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電動客車為何醒得早起得晚?
核心提示:哈爾濱電動車研發(fā)技術國內領先,但全省第一臺零排放電動公交車技術仍束之高閣,遲遲沒能實現(xiàn)產業(yè)化,這一可以作為申報國家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的有利條件被白白浪費。
俗話說“早醒的鳥兒有蟲吃”。作為新能源車一種的電動車,哈爾濱在研發(fā)上可謂醒得很早的“鳥兒”,然而卻沒有在國家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的支持政策中分到一杯羹。
地產電動客車“待字閨中”
日前,記者隨同哈爾濱市公共電車總公司副總經理朱黎濤驅車來到電車公司在香坊區(qū)朝陽鄉(xiāng)的停車場,看到了已經停放四年的“綠色環(huán)保電動公交客車”。
停車場光線昏暗,一輛綠色環(huán)保電動公交客車車體上蒙著厚厚的灰塵。據(jù)朱黎濤介紹,這臺2005年問世的電動公交車,采取一站一充的充電方式,但由于使用電動車成本過高無法普及,所以只運行了一個月就停運了。
對此,朱黎濤表現(xiàn)得很無奈。“再過一段時間,這輛車就到報廢期了,我們也只能將它拆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研制的我省“十五”科技攻關項目——電動公交車,由于無法審批下來相關的上路手續(xù),所以無法上路運行,目前也只能停放在試驗室內。但由于這項技術比較成熟,它將通過“外嫁”實現(xiàn)產業(yè)化。
早醒的“電車人”
提到電車,很多人都會想起早已退出哈爾濱公交舞臺的“大辮子”,而電車總公司也許是預見了“大辮子”的未來,早早便開始研究電動公交車。
據(jù)朱黎濤介紹,當初電車公司開始研制電動公交車,目的是想找一個“替代品”。2001年,電車總公司出技術、巨容集團提供超級電容、原龍江客車廠制造車外殼,三家共同出資,歷經一年半時間,研制出哈爾濱第一臺超級電容電動公交車。雖然在設計上相對簡陋,但是它零排放,無噪音,時速30公里左右。由于成本較高,造這一輛車三家共投入120萬元左右。由于此時電容器的技術還不太過關,驅駛里程短,這臺電動車沒有上路就被拆了。但這次實驗為哈市研發(fā)電動客車打下了基礎,這次嘗試在全國也是比較早的。
2003年,哈市科委立項,哈爾濱電車總公司牽頭,研制生產出了第二臺超級電容電動車。與前一輛車相比,它的電容器技術含量明顯提高,驅駛里程大大增加,而且車的穩(wěn)定性強了。朱黎濤說,第二輛車在和興路試運1個月左右,但由于電容器成本過高,電車總公司無力承擔這筆資金,最終沒能投入到公交運營中。
2005年6月,電車公司在第二臺電動車的基礎上,投資30萬元重新改進。第三臺超級電容車被稱為“綠色環(huán)保電動公交客車”,而且電容器的使用壽命已經由過去的4萬次左右,增加到10萬次,并將充電方式由過去的公交線路“兩頭充電”(起點和終點),改為一站一充。種種改進,最終仍無法改變高額成本,僅憑電車公司一己之力,“綠色環(huán)保電動公交客車”的命運定格在了“一輛試驗品”,仍然無法大量生產上線運營,難修正果。
技術“大拿”的遺憾
就在電車總公司正在潛心研究電動公交客車時,在省科技廳組織下的我省“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超級電容客車,開始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展開。
據(jù)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磁與電子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副所長崔淑梅介紹,國家剛開始論證電動車時,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就開始參與其中。1996年,利用國家支持的第一筆經費,成功將一輛燃油夏利車改裝成電動轎車,并參加我國舉辦的“第一屆電動汽車展覽會”,當時國內參展的只有哈工大和清華大學兩家。1997年,哈工大參與到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電動車概念車項目”的研發(fā)團隊中,負責做整車的控制系統(tǒng),1998年純電動轎車研制成功。
“十五”期間,哈工大開始與“一汽”合作,研發(fā)混合動力車。工大主要負責做電驅動系統(tǒng)。這時,黑龍江省“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確定,作為黑龍江省內乃至國內電動車研究的“大拿”,哈工大自然成為“超級電容客車”的項目攻關單位。崔淑梅說,當時國內做的電動車動力主要是用電池,黑龍江省提出用超級電容做動力在全國是首家,因為超級電容具有耐低溫、充電快等特點,適合在北方城市使用。2005年,哈工大超級電容客車研制成功,并通過專家鑒定,鑒定結果顯示:該超級電容客車技術國際領先。
然而,這一國際領先并集多項專利技術于一身的電動車,卻遲遲沒能產業(yè)化。對此,崔淑梅感到很遺憾,她說,這個項目是黑龍江省科技廳立項的,這說明黑龍江省在電動車的研發(fā)上意識超前,行動也很早,這是黑龍江省的科技成果,我們一直希望這項技術能在“娘家”產業(yè)化,然而,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找到黑龍江省內合適的企業(yè),也沒有哪個部門來組織實施。我們一直在堅持做的就是不斷進行技術升級,但到現(xiàn)在恐怕不能再等下去了,目前有幾家外省企業(yè)在與我們談技術轉化的問題,我想我們如果實在在省內解決不了,我們只能將技術“外嫁”了。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wǎng)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wǎng))”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yè)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