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資質被撤危局 “山西客車”應何去何從
由汽車修配廠到客車制造公司,兩度遷徙廠址,數次被迫停產,山西唯一的客車生產企業——山西宇星客車有限公司50年這樣跌跌撞撞一路走來。計劃經濟時期,山西客車制造比較領先,“買我們的客車得找領導批條子,好多人排隊等車下線。”然而,在后來的發展中,“山西客車”因缺乏有力的支持,錯失了技改的良機,逐漸落后于同行。如今,“山西宇星客車”又瀕臨被撤銷資質的絕境,“山西客車”這一招牌也將銷聲匿跡。在生死存亡的關口,“山西客車”應何去何從?一個山西的品牌、一個山西的產業就此出局,是否會愧對歷史,真值得我們深思。
現在說起“山西客車”,許多小青年可能一無所知。但對張晉華來說,這四個字不僅是感情和榮耀,更多的則是責任。
“放棄這一塊也能維持公司運營,但我真不想讓這塊招牌丟在自己手里!”幾個月以來,身為山西宇星客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張晉華,一直在為挽救“山西客車”而著急上火。
2008年12月,因資金嚴重匱乏、歷史包袱沉重、技術改造滯后等,我省唯一具有客車生產資質的宇星客車有限公司再度停產。已經3個多月了,“宇星客車”仍沒找到合適的“婆家”。依據相關規定,“宇星客車”面臨著被撤銷相關資質的危險,而其資質一旦被撤,幾乎再也不可能獲批了。
“山西客車”:有過走在前列的榮耀
2009年4月1日上午,坐落于太原市紅溝北街18號的山西宇星客車有限公司,顯得有點落寞。進入公司的道路兩邊,宣傳客車的廣告已顯陳舊,這與同樣堆放在路旁、剛生產的不銹鋼管架形成明顯對比。
“我們這廠子可有些年頭了。”在辦公室,宇星客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崔俊文向記者講起了“宇星客車”的歷史。
崔俊文1982年就到山西客車修造廠參加工作,他說,山西宇星客車有限公司的前身最早應是1949年從舊政府接管過來的山西 交通廠,后來改名為山西汽車修造廠。該廠從1952年開始生產客車,早先只是山西汽車修造廠的一個車間制造客車,大約直到1975年才獨立出來,叫山西客車修造廠。
“當時,還在東華門7號(現省監獄管理局東側),在修車的同時也造車,以修車為主。當時是計劃經濟時期,產量也有指標限制,每年就產一二百部客車,但發展潛力還是有的。”
“當時,我們山西造的客車在交通部組織的質量行檢中都排在前頭。早先都是按交通部的設計圖紙生產JT660型客車,都是推拉門、小玻璃窗的。后來我們被允許生產自己的‘山西牌’客車,前頭有毛體‘山西’兩個字做標志。1976年,全國開展‘農業學大寨’,承擔接送來自全國的代表任務的就是氣動門、大玻璃窗‘山西’牌客車。全國其他許多地方還在生產JT661客車時,我們已經開始生產SX661型客車了。”
有記載顯示:1978年,山西客車修造廠以解放CA-10型底盤研制了SX661型40座長途客車,車身總長8.23米,寬2.46米,并投入成批生產;1981年,以東風EQ140型底盤成功研制SX662型40座長途客車,并進行改造,車身總長9.14米;1982年,成功研制SX691型80座球鉸接大型客車,車身總長13、3米,并于當年投入小批生產。1985年,研制開發了SX651型高級旅游客車,該車型為后置發動機,裝有空調和可調座椅36個;1986年,該企業經檢驗達到部頒客車生產標準,取得了新產品生產許可證,年生產能力達到四五百輛。
“隨著我國經濟由計劃體制轉入雙軌制,生產客車也是按計劃生產一部分,計劃之外還生產一部分。”崔俊文無不自豪地告訴記者:“當時,山西客車修造廠每年生產500臺車,其中計劃內300臺,計劃外200臺。那時,我們銷售非常好,除滿足省內需求外,還遠銷廣東、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寧夏、湖北、海南等地,絕對是供不應求!那時很多時候是客戶排著隊等車下線,好多人為買車還得托關系找領導批條子哩!”
