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補新能源車,能否“補”出未來?
新能源車被看作未來汽車市場的真正主角,當自主品牌汽車比亞迪也因此受到巴菲特的高度重視之時,沒人會再懷疑這一點。而當一系列救市措施相繼出臺過后,有關新能源車的大力“補助”也終于應聲落地。2月5日,財政部公布了其和科技部共同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新能源車沖刺2009吹響了集結號。
該《辦法》一經公布便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其中,“歡欣鼓舞”者認為,如此針對性強、力度又大的直補措施,必然為低迷車市指出一條出路;“謹小慎微”者則不欲輕言,在他們眼中,該《辦法》并非十全十美,而新能源車的全面普及更非一朝一夕之事。
重拳出擊 出人意料
金融危機影響愈演愈烈,我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面對如此困境,無論從長遠發展汽車產業,及解決汽車與能源的矛盾問題的角度去思考,還是單純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的惡劣打擊的被迫舉動,新能源車拿到國家給予的相應政策支持都不讓人意外。只是,對于此次公布的《辦法》,其補貼力度之大,涉及范圍之廣還是“不容小覷”,令人驚嘆。
據了解,該《辦法》規定,示范推廣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必須符合混合動力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與同類傳統車型相比節油率須達到5%以上,混合動力客車節油率須達到10%以上;生產企業對動力蓄電池等關鍵零部件必須提供不低于3年或15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的質保期限等要求。而滿足補助條件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將根據節油率和技術不同而獲得不同程度的補貼,一些車型甚至可以獲得可以獲得最高25萬元的直補。同時,10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車還可以獲得5萬-60萬元不等的補貼。
毫無疑問,這樣大力推進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一時間,可謂舉世無雙。而因受到該《辦法》“高調”公布的刺激,福田汽車、安凱客車、中通客車等汽車公司的股票都在第一時間出現暴漲,也直接映射出該記重拳的不凡威力。
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對此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力度創下了世界之最,而將節油5%以上的低度混合動力車考慮進去,比其他國家全面。
當然,也有部分業內人士指出,《辦法》可能引發“一口價”的尷尬現象。畢竟新能源車的技術和市場都有待進一步觀察和發展,過早將鼓勵數額“一口價”確定,科學與否尚不好定義,它還可能導致制造商鉆營折扣問題的現象頻繁出現,對于更高一級或是技術更好的新能源車似乎也該有些“區別對待”的補貼。
同時,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還認為,中國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有可能面臨國際新品低價進入的風險,目前的新能源車政策需要慎重。
私車受冷 惹發爭議
此番《辦法》決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會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等13個城市開展,并以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對推廣使用單位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其中,中央財政重點對購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地方財政重點對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及維護保養給予補助。
為保證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各試點省(市)財政部門要抓緊制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實施方案報財政部、科技部。同時,試點城市要跟蹤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情況,定期將實際節能效果、財政補助資金安排使用情況以及試點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函告財政部、科技部。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能享受到財政資金補助的新能源車主要指用于公共服務的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故而,不在補貼范圍內的私家車主以及普通公務乘用車單位即使購買新能源車,也不會得到相應補貼的“醋勁”,難免令他們對該《辦法》表現出不解與失望。
有網友就發帖直言到,對新能源車的補貼,終于落到實處是好事,但這次補貼的對象以公共服務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為主,而不包括個人,似乎是忽略了一個問題,即“誰更需要這個補貼?”有網友認為,對價格更敏感的普通消費者才是未來新能源車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不該被排除在“補助”之外。
對此,某汽車評論員特別撰文指出,在新能源車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之前這段過渡期,廠家產能的擴展、行業技術的發展是漫長而漸進的,新能源車還存在“技術含量高,維護保養成本高且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價格高且可選擇車型范圍小”等問題,大規模鼓勵與發展并無必要,政策需要有前瞻性,但過于前瞻會有風險。
投資漸火 遠景可期
2月3日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從長期看,改善中國能源結構,必須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現在看來,《辦法》的出臺恰逢其時。
但是,盡管新能源技術對汽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并對以生產新型動力汽車的整車廠商為核心的上下游配套企業產生深遠影響,但不同一般的“高投資”成本卻并不是家家可以承受的。逐鹿新能源車市場,需要能力更需要決心和勇氣。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政府越來越關注并出臺了更多鼓勵新能源車發展的政策與措施后,一些大型汽車集團公司已經著手新能源領域,他們的投資熱情更為高漲,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據長安汽車集團發展規劃部部長蔡勇介紹,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已投入超過2億的資金;北汽福田公司新聞發言人趙景光表示,到2008年底,我國首個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產業基地在北汽福田汽車成立,該基地總投資50億元人民幣;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公關部經理徐安也說到,比亞迪投資10多個億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僅汽車的驅動動力電池就有一個500人的研發團隊;上汽也將斥資20億元開發新能源技術,二甲醚客車在上海試運行的消息屢次傳出。
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也換來了滿園花開的芬芳。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奇瑞、一汽大眾、宇通、福田等汽車廠商的新能源車都派上了大用場;2008年底,福田汽車與北京市公交集團簽訂了目前為止我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采購訂單——800輛混合動力城市客車整車及底盤的采購協議;一汽將一汽客車大連客車廠將作為該集團節能與新能源客車惟一生產基地,預計2013年可達到年產新能源客車3000輛;比亞迪方面表示,在純電動車領域,會在2009年底實現純電動車的上市。
毋庸置疑,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的風生水起已經崢嶸乍現,遙望未來這片新興市場,美麗宏圖已經徐徐展開。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