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扶持節能與新能源車 開源節流皆重要
國家四部委聯合授牌,在13城市試點示范推廣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高調宣稱購新能源車最高補貼60萬。迎來期盼已久的財政政策扶持,新能源車將進入發展快車道。但是,正如新能源的出現不意味舊能源的消亡,新能源車獲得財政補貼也不代表舊能源車被政策拋棄。
至少,國家的主題詞是“節能和新能源車”,新能源并非試點的全部。
對新能源車“高看一眼”,搶占未來技術制高點是應有之義,但是不應忽視中國汽車產業本身的技術軟肋。按照所謂的“跨越式發展”設想,既然我們在發動機技術方面趕超國際水平無望,那不妨開辟“新起跑線”。這條“新起跑線”就是新能源車,參與汽車生產的游戲,中國廠商可以拋棄“跟隨者”的身份,借助技術創新變為新規則的“制定者”。但是,除了必須面對的技術,這場跨越必須面對的還有時間。假如這場跨越在很短時間就能完成,中國汽車廠商無疑會是大贏家;但是一旦這場跨越所需的時間長達三十年或者五十年,我們可能不僅難以改變“受制于人”的局面,或許還會陷入更糟糕的困境。
應對短缺,大家都會采用“開源節流”的辦法。新能源車著眼于“增量”,屬于“開源”之舉;“節流”的辦法也有很多,比如國家鼓勵小排量車,扶持政策不僅體現在稅收環節,而且也有著明確的技術研發補貼。國務院1月出臺的振興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所安排的100億技術創新資金也并非只是針對新能源而設。事實上,中國汽車產業年產量接近1000萬輛,躍居世界第二的產能所依靠的還是傳統的發動機技術。即使是大力推進新能源技術的歐美廠商,也一直沒有停止發動機節油新技術的研發。為“增量”放棄“存量”的改造,這樣的選擇無疑成本巨大。
錄得多年的高速增幅后,中國國產汽車銷量去年開始出現下滑之勢。價格的優勢不掩技術的欠缺,《人民日報》去年刊出文章直言,國內1.0升以下小排量車為什么不受寵?一個原因是某些車型油耗比大部分1.3升轎車還要高。“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吃的少”,日本汽車就是靠油耗技術取代了美國的地位,而影響油耗的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來自其心臟——發動機,這正是中國汽車產業無法回避的技術窘境。單純地計算節能減排,在中國龐大的使用基數面前,發動機技術的些微改進都會產生巨大的收獲。而且,從已有的進程來看,為什么石油危機說過三十幾年仍然沒有爆發?汽車發動機的油耗效率提升是一個關鍵因素。退一步說,即使我們在發動機技術上受制于人,節能效果也能通過其他部件的技術創新得以體現。談到國產汽車,大家可能不會想到在發展中國家的受歡迎程度,比如某國產品牌已經在海外開了六家分廠。受歡迎固然有價格因素,當然也有建立在油耗上的性價比優勢,影響油耗的畢竟除了發動機還包括自重、外形。
節能與新能源,這是財政扶持的明確范圍。只是看重新能源,顯然有失公平,而且誤讀埋下了更大的隱憂。在媒體的報道中,已有汽車專家提醒,過于具體地支持某些技術,被引導的汽車企業或許不再對公司所有汽車產品耗油總量負責任。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