市場大潮中的掙扎與浮沉
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山西客車修造廠的發展,生產場地狹小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時技術改造、設備升級也亟待實施。
1988年,由其上級主管部門山西省交通廳投資3025萬元,在太原市紅溝北街建立新廠。新廠地占地6萬平方米,設計生產能力年產客車1000輛。
1992年,山西客車修造廠開發了SX6890型客車。同年,企業在全國汽車質量抽查中獲得第一名,產值達到1557萬元,為建廠后最好水平。此時,鄭州客車廠和揚州客車廠均是排在其后的“小兄弟”。
1993年,在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鄭州客車廠改制為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說,人家是有先見之明的,在國家經濟體制度大變革前夕先行一步“下海”。
而這一年卻成為山西客車修造廠發展史上的分水嶺,之后“山西客車”陷入發展低谷,此后十幾年一直不溫不火。
1994年,市場經濟大潮來了,“山西客車”開始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這一年,本應大投入進行技改的時候,山西客車修造廠卻被下放到太原市交通局主管。
“相比之下,太原市交通局的財力和資源不可與省交通廳同日而語。我們‘山西客車’由此開始‘掉隊’”。崔俊文說。
但是,“山西客車”沒有放棄努力,一直在市場沉浮中掙扎著。
1995年,山西客車修造廠更名為山西客車總廠,同時劃小核算單位,增強了市場競爭和經營意識。次年,山西客車總廠又歸省交通廳主管。
1997年4月,省交通廳決定由其下屬企業省汽車運輸總公司兼并山西客車總廠。同年11月28日,省交通廳、省汽車運輸總公司同意山西客車總廠組建有限公司。
1998年11月8日,山西宇星客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性質仍為國有獨資企業。揭牌儀式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提出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變面貌,三年上臺階”的奮斗目標。
然而,1999年3月,“因技改資金無法落實,為集中有限資金確保交通工程”,宇星客車有限公司被迫暫停客車生產。
三年后的2002年,宇星客車有限公司完成了客車產品《目錄》轉《公告》,取得了繼續生產客車的資質。同年,該公司與合作伙伴重新啟動了客車生產項目。但到2008年年底,因缺少資金、設備和技術,客車生產項目又一次下馬。
特殊體制下的“滑鐵盧困境”
回想起“宇星客車公司”從一個小車間一波三折、跌跌撞撞一路走來,到如今又一次“擱淺”,宇星人無不慨嘆。
“我1982年就來到這里,對廠子、對這里生產的客車太有感情了!真不想讓廠子這樣垮掉。”在宇星客車有限公司黨委辦,一位中年女士動情地說。
張晉華對記者說:“從山西客車總廠到宇星客車有限公司,尤其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企業經歷了陸陸續續長達20年的搬遷重建,因此錯過了發展壯大的黃金期,陷入了走走停停的尷尬境地”。
“到現在,一些建設和技改計劃也沒全批下來,投入資金也是陸陸續續,到目前也沒全部到位。現在,車間北側還有原先規劃的車間沒有建起來。”崔俊文說,“說到底,還是體制所限。人家鄭州客車廠早早改成了股份制,1997年人家股票上市時,我們還在籌備組建有限公司。而且河南省政府對‘宇通客車’的支持力度大多了:1998年10月,由政府投資4億元、占地45萬平方米的宇通工業園區全面竣工,達到8000輛整車和4000輛客車專用底盤的年生產能力,從而一躍成為亞洲生產規模最大。早在多年前,揚州市也為原揚州客車廠的發展預留了土地。”
生產客車是需要大投資的,引進一條先進的生產線動輒上千萬元,這些離開政府的支持很難實現。“其實,鄭州宇通發展壯大,不僅得益于政府的資金支持,還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當時河南用戶買宇通客車可以享受優先上戶、優先批客運線路、免繳養路費等政策。那養路費并省不了多少錢,但這些政策的拉動作用是很顯著的。而我們公司是國有企業,條條框框太多,我們有想法也不一定能實現。有人想出資合作,一聽是國有企業就給嚇回去了。”手拿塵封在抽屜里多年的技改設計圖紙,崔俊文激憤不已。
