現出色,車身結構保持完整,乘員保護良好
提高
廈門金龍客車正面測試的成功為行業制定相關標準提供了參考。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家關于《客車前部結構強度要求標準》有望在2014年出臺,有可能成為全球客車行業首個關于客車前部結構強度要求的強制標準。
XMQ6900Y正面碰撞測試的成功,增加了大金龍的信心。譚鴻迅告訴記者,廈門金龍將繼續投入500萬元用于后續前部防撞梁潰縮機構的研發,有一套防撞梁潰縮機構即將發布,將應用于大金龍的"智慧校車"上,并會逐步推廣到其他車型。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