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兩大長途客運經營企業———巴士長運和交運集團強強聯合,將其旗下的長途客運業“合二為一”,實現資源整合、優化重組,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新公司將于今年11月1日起試運營,明年元旦正式運營。不過,記者了解到,這一舉措不影響客運站的正常運營,滬太路客運站和恒豐路客運站依然存在。
班線減少客流下降 28日下午,記者來到滬太路長途客運站,雖然離新公司的運營只有兩個多月,但乘客還是與往常一樣,購票、候車、上車,秩序井然。 據工作人員介紹,長途南站開站后,部分始發和配載的班線轉移到南站,所以今年暑運的客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0%,滬寧、滬杭線路上的客流也有所萎縮,目前日發班次在350班左右,發送旅客在5000多人次。 而恒豐路客運站則萎縮得比較厲害,每班車上的旅客實載率不到50%,二樓候車大廳也已關門歇業,部分線路已經縮班或者停開。 總站南站南北鼎力 由于歷史原因,上海長途汽車客運站布局不夠合理,在中心城區內的25個長途客運站中,有14個站集中在內環線內。客運站點過多不成規模,線路分布分散,服務不到位等。去年以來,本市已相繼關閉5個長途客運站。 記者從長途客運行業協會了解到,目前本市共有100多家長途客運經營企業,分散在全市38家長途汽車客運站。自從長途客運總站和長途南站陸續開張后,長途客運布局出現了“南北鼎力”的新格局,總站日發班次1200班,南站日發班次640多班,對于其他客運站產生沖擊。 形成四主六輔格局 根據市城市交通“白皮書”和“十一五”規劃綱要,一些不符合規劃、設置不合理、設施簡陋的客運站點,將通過線路遷移、功能調整、資產重組等措施有序實施關停并轉。 至2010年世博會,本市將基本形成中心城區“四主六輔”的格局。四個主要客運站是指總站、南站、虹橋綜合樞紐客運站和浦東客運站(待建);六個輔助功能的客運站是滬太路客運站、恒豐路客運站、白蓮涇客運站、汶水路客運站、真如客運站和新江灣城客運站。
有關人士表示,即使一些客運站搬遷,也將繼續保留售票服務功能。如徐家匯交通大宇客運站已改名為“長途客運南站徐家匯售票點”。 |