在宇星客車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有兩個偌大的車間已經閑置,卷閘門緊鎖。有幾個車間已經用于農村客運候車亭和塑膠管材的生產,一些制造客車用的設備也被閑置。
崔俊文介紹說,該公司下轄六個分公司及兩個修理廠、四個維修站,公司注冊資本金為480萬元,總資產7545萬元,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現有職工1190人。
“客車生產這一塊多年來沒有長足發展,效益欠佳,由于歷史原因企業負擔較重,我們不得不另尋謀生之路。現在主要還做三大塊,一是生產高速公路的護欄、護網、標志牌;二是生產農村客運候車亭;三是我們成立了下屬公司生產塑料管材、管件。這三塊能基本解決‘吃飯問題’,勉強維持公司運轉。要讓公司拿錢來重啟客車生產項目,根本不可能,真是力不從心!”
政府施援或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山西,其實有許多國有制造業企業,面臨著類似宇星客車有限公司的困境。有的甚至早在多年前已經死于體制之困。
前年重組的太原南方重汽前身是山西汽車制造廠,其原先和山西客車修造廠是一家,也是從山西汽車修配車廠分出去的。1997年10月,山西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山西省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及其核心企業山西汽車制造廠的基礎上整體改制建立,其建立了以多元股份設置為核心,以母子公司為主體,以產權聯結為紐帶的組織管理體制。這與山西宇星客車有限公司的國有獨資性質截然不同。
政府施援是宇星客車有限公司最后的“救命稻草”,這樣比喻一點也不夸張。
為了企業的未來,為了國家和職工的利益,早在2006年,“宇星公司”領導層就開始著手給“宇星客車”找“婆家”,計劃用參股、控股、整體轉讓或其它合作方式,同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形式多樣的合作。但至今沒有如愿以償地走上跨越發展之路。
張晉華說:“宇星客車有限公司已經走到了生死邊緣,一個企業的興衰本屬市場規律,無須過多感嘆。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為了控制生產總規模,對客車制造、生產項目已不再立項、審批。同時規定,無論何種原因停產一年以上的企業再啟動時審查手續將更加嚴格、更加繁瑣。也就是說,持續停產一年,山西省唯一的客車生產資質和品牌就將失去。”
近年來,宇星客車有限司生產規模不夠大,但產品因質量可靠、價格適中、維修方便、售后服務好在省內外有口皆碑,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尤其是SXK6720、SXK6760型城市公交客車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好評,前景十分看好。
記者了解到,我省將汽車工業發展列為“十一五”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國務院頒發《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明確提出了至2010年汽車工業作為國家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目標。交通部印發的《道路運輸發展規劃綱要》也提出了至2010年運輸裝備水平,營運客車貨車總量達770萬輛規模。
崔俊文說:“即便是有合適的合作對象,我們不能給人家土地、稅收、投資環境方面的承諾,人家也不會來投資的。近幾年,我省一直在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調整經濟結構,提高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生產能力和產業水平。太原南方重汽已經被政策和政府支持‘盤活’,我們也期待政府能伸出援手挽救‘山西客車’,起碼應保住這山西一唯一的客車生產資質。”
“有人提出收購我們的品牌和資質,我們堅決地回絕了。我們不愿讓這樣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市場潛力的山西企業和山西品牌就此垮掉!”張晉華滿臉憂慮地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