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2009年汽車行業增長有望達到10%
“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今年汽車行業的增長有望達到1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于2009年3月20日提出了上述預測。
當天,國務院辦公廳全文公布了《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未來三年我國汽車產業的八大目標、八大重點任務及十一項政策措施。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已持續數年高增長的國內汽車行業急轉直下,不僅增速大幅放緩,重點企業經濟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轎車更是發展乏力。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汽車銷量為938.05萬輛,同比增長僅為6.7%,而在2007年,這一數字高達21.84%。
對于充滿了諸多不確定因素的2009年車市,中國民族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副總經理曹鶴的預計更為樂觀,“以15%為軸心,2008年的車市增幅越低,2009年就越高,我們判斷,2009年汽車增幅在15%至19%之間,如果政策效應得到充分顯現,實現19%的增幅也有可能。”
拉動內需的抓手
產業振興規劃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汽車產銷的穩定增長,具體而言,就是2009年汽車產銷量要力爭超過1000萬輛,未來三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擴大內需,保增長,要培養汽車消費熱點。“汽車是政府擴大內需的抓手。”安邦汽車分析師李海英認為,汽車行業之所以能在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是因為汽車消費可在短期內拉動“內需”。
目前,中國每千人的汽車保有量為38輛,而世界平均擁有量是120輛,發達國家是每千人500輛,中國汽車市場還有極大的空間。此外,汽車產業鏈長,直接就業人口200多萬人就能帶動就業人口超過千萬。
“包括減征購置稅、汽車下鄉、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清理限購汽車的不合理規定等政策,目的都是為了拉動內需”,李海英認為,這也是政府保增長的重要措施。
“這個思路是對的,但從中國的國情看,提高千人保有量,擴大內需,最關鍵的前提是農民收入的提高,”李海英說,“但金融風暴讓很多農民工失去了進城打工、獲得更高收入的機會,提高農民收入是否能夠得到保證目前還難以做出判斷。”
曾在2007年末就預測“汽車行業將在2008年趨緩、2009年反彈”的曹鶴,做出市場判斷的主要依據也是新農村建設,只是當時,他并沒有預計到前來湊熱鬧的國際金融風暴會讓真實的市場行情比他想象的更糟。
“2008年對中國汽車行業來說只是一個調整期,恰好這個調整期又遇到了金融風暴,所以市場下滑的趨勢十分明顯。”曹鶴表示,目前的政策力度比他之前的估計要大得多,加上中國潛在的經濟實力毋庸置疑,2009年車市需求步入穩定不是問題。
事實上,汽車行業的受益面還遠不止于此。除提振內需外,規劃還明確提出了解決汽車行業完善外部環境和汽車產業本身發展問題的措施,其中包括促進和規范汽車消費信貸及二手車市場,加快城市道路交通體系建設,推進產業重組,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等。
“最令人振奮的是‘關鍵零部件自主化’也被列入了規劃,這也是零部件問題首次在政策層面有了較強的關注。”李海英說。
據悉,政府未來3年還將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來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業內人士認為,這對自主品牌未來的長期發展是個重大利好。
救急不救遠
“產業振興規劃對陷入困境的汽車產業而言,雖為一劑補藥,但絕非一劑猛藥。”李海英認為,規劃中對汽車購置稅的下調幅度明顯低于市場預期,對汽車貸款、二手車等也沒有出臺具體的優惠政策。
在李海英看來,規劃的長期考慮也略顯不足,“雖然振興規劃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但真正具有指導性的可操作措施,都是短期內生效的。”
比如,關于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的政策有效期是2009年1月20日至年底,國家安排50億元補貼“汽車下鄉”也僅是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
“目前的政策一味鼓勵汽車消費的傾向明顯,只能延緩汽車行業第一和第二季度的跌勢,不能根本扭轉銷量下滑的趨勢。”李海英認為,盡管2009年1、2月份的市場情況看似“回暖”,但與往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仍然較大,“現在斷言回暖還為時尚早。”
此外,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形式,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也包含了推進產業內企業重組的內容,明確提出三年內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企業集團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
“這意味著大型國企從這些規劃中肯定受益最多,而中小企業可能受益并不明顯,甚至還會受到排擠和壓制,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 ‘國進民退’。”李海英說。
不過曹鶴認為,振興規劃中有關推動重組的表述早有明確的指向,只是并未言明,“最早動作的將是奇瑞和江淮,其他的我估計再過2年,整個重組盤子基本就能明朗。”
他推演了一個并購重組的戰略路線圖:同為軍工企業背景的長安最終必將強勢整合哈飛昌河,此外,北汽與東南、華晨與廣汽均是極有可能的組合,“估計一汽和東風在這一輪重組中不會有太大的動作”。
對于產業振興規劃的 “新能源”突破口,李海英則認為,雖然目前已經展開了針對客車和公交車的試點,但真正要將新能源車在民用市場普及短期內還不太可行,“除了配套和市場培育外,還要考慮車用電池的生產地,這畢竟是一個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