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能源扶植政策未見明朗 中外車企已嚴陣以待欲“搶金”
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盛宴”尚未開席,但是嗅覺靈敏的車企們已經準備好刀叉嚴陣以待。由于在新能源政策的扶植標準問題上,仍沒有嚴格的界定。因此,毫無疑問它又成為了一場內、外資車企充分博弈的戰場。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新能源汽車激勵政策出臺之前,車企集體游說政府的工作不會有絲毫松懈。
1.中資的格斗
11月27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又來到重慶,這是他近期第三次來到重慶。這位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一推動者,即將見證一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萬鋼表示,根據國際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和我國燃氣汽車推廣的成功經驗,由政府來組織開展大規模的商業化示范工程,是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11月27日,財政部經建司司長王保安在重慶明確表態,國家將通過財政政策、稅收優惠政策補貼來支持。這是財政部對于新能源汽車支持的最為明確的表態。財政和稅收的手段,而這也進一步刺激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角逐。
實際上,最近兩年由于科技部在新能源方面支持力度加大,中國本土車企也逐漸改變了電動車專項啟動初期的消極狀態。
今年7月,長安集團率先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此后,上汽也不甘示弱緊跟著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11月25日,上海汽車發布公告:公司將與其控股股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下稱“上汽集團”)聯手成立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暫定名,下稱“捷能汽車”)。上汽有關人士表示,這項內部代號為“H(混合動力Hybrid的第一個字母)公司”的項目,投資額為20億元人民幣,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據悉,公司成立之后將主要針對混合動力、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技術,包括對電驅變速箱、新能源動力系統等關鍵系統進行研發,有效降低整車產品油耗和排放。
把發展電動車作為終極夢想的比亞迪汽車也將在近日實現一個飛躍。12月15日,比亞迪將推出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比亞迪公關部人士表示,工信部179號新車目錄公布后,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獲得國家批準上市銷售的資格。目前全球掌握雙模技術的只有通用、豐田和比亞迪三家汽車企業,這將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賴充電站的電動車,比國際汽車巨頭提前了2~3年實現雙模電動車汽車的商業化。
不過細心的人會注意到,本次大會科技部、財政部、車企均有出席,唯獨主管汽車業發展的工信部不在場,“工信部成立之后,在新能源發展上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工信部應該做出更大的動作。”長安集團董事長徐留平也表示:“工信部應該制定明確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沒有這個戰略,一盤散沙企業肯定會出問題。”
的確,正是由于新能源政策標準不明,因此,才出現了更多車企對于即將浮出水面的新能源優惠政策的爭奪。
2.外資的忍術
與國內汽車企業直接向政府“索取”不同的是,外資寧愿采取更加溫和、委婉的迂回戰術,來達到自己的商業圖謀。
日前,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橋本泰昭表示,為了于2012年在中國推出純電動車做準備,日產汽車公司正在就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國政府進行商討。在此之前,日產從未向國內媒體披露其電動汽車進軍中國的計劃。橋本泰昭明確表示:“我們需要基礎設施配合,這是我們與中國政府進行磋商的原因。”不過,橋本泰昭不肯透露與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商談此事的更多詳情。
當然,日產并不是第一個公開承認正在“游說”政府的外資企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不久前,在上海召開雪佛蘭VOLT電動汽車技術說明會上,通用亞太區副總裁白雷蒙也向媒體透露,通用已與國家電網公司商討,希望與國家電網合作,設立便利充電站或提供智能充電裝置,建立一個全行業共享的電動車充電平臺,目前尚未有合作協議出臺。
同樣來自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則采取了更務實卻更隱蔽的“游說”政府策略。為了在中國推廣普銳斯混合動力轎車,早在2005年底就大膽地將該車引進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生產。其間他們通過向政府機關和科研機構免費提供研究樣車方式不斷推進與中國政府部門的距離。“豐田希望通過混合動力技術的宣傳和推廣,能讓政府盡快出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稅收優惠政策。”豐田中國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雖然“游說”中國政府的外資企業不在少數,不過現在還很難說他們所做的工作都能得到中國政府的積極響應。如豐田期待中的鼓勵新能源汽車購買和使用的稅收優惠政策,迄今并未形成統一方案并公開征求意見,政府也沒有提供政策出臺的一個確切的時間表。
3.一碗水端平的難題
“作為本土企業,我們也希望相關政策盡快出臺,但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顯然比我們設想的要多。”國內某品牌車企負責新能源車項目的人士告訴記者,政府擔心的問題是,本土車企所研發的新能源車技術能否與外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2007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以下簡稱《產業目錄》),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發改委的鼓勵產業目錄。受到政策鼓勵的新能源技術不僅包括本土車企看重的壓縮天然氣、純電動、燃料電池、二甲醚類燃料以及靈活燃料汽車,還包括外資車企熱衷的混合動力、氫燃料、生物燃料和合成燃料汽車等。
發改委表示,已列入鼓勵目錄的新能源車技術,都將享受后續出臺的一系列鼓勵政策。雖然上述表態過于籠統,但是發改委的一紙《產業目錄》還是讓本土和外資車企同時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更積極的變化出現在今年5月初。當時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164批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中,第一次出現多款新能源汽車的名單:一汽奔騰、上海通用別克混合動力轎車、上海大眾帕薩特燃料電池轎車、北汽福田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城市客車、一汽混合動力城市客車、重慶長安的混合動力客車和東風混合動力城市客車共七款新能源車上榜。
如果加上此前已經在國內取得“產品公告”的三款混合動力轎車——豐田普銳斯、長安杰勛HEV和奇瑞A5,以及日前剛剛獲得工信部“限制區域銷售”政策的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在國內具備批量投產的新能源車已達十一款之多。
“以后在重慶購買一輛杰勛HEV混合動力車,僅財政補貼就會超過兩萬元。”長安汽車混合動力項目總監任勇告訴記者,科技部和財政部牽頭的“十城千輛”新能源車示范運行計劃已經在重慶率先啟動,為此財政部和重慶市政府打算出資5000萬元用來補貼購車者。而率先實現量產的長安杰勛HEV,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款“受惠”該項目的國產新能源車型。
不過,據記者了解,科技部主導的“十城千輛”計劃,可能“繞過”合資品牌只取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作為推廣的“樣板”。一汽豐田和上海通用相關負責人均表示,豐田普銳斯和別克君越混合動力轎車,均未被列入科技部“十城千輛”的新能源車示范運行計劃。
由此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對本土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意圖不言自明。
據記者了解到,財政部第一批補貼重點對象將是本土車企生產的新能源車型,并不包括合資品牌車型,這與科技部主導的“十城千輛”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工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在獲得政策支持上,本土企業顯然比“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何況,相對于外資而言,本土車企即便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至少在很多時候還能得到地方政府的力挺。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